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一辆车到底能有多奢侈?可能有人会说,车贵不就贵在牌子嘛,能开上个宝马、奔驰、保时捷,已经是身份象征了。但迈巴赫这次给了所有人一个新标准:不仅要贵,还要稀有、钻石、黄金、12缸大心脏,还要限量,全球只有50台——这不是在卖车,是在卖自尊、卖人生的顶端体验。
说实话,这种车一出来,我第一反应不是震惊价格,而是替人类的虚荣心感到惋惜。你想啊,连宝马、奥迪、宾利都放弃了12缸发动机,毕竟电动化、大排量不环保,趋势摆在那儿。可迈巴赫却反着来,不仅造12缸,还拼了命地往车上贴黄金、镶钻石,这是不是像“沙滩上最后一个蹦迪的人”?别人都收摊了,他非要把音响开到最大,把镀金戒指扔到人群里,硬拽你回头看。
为什么要这么做?12缸已经不是性能问题了。你买它,绝对不是冲着速度去的,毕竟马路上几秒破百谁会真在乎?你要的是那种“他有,我也能有,但我比他更懂得享受”的心理优越感。这种车,买家脑子里根本不是“这车能怎么开、能跑多快”,而是“我能在全球所有人面前秀出来、赚个头版大封面、朋友合影都要低调点”——这就是所谓的极致身份符号。
那车本身到底多夸张?你看报道细节,C柱上镶纯金,还带钻石,光喷漆就要十天,连行李箱垫都和外观配色成套。梅赛德斯怕仪式感不够,还给配了镀银香槟杯、戒指钥匙盒。拜托,开个车带几瓶香槟,是怕到家后先庆祝下自己今天又成功了吗?这就像穿衣服不光要名牌,还要把商标反着穿,生怕别人不知道。这种车的奢华不是服务于驾驶体验,甚至不是服务于视觉,而是服务于人类深处对比、对付出的“唯我独尊”感。
说得直白点,它不是一辆车,是个会动的身份卡。你说它能跑,V12那轰鸣是不是比电动车的嗡嗡声有感觉?当然。但现在买得起这个12缸迈巴赫的人,还真不一定懂车。你让他们开一台老E级或者马自达转子,未必能体会什么叫引擎灵魂。关键是,“V12”这三个字是豪门的通用语,讲求的是“这东西以后绝版,你们电动化就慢慢玩去,我还敢给你烧油、给你造大排量,这才叫有底气”。
你看这限量50台,还没上市价格就让人打怵。按现在普通S680的价格大概400万,纯金加钻石、限量来一套,直接奔千万去了。网友说笑话,“这价格得配个司机,不然金标都快要被顺手抠走”。这句话很有意思:买这种车,甚至司机都不是为了代步,是为了充场面,是镶嵌在生活细节里的部分。这种车的每一处设计,都像是提前规划好了给别人看的,自己享受反而在其次。
那问题来了,中国什么时候会有哪位大爷或者富豪真把这台车买下?或者说,他买下以后是真的自己“享受”,还是成天停进库,等着朋友来合影发圈?其实这就像全世界都有顶级豪宅,但这些房子,住的人却永远不多。它们是用来摆门面的,看不见人间烟火,也没有生活味道,只是孤零零地“证明存在感”。
这也是我觉得最有趣的地方:这种迈巴赫不是卖车,是卖时代的绝版感,是资本主义的最终炫耀。你要说它动力、内饰、外观有多极致,确实难挑出毛病。可比起性能,现在买它的理由绝大多数跟实用和驾驶体验没关系,反而更像是一种收藏品投资——你买了,就是在买一个“内燃机的最后荣光”,跟艺术品和股票一样,今天我多了一个头衔:“我有全球50台之一”。
反过头说,你愿意花百万、千万买一台迈巴赫S680 V12,等它几年后收藏升值,或者就为了“有”一次这种心虚的优越感吗?我觉得,这就像有些人不吃罐头,也要买来摆冰箱,理由是“我有,你们没有”。这种心理需求,本质是对身份割裂的执着,是一种“我跟你们不一样”的暴力表达。社会到头来,每个时代都在更新自己的“头等舱标准”,电动车、自动驾驶、互联网智能,许多人为了跟上潮流而不断推翻上一代豪车的价值。
但这也挺讽刺的——你看,现在电动化风头正劲,燃油车越来越“不体面”,但越是稀有、越是落后的技术,反而价格越高。你愿意花千万买落后的豪车,动力不如新时代的电动车,配置不一定比最新国产新能源好,但你就要买“最后的皇帝”。这是不是“别的时代都往前奔,只有我愿意坐在历史里喝香槟”?
开这样一辆车,你在路上不会变得更幸福,甚至还要全天有人看着,金标、钻石都得防着丢。但买下来那一刻,你自我价值爆表,世界无论怎么变,我还有12缸,还有真金白银,这种自信其实是靠钱堆出来的“安全感”,也是一种对未来的迷茫的自我安慰。毕竟谁都知道,“电动化”迟早要把这些V12踩在脚下,但总有一些人,愿意出足够高的价格,买一块“尚未被时代淘汰的自我”。
很好玩的是,这种车卖得再贵,50台根本不愁买主。全球那么多富豪、那么多收藏家,能花一千万买这种产品的人,根本不用考虑什么使用场景,以后能否升值,甚至能不能上路。对他们来说,这就像在艺术品拍卖会上举牌一样——买到就是一种公开表态:“我还在熬最贵的油,享受最稀缺的身份,跟世界说小爷无所畏惧。”
所以,迈巴赫这个S680 V12特别版,说是车,不如叫它“时代绝唱”。可能再十年、二十年,12缸发动机都成了展览馆的文物,等着孩子们参观。那时候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将一块纯金贴在C柱上是什么心情,也不记得你在车里喝香槟,有多陶醉。到头来,大家都回到地球普通生活,电动车越来越安静、越来越便宜,出行变成了没有声响、没有仪式的事,只有极少数人会在历史相册里翻到:“哦,原来世界曾经有过这么极致的虚荣心。”
最后我想问个问题:你觉得极致奢华到底是不是一种进步?还是说,到了某个节点,这种“黄金钻石加V12”的豪车,反而映射出了时代的终极虚无?有的人一生追求入场券,有的人一生努力制造稀缺,而有的人,看着这些限量传奇,悄悄关上了自己的车门,安安心心开着油电混动,享受普通生活。
你要说意义,它就是一块“内燃机文明的墓志铭”。你要说刺激,那也是最后的挣扎——“只要我还有钱,我就能让世界记住老的玩法”。但世界变得快,太快了。等这些车熄火的那天,你会不会也怀念当年马路上最响的那个故事?还是觉得,轰鸣声里其实藏着一点点脆弱的自我?
答案在每个人心里。迈巴赫这辆车卖的不只是轮子,是时间、是情怀、也是人类对自己身份的极致追问。你要买下它,也许不是为了速度,更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想抓住一点点故事的末端——就像收藏最后一颗流星。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