阿维塔12用四激光雷达,硬件提前预埋,业内评价分歧

四激光雷达上车,这事儿到底是技术上的提前埋伏,还是有点太激进?

阿维塔12这波操作,算不算是把自己的未来压在了智能驾驶这张牌桌上?

普通人买车,到底是想买辆能开的车,还是买辆“遥遥领先”的未来?

先别忙着下结论,咱们一步步琢磨。

现在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到底卷到什么程度了?

阿维塔12用四激光雷达,硬件提前预埋,业内评价分歧-有驾

以前大家买车关心动力、油耗、空间,现在倒好,谁家的激光雷达多,谁家的芯片厉害,成了新一轮“军备竞赛”。

动不动就是“顶配三激光”“高配两激光”,跟数星星似的,谁多谁牛。

但阿维塔直接上来给你全系四激光雷达,这不是明晃晃告诉同行:你们还在卷数量,我直接把硬件全给你装满。

这背后的意思,其实是把“智能化”这根大旗插死在30万级的市场上了。

那问题来了,激光雷达多了就一定牛吗?

不是。

雷达多,感知能力强,这没错。

但车上的雷达不是越多越好。

装得多,硬件成本高,软件没跟上,最后可能“硬件吃灰”,白瞎了投资。

可阿维塔显然是要反其道而行之:提前把硬件铺满,等将来的智能驾驶技术一到位,直接“软件一升级”,硬件全都能用得上,就像家里提前埋好地暖管,哪天真冷了,只要开个开关,全屋都暖和。

这招厉害不?

厉害是真厉害,风险也是真风险。

阿维塔12用四激光雷达,硬件提前预埋,业内评价分歧-有驾

为啥?

因为智能驾驶的真正落地,不仅仅靠硬件,更多还得看软件和实际场景的适配。

现在行业里,大部分企业的做法比较保守:先安装1-2个激光雷达,等技术成熟,再慢慢升级。

阿维塔这是把“未来”提前赌上自己身上了——一旦行业突飞猛进,它就是最早能吃到红利的那波;要是进展不如预期,这些硬件成本就像埋在地里的金条,短期用不上,还得天天擦灰。

再说说智能驾驶的“软件灵魂”。

阿维塔用的是华为的ADS 4.0,听起来很牛,数据也挺漂亮,什么“延迟降低50%”“重刹率降低30%”,一串数字往上拍。

但驾驶到底流不流畅,跟这些数字关系大吗?

其实还真有,但更关键的是实际体验。

市区遇到鬼探头、夜里倒车看不见、小路会不会识别外卖小哥,这些才是用车日常的“根本”。

所以说,软件+硬件的组合拳,得一块打到位,才叫真正的“智能驾驶”。

这也引出了一个老问题:中国新能源车到底往哪儿走?

一边是卷价格,谁便宜谁赢,一边是卷配置,谁功能多谁牛。

阿维塔12用四激光雷达,硬件提前预埋,业内评价分歧-有驾

宝马、奔驰那帮老品牌,原来高高在上,现在价格一降再降,小米、极氪这些新玩家也都盯着智能化下手。

阿维塔为啥不走价格战?

因为价格战拼到最后,大家都没钱赚,品牌溢价没了,用户也很快审美疲劳。

它想走“差异化”:你们在卷便宜,我卷技术。

就像上学时,有的人靠死记硬背,有的人玩奥数竞赛,路线完全不一样。

问题又来了,消费者到底买不买账?

