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中国区裁员背后有何新动向?

6月30日清晨,上海嘉定的沃尔沃技术研发中心走廊上,工程师们陆续收到了一封封裁员通知邮件,标志着这家以安全著称的瑞典车企在中国区开启史上最大规模裁员,三天内流程迅速完成。

沃尔沃中国区裁员背后有何新动向?-有驾

当天,办公室气氛异常凝重,部门负责人提前锁上会议室,技术研发、工程、供应链岗位的员工被分批叫到人力资源办公室,一一办理离职手续。裁员赔偿标准已在邮件中注明——“N+3”个月工资,一位入职5年的工程师可以拿到8个月薪酬补助。这一方案高于中国劳动法的通常“N+1”,但人心仍然难以平静。不同岗位裁员比例差异极大,研发部门尤为严重,最高达70%。有员工当天便在走廊收拾私人物品,楼下快递柜突然排起了长队。

裁员背后的压力,来自沃尔沃今年业绩的急剧下滑。2025年7月17日,公司公布上市以来首次季度亏损:二季度经营亏损达到100亿瑞典克朗,而市场原本预期有23亿克朗利润。主要原因是一笔114亿瑞典克朗的非现金减值,与美国针对进口汽车的25%关税直接相关——新款ES90车型因此无法进入美国市场,业务布局被重创。即使不算这笔特殊支出,沃尔沃核心经营利润为29亿克朗,同比下跌,二季度全球营收同比下滑8%,零售销量只有18.16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跌幅更甚,同比暴跌26%。中国市场的状况也不容乐观:2024年全年销量仅为15.64万辆,同比减少8%;2025年一季度再跌12%。

沃尔沃中国区裁员背后有何新动向?-有驾

危机并非突如其来。自2025年初起,沃尔沃营业利润已同比腰斩,还连续两个季度利润下跌,息税前利润率已从5%降至2.3%。电动化本应是沃尔沃的新赛道,纯电车型销量占比达到19%,但相关投入远超市场回报,EX40和EC40等旧平台车型销量分别同比下降49%和45%,而新平台ES90还没形成规模效应。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方向上,沃尔沃又被中国本土品牌如小鹏、蔚来明显拉开距离。上海中心的研发没有及时调整方向,依赖传统燃油技术,导致中国区产品节奏缓慢,无法应对行业快速迭代。

在全球范围内,今年5月底,沃尔沃宣布裁员3000人,占全球办公室员工总数的15%。中国区裁员进度成为全球最快——上海嘉定仅三天办理完毕。而成本控制的压力前所未有,180亿瑞典克朗的成本与现金行动计划已成为公司最核心战略,削减支出、压降现金流是眼下最急迫任务。上海研发中心流失的大量技术骨干已开始流向头部自主品牌,行业人士直言:“裁掉研发团队,等于自断双臂。”

沃尔沃中国区裁员背后有何新动向?-有驾

值得注意的是,沃尔沃并未因裁员收缩市场战略,反而在美国和中国两地同步调整布局。为规避美国高额关税,公司计划2026年底在南卡罗来纳州工厂本地化生产XC60 SUV,暂停部分车型进口。中国区宣布将推出增程式混动车型,放缓纯电转型节奏。公司全球架构也正重组,美洲成为独立区域,中国市场则获得更多自主权,调整产品配置以适应本地需求。

回头七年前沃尔沃定下的“2025年销量翻番至120万辆,利润率提升至9%”目标如今已成泡影。2025年已过半,百亿亏损的成绩单与昔日豪言形成鲜明对照。上海研发楼的灯光渐渐暗下,但美国生产线正等待新车型投产。沃尔沃CEO再次表态,“公司不会退出美国市场”,但如何化解现金流和人才流失的双重挑战,仍然是一道难以逾越的现实考题。

沃尔沃中国区裁员背后有何新动向?-有驾

汽车行业转型的路,比想象中更难走。上海嘉定走廊尽管安静下来,但工程师们的专业能力并没被埋没。许多人已转身投向国内新势力,在另一个赛道继续奋斗。对于所有身在变革中的企业和员工,时代的风暴不容躲避,唯有主动求变,方能在阵痛之后找到新的方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