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去商场,逛完没事就找个试驾的车试试看。顺手点了问界M7,谁知道这车一坐进去,感觉跟我之前在文章里写的豪华还差不多,那真的是有点出乎意料。其实我一直觉得,问界这个品牌,除了BYD的平台就没啥大看头,但这次是真的被惊喜到了。
说到内饰,一进去就感觉到那种真皮包裹的大面积,触感还算细腻,软软的,比我去年试过的某自主品牌旗舰还要豪。氛围灯我没调节到最亮,但灯光很柔和,不刺眼。坐在座椅上,支撑感还可以,尤其腿部支持很有质感,我还翻了下笔记,记得那副座椅是带零重力模式的——我试了试,腿托一升,靠背一放,就像躺在按摩椅上,舒服得想打个盹。
我记得有个销售管我问:这车的座椅是用的何种材料?我不知道,但这里必须说明,凡是能用豪华两个字形容的座椅,都得搭配上对的硬件。那副副驾驶的零重力座椅,真的是有点像科幻片里出来的感觉。有人说,都在讲座椅,但你们真乘过吗?我想,不坐过,你怎么知道体验感?不过我一试,觉得这个座椅的支撑和隔音匹配得很不错。
说到隔音,外面车流再吵,车内还挺安静的。买车最怕的就是噪音干扰,尤其耳机不带着,听觉体验被影响。我一般喜欢低调一点的车,问界M7看上去就是那种稳重的感觉,外观大气,挺符合我这种不上班穿西装、喜欢简单但有质感的人。车子尺寸我估算了一下,应该是在4.9米左右,不算特别大,但气场足够。
这段我还在想,问界是不是很仰赖BBA的模仿?你问我,真的有点像奔驰S级那种豪华感,特别前格栅和灯组设计,算不上创新,但挺对我胃口。价格呢,起码我记得它的指导价在45-55万区间,和同级别的奥迪Q7、宝马X5比,配置上比它们多几分,但价格也差不太远。
(这段先按下不表)不过我还在琢磨——问界在供应链上怎么操作的?毕竟他们用的零部件还是BYD的自产,这种自产比起国产车那种零配件拼装的车,品质肯定有差别。你想,产业链稳定性,能直接拉高整车的质量感。但又不能全都自己生产,毕竟研发现金流有限。
对了,刚才我还动手摸了摸门板,发现那门板用料厚实,关门的声音很沉,只是内饰上的一些细节,比如中控屏的反应速度,我估计用的还是国产芯片,没细想过,但其实这事不用太在意,反应快点也不用太苛求。
我倒是想到一个点,问界的动力系统,动力够用没?我试驾的那一段,几次超车都挺顺的。官方说,0-100公里小时大概6秒多一点,我估摸着,实际用起来不一定那么快,但够城市使用,带点激情吧。百公里油耗,我抱着估算的心态,算下来在8-10个油左右,实际也许没那么糟,尤其是混动版本。
顺便,听车店的师傅说:问界这车的保值率确实还行。我心里一笑,毕竟买车的第一考虑不是品牌光环,就是未来的贬值问题。你们觉得,自主豪华车能抗住时间的考验吗?我觉得得看品牌认知度和用户口碑吧。
对了,小跑题一下,我还偷偷问了个问题,问界M7的后排座椅能调节角度吗?他们说:可以啊,带腿托。我还在想,后排的空间是不是比普通的豪华SUV还宽敞?毕竟豪华SUV空间够大,换个角度讲,有时候其实我买车还比较在意副驾驶空间,毕竟我老婆要坐那。
这次试驾让我真心觉得,豪华感不仅仅是外观或用料,还有那份细节的用心。像隔音,座椅,还有那些智能配置,看起来就不是什么模仿秀。但我也在想,问界是不是太依赖自己的技术池子,还是说它背后有一份长远的规划?
看到这儿,我也会不免疑惑——你们感觉,这车的技术未来能支撑得住更多豪华的噱头吗?还是说,等到下一代出现,一切都会变得更飘忽不定?这就像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某品牌新车型的广告,说智能座舱,未来已来,但我心里也在想,那真能用得长久吗?
试完这车,我发现自己还是有点想法满天飞。买车,真的是个折腾事儿,不光看外表和动力,还得考虑到那点心思——隔音是不是够静,座椅是不是舒适,配置是不是实用。特别是这次试驾,其实给我最大感触就是,豪华不一定要花大价钱,但真用心才最值。
最后我还在想,小细节是不是被别人的评论夸得过头?像那座椅的零重力,真的没有点空洞感吧?你们觉得,有没有某个普通车主会视而不见,还是说,这就是豪华车该有的日常体验?
还真难说。你们会买吗?还是说,像我这样,有点犹豫又喜欢新鲜的,最后还是要多试几次。
这车的故事,还得靠自己去体验,说不定下次碰巧遇到别的车,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