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第四季度的到来,蔚来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键转折点。公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其未来发展方向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从机遇层面看,蔚来拥有技术领先的窗口期——其换电体系和电池长寿命技术若能持续领先,将形成极强的结构性优势,难以被复制。同时,蔚来品牌坚持的高端定位和用户服务,在消费者心中已经建立了高端、可靠的认知,这是巨大的无形资产。
市场趋势的变化也对蔚来有利。纯电趋势的加速和消费者对智能化体验需求的提升,与蔚来的核心能力高度契合。李斌指出,最近几个月,纯电车型增速显著,纯电大三排的崛起,不仅是对技术路线的预判,更是对用户体验价值的重申。市场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纯电车的增速已经远远超过了混动车,李斌口中的"拐点",似乎真的来了。
然而,蔚来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首先是巨大的财务压力:巨大的研发和基础设施投入,都需要强大的现金流支持。如何平衡长期投资与短期盈利,仍是严峻考验。根据东吴证券的预测,蔚来2025-2026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预期为-179/-128亿元,2027年预计仍将亏损56亿元。这意味着蔚来在未来几年内仍将面临亏损局面。
规模效应的瓶颈也亟待突破。产能提升和市场规模扩张的速度,直接决定着蔚来的成本摊薄能力和整体盈利能力。李斌在采访中直言"年底前交付4万辆后,后续的增产难度非常大",将面临各方面的排产难题,增加设备投入也会受到时间和资金的限制。这也是当前整个行业都在面对的共同问题。
海外战略的调整体现了蔚来的务实与灵活。李斌坦言,初期蔚来在欧洲采用的中国全体系方案——直营并自建服务体系——低估了本地建设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成本。从去年开始,蔚来的海外战略就在逐步调整,转向了更多依赖本地合作伙伴,利用其现有体系进行本地化服务。这种从"重资产"到"轻资产"合作模式的转变,是更为务实和可持续的国际化路径。
蔚来汽车的故事,本质上是一个关于战略定力的故事。在充斥着短期诱惑和噪音的市场中,蔚来能够坚定地选择纯电技术路线,并孤注一掷地构建换电网络和电池长寿技术等需要长期投入才能见效的"基础"。李斌对此有着清醒的认知:既对自身优势充满自信,也对过往教训有着深刻反思,既有宏大的战略蓝图,也有务实的战术调整。
对于蔚来而言,最大的挑战是时间,而最大的优势,或许也正是其愿意用时间换取空间。蔚来走的这条路注定崎岖且昂贵,但一旦走通,蔚来将不仅仅是一家成功的汽车公司,更将成为定义智能电动车时代游戏规则的行业领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