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一个手机App,真能砸掉一群人的饭碗吗?以前我觉着是吹牛,直到公安部那个消息出来,我才信了,这玩意儿比推土机还厉害。
我那在4S店当销售经理的朋友老王,最近就跟霜打了的茄子似的,蔫了。我们约着撸串,他三杯啤酒下肚,话匣子就收不住了。他说,以前卖一台车,除了车价本身的利润,最稳当的就是那一千五百块的“上牌服务费”。这钱收得理直气壮,因为没几个人愿意自己搭上一整天工夫去车管所跑断腿。这笔钱,有时候还能当成“优惠”送给客户,临门一脚促成订单。可现在呢?“咔嚓”一下,这财路说断就断了。客户自己躺在家里就把牌上了,谁还乐意多花这冤枉钱?老王说,店里紧急开了几次会,琢磨着怎么推销什么“白金镀晶套餐”、“终身质保大礼包”,可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哪有“包上牌”三个字来得实在?店里那帮销售顾问,一个个跟丢了魂儿似的,压力山大。
听着老王的抱怨,我脑子里浮现出的却是另一番景象。那是我几年前给自己第一台车上牌的时候。大清早请了假,揣着一沓子材料,雄赳赳气昂昂地杀到车管所,然后就傻眼了。那队排的,里三层外三层,堪比春运火车站。空气里混着汗味、烟味和大家伙儿焦躁的情绪。填表、拓印、拍照、验车,每个窗口都像一个关卡,你得小心翼翼地伺候着,生怕哪个环节出了错,就得从头再来。我记得特清楚,那天太阳毒,我排队验车的时候,旁边一个大哥因为 একটা小小的手续问题,跟工作人员吵了起来,脸涨得通红。那一刻,我真觉得,买车的喜悦,全被这破事儿给磨没了。
现在可好,躺在沙发上,点开那个叫“交管12123”的玩意儿,跟点个麻辣烫外卖没啥两样。缴税、选号、填地址,手指头划拉几下,齐活儿。车牌还能自己挑,不满意就再摇,最后直接快递小哥给你送上门,邮费二十块封顶。这简直就是魔法。
其实这事儿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我深圳那哥们儿小刘,去年就跟我显摆过他们的“电子行驶证”。他说现在出门,手机一亮就等于带了证件,交警查车、办停车场月卡,扫个码就行,方便得不行。当时我还挺羡慕,觉得大城市就是不一样。现在看来,深圳那会儿就是个试点,是给全国推广探路呢。这套东西,人家早就打磨得差不多了。还有我那刚提了“电驴子”的表弟,他买车的时候,新能源免购置税还得自己先跑一趟税务局,开个纸质证明,再拿去车管所。现在呢?税务和交管的数据早就“私奔”到一块儿去了,系统后台自动给你把税免了,你连这事儿怎么发生的都感觉不到。这就是“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真实写照啊。
有人笑,就有人哭。车管所门口那些“黄牛”,这回算是碰上硬茬了。我们家附近车管所就有这么一位,叫小马,三十来岁,人精明,路子野。以前找他办事,多花个千八百,确实能省不少心。政策出来没几天,我路过车管所,看见他没像往常一样四处揽活,而是蹲在马路牙子上抽烟,旁边是他一个做二手车的朋友。我过去打了个招呼,他苦笑着弹了弹烟灰:“完了,‘铁饭碗’让一个App给砸了,得改行了。”他说他正琢磨着转型,凭着自己这几年对各种车型和手续的了解,去做精品二手车的“淘车顾问”。他说:“新车上牌这碗饭是吃不成了,但二手车市场里的水还深着呢。帮人看车况,查记录,办那些复杂的异地过户,App可干不了这活儿。”看着他眼里重新燃起的光,我突然觉得,这世上哪有什么铁饭碗,你的本事才是真家伙。
可这事儿吧,也不是对谁都那么友好。我一玩改装车的朋友就直挠头。他喜欢给自己的车换个轮毂,改个包围,弄得与众不同。以前呢,改完之后去车管所备案,就得靠小马这样的“能人”去疏通关系,有些在规定边缘的改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现在流程全搬到线上了,你得自己拍照上传,系统根据数据库自动比对,尺寸、规格差一点都不行。人工审核也变得特别严格,根本没了“通融”的余地。朋友抱怨说,这下好了,以后大家的审美都得被“标准化”了,想玩点个性,难了。
方便是真方便了,可我心里头总有点犯嘀咕。这流程是简单了,但有些东西,是不是也跟着一起被“简化”掉了?就拿大家都在讨论的年检这事儿来说。这次上牌改革,让很多人联想到,未来的年检是不是也会这么简单,甚至干脆取消?听着是挺美,可车子的安全谁来保证?
去年我一个朋友就差点出了大事。他的车刹车出了问题,在高速上踩下去软绵绵的,幸亏当时车不多,他硬是靠着降档和手刹把车速降了下来,最后在服务区停下时,人吓得腿都软了。后来去修车,师傅说刹车片早就磨没了。朋友后怕地说:“我哪知道该换了,总觉得还没到年检的时候,就没上心。”这事儿让我心里一惊。我们总抱怨年检排队麻烦,可它至少像个强制性的闹钟,提醒你该给车子做个体检了。
我特意查了点资料,有交通安全领域的专家就指出,很多发达国家的车辆年检制度,比如德国的TÜV,虽然严格,但他们更强调的是车主日常的保养记录和车辆的实时数据。一份来自《中国交通安全蓝皮书》的非官方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机械故障引发的交通事故,其实都发生在两次年检的周期之间,根本原因往往是车主疏于保养,而不是年检没通过。这么看,一年一次的“大考”确实有点形式主义。
再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以前有“黄牛”帮你搞定线下流程,以后会不会有“黑客”帮你P图上传,搞定线上审核?市场上会不会出现专门制造“假验车”照片和数据的生意?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问题。制度设计得再完美,也总有人想钻空子。
未来的车,可能真就是个长了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它会自己告诉你轮胎该换了,机油该加了,甚至能提前预测哪个零件快要罢工,然后自动帮你预约维修。那时候,拥有和使用一辆车的成本,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都会大大降低。
但问题又回来了,以后咱们跟车的关系,到底是像去馆子点菜,菜单一目了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还是说,离了老师傅的望闻问切,心里总归不踏实?
这轮子滚得飞快,可别把人的脑子给甩丢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