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国轩高科科技大会上,一款名为G垣的准固态电池直接“刷屏”新能源圈。
官方数据显示,这块电池的电芯能量密度超过300 Wh/kg,系统能量密度也飙到235 Wh/kg,比普通液态电池多出36%的“存电量”。
按这数据换算,一辆原本续航600公里的电动车,换上这块电池能直接干到800公里以上,相当于从上海一路开到武汉中途不用充电!
更狠的是,搭载它的“001”号样车实测里程已破1万公里——这相当于普通车主两年的通勤里程,国轩这是要“卷死”燃油车?
国轩这次把G垣准固态电池的野心写在了脸上:eVTOL飞行器、新能源车、人形机器人,一个都没放过。
比如这两年火出圈的“飞行汽车”,过去最大的痛点就是电池太重、续航太短,而G垣的高能量密度能让飞行器“瘦身”起飞。
虽然去年国轩发布的“金石电池”能量密度更高(350 Wh/kg),但G垣的杀手锏是“稳”。它用固态电解质技术把热失控风险压到最低,甚至通过了200℃高温测试——要知道国标只要求130℃,这相当于把电池扔进烤箱烤还能正常用。
更实在的是,国轩直接甩出量产时间表:年产能12 GWh,2027年小批量装车,2030年全面铺货。反观其他厂商的“实验室电池”,G垣明显是想抢跑市场。
其实,准固态电池还含5%-10%的液态电解质,成本低、工艺成熟;全固态则是完全“干电池”,技术难度大。
国轩这招“先落地再升级”,明显是想让消费者早点用上“半固态黑科技”。
除了G垣电池,国轩还一口气发布了启晨二代电池、重卡专用电池、储能系统等6款新品。比如针对长途货运的G行重卡电池,号称能让卡车“少充电多拉货”,物流老板听了直拍大腿;
而乾元智储储能系统则瞄准光伏、风能配套,想把新能源发的电“存得更牢”。
这一波操作下来,国轩的野心呼之欲出:从天上飞的到地上跑的,从家用车到储能站,全都要“插满”自家电池。
国轩的G垣电池,就像给电动车行业扔了颗“续航炸弹”。
但消费者最想问:这电池会不会贵到买不起?毕竟技术再香,价格才是王道。有人说它是“燃油车终结者”,也有人觉得是“期货画饼”。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