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汽车圈儿的大事,最近还真有点“风头劲”的感觉。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北京火热开幕,国内大咖企业东风汽车带着一堆新东西露了个脸,不光展示新品,还喊出了要和“智能化”“新能源”死磕到底的口号,现场气氛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这次大会并不是什么小打小闹,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还有北京市政府一起主办的,每年都搞,今年已经第七回了。就这规格,想低调都难。开幕当天,东风汽车的大家长杨青提着嗓子发了个主题演讲,标题一看就知道很“高端”——《拥抱智能时代 共创未来汽车》。不过听下来,翻译成人话其实就一句话:车子再也不是“铁皮壳子加四个轮子”那老思想了,今天的车,要的是带点脑子的“大家伙”,既能跑、又能思考、还能和你“共情”——也就是懂点人性。
现场,东风汽车的展品阵势让人有点眼花缭乱。什么猛士M817、2026款岚图梦想家、岚图追光L、奕派eπ008六座版,还有风神L8,新车齐刷刷亮相。除了这些“主角”车辆,东风还把自己的黑科技全都端了出来,有核心控制器、自主芯片、天元智能、太极大模型,还有轴向磁通电机啥的,感觉就差现场给诸位来场“汽车变形”表演秀了。
杨青在演讲里提出来,现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啥的正热火朝天地往车上搭,车子开始往“第三生活空间”方向进化。啥叫“第三生活空间”呢?简单理解,就是除了家和办公室,车里也能成为你长时间呆着的地儿,能聊、能玩、能娱乐,像个小型移动客厅。更玄乎的是,未来的汽车还得有“超级大脑”和智能体,能自我学习,和人互动,甚至学会撒撒娇、耍耍脾气,搞得和宠物差不多。
更厉害的地方来了。杨青一句话,说现在车型研发已经不再是工程师说了算,而是和用户“共创”,大家一起出主意想法。不仅如此,开发模式也从拍脑门和经验主义,变成智能化、数字化驱动。过去“各过各的”,现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没有什么壁垒,整个生态圈都在大融合,这才叫有看头。
东风的“家底”确实不一般。它们早早就把“科技创新”摆在C位。主打的“一核双基双元”体系——这个简称看着像绕口令,具体就是有“太极大模型”作为核心,然后“天元架构”“天元OS”打基础,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双管齐下,形成一个合力。这一整套组合拳下来,乘用车智能驾驶功能渗透率已经接近百分之九十,商用车的无人驾驶也在全国40个城市试点,用实际行动说话,不光光喊口号。
而且,东风坚持自己研发和与外部企业合作“两条腿走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鼓捣“具身智能技术实验室”,还搞了行业大规模高质量端到端自动驾驶数据集,说白了就是把智能驾驶的数据搞得萝卜白菜一大堆,谁用谁方便。再加上和ICT(信息通讯技术)企业合作,一起啃智能汽车和车路云星等“硬骨头”,可以说是一边撸起袖子干,一边扔点技术彩蛋出来显显摆。
别看这些名词看着复杂,其实就是用一堆高科技把车武装到牙齿。不仅变“聪明”了,还变得越来越懂你,未来开着东风的车,你说不定还能和它聊聊心事,问问后备箱剩多少橙子,或者让它路上给你编个段子解闷。
值得一提的是,东风的商业打法也越来越迷惑。它们提出“乘商并举”,意思是乘用车、商用车两条线都不偏科,既要服务大众开车,也要撑起大物流。除此以外,它们要搞“单车智能”加“车路云星一体化”双驱动,这意思是,光把车造好不行,还得把周边的路啊、云平台、卫星啥的都拉进来一起炼丹,让人和车和城市连成一片,这才叫玩得开。
现在东风的乘用车智能功能基本“全员普及”,商业车领域的无人驾驶也真刀实枪落地试点,不是张嘴就来的“PPT造车”。而且在核心技术开发方面,东风一面搞自主研发,不靠别人“卡脖子”,一面又和外部圈子撸袖子合作,行业的钱景也冲上云霄。更可乐的是,他们还时刻惦记着自己的“实验室排行”,一个劲儿的新技术、新项目往外漏。
实际上,东风这几年真没少下功夫。技术升级、圈子结盟,连服务都开始拼体验感。你说能不能做到“人车一体”,这个咱们现在还得缓缓,但从这些硬刚的布局上看东风人的胆气,才算得上是“得志便猖狂”。
汽车行业这股“智能化+新能源”东风,俨然已经呼啸而来,不进则退。有实力的自主品牌都憋着一股劲想让自己成为下一个中国汽车的旗帜,东风汽车抢跑赛道有声有色。不过这圈子“风水轮流转”的事儿多,这一仗打得漂亮与否,还得看后头这些新花样能不能真正让车主买账。
其实车企的“百团大战”远没到见分晓的阶段。技术是底子,但能跑出圈,不止靠炫技,售后、体验一环都不能掉链子。要说东风给行业打了个样,是挺给力,但真要带动全场起飞,还需要有真本事、耐得住磨。至于下一个汽车圈的“风口”,会不会轮到东风把握,还得等市场和用户用脚投票。
大浪淘沙,谁是真金,总归还是路上见。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