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绿电造绿车:比亚迪巴西工厂的全链条环保实践

当地时间 7 月 1 日,当首辆海鸥车型驶离比亚迪卡马萨里工厂时,车身上的 “100% 绿电制造” 标识格外醒目。这座占地 468 万平方米的工业综合体,不仅是拉美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更是比亚迪 “用绿色能源制造绿色汽车” 理念的完美践行者 —— 从太阳能屋顶到雨水回收系统,从绿电驱动的生产线到零排放的产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环保闭环。

用绿电造绿车:比亚迪巴西工厂的全链条环保实践-有驾

巴西文化部部长马格蕾斯・梅内塞斯在参观工厂时,被污水处理区的实时监测屏吸引:经过三级处理的废水透明度达到饮用标准,正被泵入景观水池。“这不是简单的达标排放,而是资源循环的艺术。” 她在留言簿上写道。工厂的环保投入体现在每个细节:4 万平方米的太阳能板年发电量达 600 万千瓦时,满足 20% 的生产用电需求;雨水回收系统年均可收集 12 万吨雨水,用于车间清洁和绿化灌溉;车间照明完全依赖自然光采光设计,每年减少 350 吨碳排放。

作为比亚迪海外最大的乘用车工厂,其环保标准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动力电池模组厂采用的低温焊接技术,比传统工艺节电 30%;总装车间的机械臂使用再生铝制造,减少原生铝冶炼带来的能耗;甚至员工制服都采用可降解的甘蔗纤维材料。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算了一笔环保账:“工厂全面投产后,每年可减少 18 万吨碳排放,相当于种植 100 万棵树,而生产的 15 万辆新能源汽车,将为巴西交通领域减排 45 万吨。”

用绿电造绿车:比亚迪巴西工厂的全链条环保实践-有驾

这种全链条环保理念与巴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巴伊亚州州长杰罗尼莫・罗德里格斯在仪式上宣布,将比亚迪工厂纳入 “绿色工业走廊” 示范项目,共享其环保技术标准。卡马萨里市市长路易斯・卡洛斯・卡埃塔诺则透露,依托工厂的污水处理技术,周边社区的生活污水处理率已从 65% 提升至 82%,“企业环保实践正在惠及民生”。

工厂的环保价值更体现在产业链的辐射效应。为配套比亚迪的绿电需求,当地电力公司已投资建设两座风电场;座椅供应商 AutoParts 引入水性涂料工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减少 90%。这种 “核心企业带动” 模式,让环保标准从工厂围墙内延伸到整个供应链。比亚迪巴西分公司总经理李铁介绍:“我们要求所有合作伙伴在 2026 年前达到相同的环保标准,共同构建绿色产业生态。”

首车下线仪式的独特环节令人印象深刻:嘉宾们通过 AR 设备看到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 —— 从绿电生产到零排放使用,每辆车比同级别燃油车少排放 28 吨二氧化碳。当海鸥车型完成环保认证测试,屏幕上跳动的 “0 排放” 字样,恰是这座工厂的最佳注脚:它不仅生产新能源汽车,更在输出一种可持续的制造哲学。

用绿电造绿车:比亚迪巴西工厂的全链条环保实践-有驾

夕阳下,太阳能板与生产线的剪影构成奇妙画面。这座年产能 15 万辆的工厂证明:环保不是成本负担,而是可以复制的竞争力。正如李柯在仪式上所说:“当用巴西的阳光和雨水制造的汽车奔跑在南美大地,我们就完成了一场跨越国界的环保接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