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81辆交付量背后,小鹏的产能极限在哪里?

凌晨三点的肇庆工厂,流水线上的机械臂仍在不知疲倦地挥舞。这是小鹏汽车第三季度交出116007辆交付量答卷的深夜注脚,也是中国新势力造车狂飙突进时代的缩影。当财报里"同比增长149.3%"的华丽数据刷屏时,很少有人注意到总装车间里工人轮班表上新增的红色标记——为达成春节前月产2万台的目标,产线节奏已从90秒/台压缩至72秒。

103181辆交付量背后,小鹏的产能极限在哪里?-有驾
image

这座设计年产能10万辆的工厂,正以双班制极限运转着。在MONA M03车型的专用生产线上,柔性化改造痕迹随处可见:可升降的悬挂输送系统能兼容5种底盘结构,激光雷达安装工位的机械臂预留了3套适配程序。正是这套系统支撑了该车型"上市两个月交付破万"的爆发,但也暴露出涂装车间成为新瓶颈——每台车平均等待时间从6月的23分钟延长至9月的41分钟。

广州智造基地的施工进度比原计划提前了两个月。按照规划,这座总投资40亿元的工厂将承担小鹏X9等新车型20万辆的年产能,其冲压车间配置的2500吨级伺服压力机,理论上能使单个零件冲压周期缩短0.8秒。但施工现场的工程师透露,用于鲲鹏车型的8000吨一体化压铸设备安装进度滞后,可能影响四季度产能爬坡。

103181辆交付量背后,小鹏的产能极限在哪里?-有驾
image

供应链的神经末梢同样在承压。宁波某压铸件供应商的车间主任展示了一份特殊排班表:8月以来,小鹏订单专线从两班倒调整为"20小时生产+4小时维护",模具更换时间被严格控制在28分钟以内。这种紧绷状态在财报数据中得到印证——三季度销售成本同比上升116.6%,其中物流成本占比环比增加1.7个百分点。

与大众的合作或许能打开新局面。在合肥大众安徽工厂,工程师正在测试专为小鹏下一代平台设计的电池包合装设备,这种源自MEB平台的"零点定位"技术能使装配节拍提升15%。虽然当前合作尚未涉及产能共享,但供应链协同已初见端倪:小鹏三季度新认证的37家供应商中,有14家同时服务于大众体系。

103181辆交付量背后,小鹏的产能极限在哪里?-有驾
image

生产线上的改造从未停止。在总装车间最后的检测工位,新安装的六轴机器人正在学习识别30种异响模式,这是为应对四季度交付量环比再增14.4%的预演。就像财报电话会上管理层透露的那样:当产能利用率突破85%的临界点,每个百分点的提升都需要重新解构整个制造体系。

交付数字狂欢的背后,是中国智能电动车产业正在经历的成人礼。从肇庆工厂试验线上那台用68秒完成组装的MONA M03,到广州基地规划中每小时60台车的生产节拍,小鹏的产能故事才刚刚翻开第二章。当行业讨论毛利率突破20%的财务意义时,产线上那支对准车门缝隙的激光测距仪,或许才是解读203.8亿元营收最真实的标尺。

103181辆交付量背后,小鹏的产能极限在哪里?-有驾
image
103181辆交付量背后,小鹏的产能极限在哪里?-有驾
image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