说到底,普通人买车,除了极客和发烧友,大部分还指望着这车能稳定开几年,省心省钱,别三天两头出点幺蛾子。

激光雷达再多,不如油耗低、空间大;智能驾驶再强,不如故障率低、售后服务好。

所以阿维塔这波超前埋硬件,能不能变成销售上的胜势,说白了,得看大多数人的需求是不是已经“进化”到特别看重智能驾驶的阶段。

当然,这里还有个“卡价位”的微妙。

30万级是国产高端新能源和传统合资豪华的正面较量区。

这价格段的用户,不是没钱,也不是随便买辆代步车,而是追求点与众不同、点科技感、点安全感。

阿维塔12用四激光雷达,硬件提前预埋,业内评价分歧-有驾

阿维塔全系四激光雷达,等于把定价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你别说你是低配没激光雷达,我家每一辆都有。

加上什么“2000抵5000”这种诚意政策,市场端的尝试也到位了。

说到这儿,我也忍不住问一句:阿维塔是不是有点“孤注一掷”了?

一方面,提前铺好硬件,万一行业风口真的来了,它就是第一个冲起来的,别人追都追不上;但要是行业慢半拍,车主每天开着性能过剩的激光雷达去接孩子买菜,那未免有些尴尬。

毕竟,科技这事,买新不买旧,但也别变成了“买贵不用”。

动力系统上,阿维塔也没马虎。

纯电和增程双线走,纯电版续航七百多公里,增程版一千二百多,数据都挺唬人。

按理说,这个级别的用户,周内家里充电,周末长途自驾,基本不用担心续航焦虑。

而且,充电十分钟跑几百公里,这广告语谁看了不心动?

但现实是,大部分车主哪有天天长途奔波的需求?

所谓“一周一充”,到头来还是图个安心,真要拼日常便利,还得看周边充电桩的普及率,以及实际的充电速度、排队体验。

再说豪华感这事。

阿维塔12用四激光雷达,硬件提前预埋,业内评价分歧-有驾

大屏、音响、按摩座椅、冷暖箱、四温区空调,这些配置越堆越多,实打实提升了乘坐体验。

现在大家买车,不就是希望坐得舒服、用得顺手?

但说到底,这些配置大多数竞品也都能选、能加。

区别只在于阿维塔一上来就给你全套,别人可能要加钱。

你说这是“科技平权”,也没毛病。

可用不用得上,又是另一回事。

例如后排行政级舒适,真有多少30万级用户天天坐后排?

普通家庭不还是自己开、媳妇坐副驾、孩子坐后面,行政座椅成了“儿童娱乐区”。

聊到这里,咱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汽车到底是交通工具,还是智能终端?

在厂商的理想里,车越来越像手机,变成了“有轮子的电脑”,只要硬件到位,未来可以靠升级软件一步步解锁新功能。

听起来美好,可现实是,汽车毕竟不是手机,安全、可靠、法规等各方面约束太多,软件更新节奏没那么快,用户也没耐心天天等着OTA推新花样。

万一哪天“智能驾驶”政策卡壳、道路适配慢,过剩的激光雷达就是“豪华摆设”。

阿维塔12用四激光雷达,硬件提前预埋,业内评价分歧-有驾

说到这里,还有个值得琢磨的事——技术领先和市场成功是两回事。

阿维塔12的技术没得说,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肯定是想“定义行业新标准”。

可真正能不能把技术转化为品牌力、转化为销量,还得看消费者认不认这一套。

现在的中国消费者,确实越来越追求高科技、智能化,但“实用”依然是买单的核心。

你硬件领先三年,用户用不上,别人两年后软件追上你,低价收割市场,你早期的投入反而变成包袱。

最后回到那个根本问题:阿维塔12这波“硬件提前预埋”到底是前瞻还是冒险?

我觉得,这事有点像“赌未来”——行业真要大爆发,它就是赢家,大家都会说它有远见;要是行业节奏慢,它就是“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但无论如何,这种敢于技术投入、敢于不卷价格卷配置的劲头,的确给市场带来了新气象。

对行业是好事,对消费者也是好事。

但咱买车,还是得回归实用。

新技术好归好,别盲目跟风,硬件再多,还是得看看自己用不用得上。

阿维塔12能不能成为30万级市场的“黑马”,就看大家的选择了。

10月28日价格一出,或许又是一次行业洗牌。

未来是属于技术派,还是价格派?

咱们拭目以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