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实施,36家企业参与标准起草

前言

2025年3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标准文件中详细阐述单体测试项目新增修订了快充循环后安全,电池包或系统测试项目新增修订了热扩散、底部撞击等条款。

GB38031-2025起草单位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实施,36家企业参与标准起草-有驾

GB38031-2025标准起草单位覆盖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及权威机构。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实施,36家企业参与标准起草-有驾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按品牌首字母排序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梅赛德斯一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宝马(中国)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深圳市比亚迪锂电池有限公司

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常州)有限公司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长春汽车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捷豹路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天津力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

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沃尔沃汽车(亚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极氪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GB38031-2025起草单位省份分布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实施,36家企业参与标准起草-有驾

GB38031-2025标准起草单位分布直观反映了中国电动汽车制造产业格局。北京以11家企业,31%的占比领跑全国,印证了汽车投资、科研、实验中心已完善高度集中的产业布局,吸引大量行业相关企业设立研发、实验基地。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将实施,36家企业参与标准起草-有驾

动力电池安全水平不断提升,电动汽车新技术逐步应用,GB38031-2025标准实施还将重构行业生态,技术壁垒与市场准入门槛同步升级。起草单位通过制定安全规范、测试认证要求等参数,直接引导行业持续迭代升级。

GB38031-2025标准新增测试

【热扩散测试】从“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修改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

同时在新标准中,还增加【底部撞击测试】,考查电池底部受到撞击后的防护能力,要求“无泄漏、外壳破裂、起火或爆炸现象,且满足绝缘电阻要求。”

在新增【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项目中,为考查动力电池在长期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性,要求“300次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要求不起火、不爆炸。”

电池交易网总结

充电头网了解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定,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6年7月起施行,其中新申请型式批准的车型:2026年7月1日起执行,已获得型式批准的车型:2027年7月1日起执行。该标准一方面引导、助力安全技术的提升、应用,另一方面保障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安全底线。同样,工信部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加强企业的良性竞争,杜绝不合规、不合法、不合情的现象。

相关阅读:

1、不起火、不爆炸,提高技术要求,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公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