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现在的车圈,尤其是10万这个级别,已经不是做生意了,是在搞玄学,是在“修仙”。车企不琢磨怎么造车,开始琢磨怎么给年轻人“开光”。因为他们发现,现在的都市游牧民族,对车的需求非常分裂,堪称“道诡异仙”里的角色。周一到周五,他们是格子间里的打工人,希望车是个隔绝世界的“结界”,舒适、安静、省心;一到周末,他们就想化身荒野求生大师,要求车能发电、能越野、能装下一个家,最好还能变形。这种需求,你让丰田来,工程师得当场拔网线,说这活儿三体人都干不了。
但总有头铁的,比如领克06。这车一出来,我就感觉,吉利和沃尔沃生的这个“混血儿”,脑回路有点清奇。它似乎悟了,悟到了当代年轻人的核心痛点不是没钱,而是“既要又要还要”。他们不想做选择,他们全都要。于是领克06这台车,一半是交通工具,一半是朋友圈素材生成器。
先说那个最魔幻的周末场景。露营。现在露营的本质是什么?不是亲近自然,是把家里的电器搬到野外,进行一场大型的、充满“表演性”的行为艺术。核心道具就是电。没电,你的咖啡机、投影仪、电火锅就是一堆废铁。领克06 EM-P直接给你塞了个3.3kW外放电。这是什么概念?这不是一个插座,这是把国家电网的终端给你接到了车上。有了它,荒山野岭直接变身星巴克移动分部,隔壁帐篷还在用卡式炉煮泡面,你这边已经开始用投影仪放《流浪地球》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就问你,这种降维打击,爽不爽?
然后是空间。后备箱常规操作不说了,后排放倒直接给你干到1126L。很多人对这个数字没概念,我给你翻译一下,就是能塞进去一个成年人,并且他还能在里面翻个身。这已经不是后备箱了,这是多啦A梦的四次元口袋,是压缩毛巾,平时看着不大,一到周末,所有装备往里一扔,它就给你全吞了。你不再需要纠结带天幕还是带折叠车,成年人的快乐就是,我全都要。
当然,去野外最怕的不是装备,是路。尤其是那些犄角旮旯的野路,一不小心就托底,或者开进死胡同。这时候,领克06的540°全景影像就登场了。讲真,我作为一个中年人,一直觉得很多智能配置都是花里胡哨。直到我真的用过这个功能。它不光能看四周,还能看车底,简直就是给车开了天眼。地上的坑、暗藏的石头,一清二楚。这玩意儿的关键不在于技术多牛逼,而在于它精准地戳中了新手司机和老司机共同的恐惧。还有那个TBA循迹倒车,能自动按你开进来的路线倒50米。这功能简直是新手司机的后悔药,是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福音。再也不用在狭窄的巷子里,在一堆大爷大妈的“指导”下,表演原地尴尬了。一键启动,车辆开始自动倒车,你只需要假装镇定,深藏功与名。这哪里是开车,这是在开高达。
解决了野外生存问题,我们回到残酷的现实:通勤。一周五天,你都得在早晚高峰的钢铁洪流里挣扎。这时候,车就不再是工具,而是你的移动“避难所”。领克06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把心理学玩明白了。首先是颜值,那套“都市对立美学”,在茫茫车海里,就像是开了美颜滤镜,辨识度拉满。每天下楼看到它,至少心情不会变得更糟。
拉开车门,好家伙,一体式悬浮岛设计,72色氛围灯跟着音乐闪。这哪里是驾驶舱,这分明是赛博朋克风的移动咖啡馆。早上堵在路上,外面是鸣笛和焦虑,车里是音乐和律动的光,这种割裂感,能让你暂时忘记房贷和KPI。而且它不搞“配置歧视”,主副驾座椅通风加热、方向盘加热这些东西,中低配就有。冬天一上车,手和屁股都是暖的。我跟你说,这种从物理层面传递过来的温暖,比老板画的一百个饼都实在。能给的,全都给你。加大,加大,加大。
座椅也很有意思,搞了什么5层结构,坐上去像陷进懒人沙发里。这对我们这种一天要在电脑前坐8小时的“腰椎盘突出预备役”来说,简直是救赎。开车一小时,等于做了一次简易理疗。还有那个Flyme Link手车互联,是吉利收购魅族之后整出来的活儿。我一开始觉得这是强行捆绑,后来发现,坏了菜了,真香。手机和车机无缝连接,导航音乐直接同步,微信定位一键上车。这种丝滑感,就像你刚想喝水,就有人把杯子递到你嘴边。它在用细节驯化你,让你再也回不去那个手动连蓝牙的石器时代。讲真,我有时候觉得,买车和养猫差不多,一开始觉得是自己选了它,后来发现是它在驯化你。
至于动力,1.5T,181马力,数据不亮眼,但绝对够用。起步不肉,高速超车有信心,这就行了。最关键的是,它喝92号汽油。在这个油价动不动就闹情绪的年代,加92号油,就等于每次加油,国家都在给你发补贴。这种感觉,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底盘是四轮独悬,调校偏舒适,过个减速带什么的,车身不会有多余的弹跳,很整。转弯半径小,在老城区里掉头、停车都特别灵活,堪称“闪转腾挪大师”。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领克这套组合拳,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七伤拳,伤敌一千,也把自己逼到了一个很卷的位置。这个比喻可能不太恰当,但你懂我意思就行。它把所有年轻人可能会用到的场景,全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它在用一种“发疯”式的配置堆砌,对着整个10万级SUV市场喊话: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所以,这车到底值不值得买?讲真,我不知道。因为它太像一个“标准答案”了。它精准地计算了你的每一个需求,然后用配置把你填满。这种车没有明显的短板,但可能也少了一点偏执的“灵魂”。但话说回来,对于大多数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的年轻人来说,一个没有短板的“全能搭子”,可能就是最好的选择。你买的不是一台车,是买了一份确定性,一份和这个不确定的世界对线的勇气。毕竟,能把周末的诗和远方,与周一的苟且,都装进一个铁盒子里,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朋克的事情。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