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不装了,摊牌了。
上来就是一个7.98万起的先享价,这不是卖车,这是直接给整个A级家轿市场来了一场雷电法王杨永信的电疗。就一个意思: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年轻人的第一块蛋糕端走了,那吉利银河星耀6这波操作,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吹熄了还要揣兜里带走。
现在的车圈,已经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这是黑暗森林,是修仙渡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大家都在拼命卷,卷价格,卷配置,卷冰箱彩电大沙发。但吉利这次有点不一样,它好像是悟了,直接开启了掀桌子模式。最好的手段不是把你的菜做得比我好,而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大家都没得吃,只能来我这儿领压缩饼干。这块7.98万的压缩饼干,又大又管饱,就问你怕不怕?
讲真,看到这个价格和配置单的时候,我作为一个开了十几年车换了四五台车的中年人,第一反应是坏了菜了,这帮人真的颠了。他们把车当成什么了?快消品吗?以前我们买车,看的是三大件,是品牌历史,是那点虚无缥缈的所谓“德味儿”或者“高级感”。现在呢?现在就是简单粗暴,就是加大加大再加大,降价降价再降价。
你看星耀6这个外观,叫什么“涟漪美学”,什么“飞檐虎视”,什么“一线浮白腰线”。名字起得一个比一个玄幻,搞得跟什么道诡异仙里的功法秘籍一样。说白了,就是设计师加班加点,把能堆的好看元素都给你怼上去了。用的是巴斯夫的漆,清漆膜厚给你整到55μm,在太阳底下Bling Bling的。有用吗?当然有用。因为在这个价位,大家的核心诉求就是四个字——“看起来贵”。花十万不到的钱,开出去要有二十万的面子,这就是民粹,这就是最朴素的消费主义真理。吉利把这一点拿捏得死死的。
然后是驾控。这玩意儿最玄学。宣传稿里写得天花乱坠,什么GEA架构,什么全球顶尖团队调校,什么独有AI调教技术。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一个家用车,怎么就扯上AI了?我告诉你这些东西翻译过来是什么意思。
AI调教的本质,就是让你这种新手,在过弯的时候不至于直接飞出去;让车身稳,就是在你妈坐后排的时候,不会因为过个减速带就问候你驾照是不是买的;中后段加速猛,就是让你在高速上超大货车的时候,能利索点,别磨磨唧唧跟人家并排跑,最后被大车司机一个眼神鄙视。什么三档可调的方向盘,低速轻高速沉,这不就是为了让你在停车场里单手揉库的时候显得很潇洒,在高速上又不会因为打个喷嚏车就飞了吗?
这些技术高大上吗?不高。但它解决的是一个个具体到让人想骂街的场景。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于特斯拉的FSD,而在于能不能躲开小区里乱窜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同理,一个家轿的驾控好不好,不在于纽北跑多快,而在于它能不能让你在每天上班堵成狗的路上一边喝豆浆一边从容地加塞。能做到,就是好车。但能过,就是能过。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吉利比喻成一个掀桌子的赌徒,可能有点侮辱赌徒了,人家赌徒至少还图个赢,吉利这架势是图个同归于尽。
说到品牌,就更有意思了。我真的拥有过奔驰,也开过很长时间的特斯拉。我能理解那种“品牌玄学”。买奔驰的人,他买的就不是那四个轮子一个沙发,他买的是那个三叉星徽带给他的某种“认证”。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说什么内饰简陋、刹车点头,他会觉得你根本不懂。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星耀6这个级别的车,谈品牌玄学就属于不务正业了。大家都是揣着辛辛苦苦攒的几个钢镚儿来的,谁跟你谈信仰?唯一的信仰就是性价比。谁能用更少的钱,给到更多的东西,谁就是神。所以吉利这次直接把价格干到7.98万起,还给你一个“多退少不补”的承诺,这简直就是坏到了极致。这等于告诉所有潜在客户:你们先别急着买别的,等我,我后面可能还有更颠的活儿。这一招下来,同行看了也得傻,这生意还怎么做?心态直接就爆了。
最近小区楼下卖的烤冷面涨价了,感觉比车价还坚挺,这世道真是看不懂。
所以你看,现在车企的玩法已经彻底变了。以前是武林高手,讲究一招一式,点到为止。现在全是街头斗殴,抄起板凳就往头上抡,谁先倒下谁就输了,不存在平局。星耀6就是吉利从路边抄起来的一块最硬的板砖,上面可能还沾着点泥,但抡起来是真实惠,真砸得人疼。
那么,这车到底值不值得买?你问我,我也给不了标准答案。在这个所有人都发疯的时代,你买的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交通工具,你买的是一张站队的门票。吉利给你发的这张票,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实用主义”四个大字。它可能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故事,也没有那种近乎宗教的品牌光环,但它能让你在别人掀桌子的时候,自己桌上有个硬菜。
够了,讲真,对于大多数人的第一台车来说,这真的够了。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