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太激烈了,9月份大型SUV销量排行,前四名分别是问界M8、乐道L90、问界M9、领克900。这结果啊,真让我有点意外。
你看,问界M8的销量比想象中还要好(估算大概在2千多台),而且问界M9紧紧跟上。这两款车的均价都在15万左右,甚至更高点,价格越贵,卖得越好的趋势,咱们也都知道。反观竞争对手,像传祺的GS8,虽然此前挺热,但排名却排在后几位。也许他们没太跟之前的热度打持久战吧。
我在想,这么一比较,问界这两款车的总销量大概比其他车(比如汉兰达、途昂款)还多,可能合计在4千到5千台这区间。而乐道L90,虽说价格便宜点,差不多在13万左右,但销量跌了个脸色。这倒让我思考:是不是纯粹越贵越不好卖?还是品牌认知还没到位?但凡比他们品质更差的小品牌,都大打折扣的,自己心里其实也知道。
(这段先按下不表)再说回来,咱也得看到,最近这些身价10万出头、销售火热的新能源SUV,已经腾飞到哪个程度了。你猜啊,现在的燃油大佬们,还能在市场占得一席之地吗?咱实话实说,新能源品牌崛起的势头太凶猛了。比如领克900,价格在17万左右,销量也破千了。反正我觉得,这就是趋势的反映:不知不觉,新能源已经变成了硬通货。
你能想象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个图表,NEDC续航在600公里以上的新能源SUV占市场份额的大半。你说这些传统燃油车还能靠价格优势扳回一城吗?估计压力更大了。让我更琢磨不透的是,燃油车里,能留下的最后一批大概也就是一些中小品牌,价格便宜,过时但还维持着一定销量的车。从保值率角度来看,油车的折旧速度要快一些,大概在50%左右(粗算,没细想过毕竟太复杂),反正我自己开过的燃油车,几年折旧一半还是普通的。
但话又说回来,燃油车的维护和修理成本,一般人说,迷迷糊糊10万公里,可能要花掉快2万块,甚至更高。你说,这算不算一门生活成本学,比如开一辆SUV,百公里油耗在8L左右(这还得看动力而定),稳在7元/升,油钱其实还挺伤钱的。除掉一些便利配置和保险费外,单纯算油钱,估算下来,百公里油费差不多在50元,这样算来,日常300公里的出行,油钱就1百多。算下来一年,油耗花费应该不少字段。
话题又跑偏啦。其实销量排名这么一看,也就会觉得:问界M8+M9加起来,恐怕比剩余八款合计还多,估计在5千台上下。更别提,问界的价格段里,问界M8刚宾得(大概在11万左右),问界M9更贵点,核心定价策略很清楚——越贵越赚得多。但我在想,拼价格拼不过人家新能源的续航优势。
背后有个问题:消费者对传统燃油SUV的心理还在吗?这我猜也没那么简单。因为,虽然有不少人还在追燃油车,觉得油便宜、维修方便,但实际上,老百姓心中,真正动摇的也都在期待未来,而且我觉得,买新能源的今年尤其多,二手也买涨不跌(这个城市二手新能源车比新车还贵我也没想到),别说普通消费者了,连一些渠道销售,嘴里也开始说:快点换新能源,便宜也环保。嘴上这么说,但心里,还得考虑续航、充电、空间、保值率,这个标签真不好筛。
这种情况下,燃油车的存活其实变得更难。尤其像我朋友卖车的老修理工,他就跟我感叹:开燃油的,搞着也挺麻烦,环保压力大,政策逐渐紧缩。(这句话或许说得有点大,但我觉得还挺贴近实际——政策的压力,像钢丝绳,悬在头上。)
很多老一辈消费者,可能还是偏爱燃油车——方便、熟悉,油站随手就到。但商家的策略逐渐转变,开始降低油车投入,带电动的混动其实也算是一种缓冲。而你说,未来还能用静止的让油车赚得最多?这我倒有点怀疑。
对了,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好车都喜欢在11月左右推出新款,提前试探市场?就是这个时间点,啥都还在推,销量统计都还在9月份,真是时间倒流了。你喜欢这样慢时尚的策略吗?我觉得销量的变动,已经像蚂蚁搬家一样快了。
看得出,这场争夺战,谁都想占领庞大的市场蛋糕。但新能源绝对是主角。这让我不得不猜测,即使是15万以下的SUV,未来的样子,估计也要在新能源那边找到归宿。你觉得呢?这一轮大变局,是大众消费观的转变,还是资本大战的必然?我自己猜测,反正市场的涡流还在继续,谁都没法提前说得太死。
好奇的事还挺多的。有时候我都觉得,未来的SUV,是不是能像手机那样,能折叠,能变形,或者像传说,一辆车可以变成一个房子。毕竟我们现在对智能网联的想象,早就超出车本身的价值。
最后问一句,你觉得,未来燃油车还能活到什么时候?你身边的朋友是不是都在期待新能源的大爆发?(这段题外话,也算打个小算盘吧——或许有点主观,但我总觉得,关键还是在期待值。)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