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销量七连涨,转型初显,自主品牌崛起

最近这两年,只要一聊起买车,大家伙儿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一个字——“卷”。

没错,汽车市场实在是太激烈了,这边降价,那边送福利,车企们为了销量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利润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

再加上国际上的一些贸易摩擦,让出口也变得不那么顺畅。

上汽销量七连涨,转型初显,自主品牌崛起-有驾

在这样的大环境里,不少汽车公司的销售数据都有些不太好看,大家普遍觉得日子不好过。

可就在这个时候,有一家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老牌企业,上汽集团,却好像没受到太大影响,反倒是一路高歌猛进,销量蹭蹭地往上涨。

这就让很多人感到好奇了,上汽这个过去大家印象里有点“传统”的汽车巨头,到底是怎么在这么困难的市场里,一下子变得这么能打的?

咱们先用最直观的数据说话。

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上汽集团总共卖出去了33.8万辆车,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超过百分之三十四。

更厉害的是,这已经是他们连续第七个月实现同比增长了,这在如今的大型汽车集团里,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可以说是相当罕见。

再把时间拉长一点看,从今年一月到七月,上汽累计卖了接近240万辆车,同比增长了百分之十五。

这些实打实的数字摆在面前,足以说明上汽的这次逆势上扬不是偶然。

那么,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

其实,没有什么神奇的魔法,靠的是上汽对自己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甚至可以说是“伤筋动骨”的改革。

首先,上汽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对自己内部的组织结构动了“大手术”。

过去的上汽,家大业大,旗下的品牌非常多,比如荣威、名爵、智己等等,听起来是人多力量大,但实际上也存在问题。

各个品牌、各个部门之间有点像是各管各的一摊事,甚至有时候为了资源还会产生内耗,就像一个大家庭里,兄弟们虽然都姓一个姓,但都各自开小灶,没能真正拧成一股绳。

这导致的结果就是,研发资源有些分散,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也不够快。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今年年初开始,上汽下定决心进行整合。

他们把原来分散在各个地方的自主品牌核心力量,重新组合成了“大乘用车”和“大商用车”两大块。

上汽销量七连涨,转型初显,自主品牌崛起-有驾

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把原来好几个独立的小作坊,整合成了一个现代化的中央厨房。

负责技术研发的、负责软件开发的、负责海外市场的、负责生产制造的,全都放到了一个统一的指挥体系里。

这样一来,信息沟通顺畅了,资源可以共享,避免了重复开发的浪费。

比如以前荣威开发一个新技术,名爵可能还得再搞一遍,现在大家在一个平台里,效率自然就高了,成本也降下来了。

同时,他们还改革了用人制度,不再完全看资历,而是谁有能力谁就上,并且还花大力气从外面引进行业里的顶尖人才。

这一系列内部调整的效果非常明显,今年前七个月,上汽自主品牌的销量达到了151.8万辆,同比增长超过了百分之二十三,在集团总销量里的占比已经超过了六成。

这说明,上汽现在越来越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过度依赖合资品牌了。

其次,光有好的管理还不够,产品本身得有竞争力。

上汽的第二个关键点,就是长期的技术投入终于开花结果了。

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在过去十年里,上汽在研发上投入的资金超过了1500亿元。

这笔巨额投资在当时可能看不出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到了今天,当市场竞争进入到比拼核心技术的阶段时,这些积累就成了上汽最宝贵的财富。

在新能源车最关键的电池技术上,上汽研发的“魔方”电池系统,安全性非常高,已经有超过50万辆车搭载,并且保持着没有发生过热失控的行业纪录,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意味着极大的安全保障。

而且他们还在研发更先进的固态电池,计划在2027年就装车量产。

在越来越重要的智能化方面,上汽也在下大功夫,他们自己研发的智能驾驶系统已经可以支持在特定条件下,比如高速公路上,车辆进行更高阶的自动驾驶。

为了让技术更上一层楼,他们还和华为、大疆这些在各自领域顶尖的公司展开了深入合作,共同打造智能驾驶生态。

上汽销量七连涨,转型初显,自主品牌崛起-有驾

这些硬核技术不仅让上汽自己的品牌,像智己、荣威等产品力大增,甚至还反过来帮助了合资品牌。

比如我们熟悉的别克GL8,在用上了上汽的高效插电混动技术后,市场反响特别好,上市不到两个月订单就超过了2.3万辆,成了MPV市场的销售冠军。

正是因为手里掌握了这些核心技术,上汽的新能源车才能在前七个月卖出76.4万辆,同比增长超过百分之四十三,增速领跑整个市场。

最后,上汽还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不再关起门来自己干,而是积极地和外面的伙伴们联手,把“朋友圈”做大做强。

在国内,他们和华为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次合作已经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双方共同投入资源,从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开始深度参与,一起打造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尚界”,主攻20万元级别的主流市场。

这种深度的捆绑合作,意味着双方都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资源,决心要干出一番事业。

在海外市场,面对像欧洲设置贸易壁垒这样的挑战,上汽的应对策略也十分聪明。

他们推行的是一种“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运营”的战略。

简单来说就是,你不是要对我们出口的汽车加税吗?

那我就直接把研发中心和工厂建到你的地盘上,在欧洲本地进行研发和生产。

这样一来,既能更好地适应当地消费者的需求,也能有效规避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

这个策略非常成功,名爵品牌在欧洲的销量一直名列前茅,稳居中国品牌的第一。

今年前七个月,上汽在海外总共卖出了57.6万辆车,在整体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增长。

他们的目标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把车卖到国外去,而是希望能够输出中国的技术和标准。

总的来看,上汽集团能在竞争如此惨烈的车市中脱颖而出,实现销量的持续增长,并非偶然。

这是他们下定决心进行内部改革,长期坚持技术研发,并且用开放的心态去进行合作的必然结果。

当许多车企还陷在价格战的泥潭里时,上汽已经通过提升自己的内功,成功地找到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突围之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