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最近山东临沂这个元UP上市品鉴会&交车仪式,现场可是挺热闹的,活动一结束,不少视频就铺天盖地地在网里流转,我忍不住开始琢磨:大家为啥这么热情?一台新车上市,能让人乐成这样,它到底图个啥?别急,我就想跟你掰扯掰扯。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去凑这种车展的热闹的,十有八九都是车迷。可你真去现场湊一脚才发现,来的不少是年轻家庭、小情侣,甚至还有老爹老妈带着孩子的。大家进了会场,先是被布置得花里胡哨、五花八门的潮流氛围吸引住,拍照打卡那是真认真,可见对新鲜事物的渴望是真存在。谁说现在年轻人对生活没劲头?你给他点有趣的新玩意,他们反倒能玩得比谁都嗨。
整个品鉴会玩出了点新花样。比如什么“星光尾箱剧场”、“DIY草帽区”,这些听起来都有点稀奇古怪,实际上倒是很生活化。你带着对象去,用点小花小带子,亲手DIY顶草帽,能没点儿情调?再比如什么在后备箱塞滑板、插鲜花,这不就正打中一代人追求“生活该有点松弛感”的命门嘛。再者,还有互动体验——诸如“车头泊入,车尾泊出”、“自动收后视镜”这些适用于现实鸡毛蒜皮的小功能,哪个不是为了解决日常遇到的琐碎尴尬?你说这车卖得好,是技术溢出来了吗?我看真不全是,就在这些细枝末节里见用心。
说到科技升级,现在新车要是在智能化上没点东西、没点噱头,还真是拿不出手。现场好些女性用户被拉着实际操作,发现不会泊车的、嫌弃车身大的,这些焦虑被一项项真实可用的新功能一点点消除,科技变得不再是遥不可及或刻意炫耀的标签,而是能让人日常不犯愁的跟班。咱们一直说的“让科技服务于人”,其实落到实处也就这么点事。那些买新车试驾的跟着工作人员伸头围观体验,跟着嘻嘻哈哈,你要说现场谁是明星,其实每个人都因为这份参与感被推到了主角的位置上。
我特别想问:什么是真正的“热爱”?这热爱到底是对车辆、对品牌,还是对现在“有趣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其实从现场氛围来看,大家买的不光是台新车,买的是一种“我想过点不一样的生活”的可能。车企努力地卖力吆喝,不断推出新颜色新造型,也许这个对大部分老司机没啥吸引,但对年轻人却是抓心挠肝的事。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人生第一辆纯电新车”,在朋友圈里能多收两句“哇塞,太酷了!”的夸奖?
再说比亚迪王朝网这波营销,你不得不佩服他们抓年轻人心理的本事。选临沂,没选省会,想着啥?不就是在三四线城市做渗透,把新潮和实惠打包,一条龙给你安排明白。再眼瞅着150万台全球销量咣当一下砸出来,这背书力度直接给你拍到天花板。消费者一边是看技术真牛、品牌背书硬、价格又不贵,另一边又能体验到“我参加这种活动还挺有新鲜感”,网上分享带来的点赞收藏,顺便还能当一次社交“意见领袖”,你说他会不心动?
值得聊聊的还有交车仪式这一块。以前我们印象里卖车交车不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意味着买卖关系结束。可这场活动把交付仪式搞得像结婚典礼似的,主角拿着花,家人朋友围着拍照,一键打卡朋友圈。这其实是在输出这样一种观念:车企不是单纯卖车,是要跟你共度一段生活。你买的是陪伴,是“我懂你”的服务承诺,“每一把钥匙的交付,都是信任与陪伴的开始”,这话搁过去是不是矫情?现在回头一想,情感营销果然杀伤力极大。
不得不说,元系列能走到150万销量不是偶然,背后离不开对用户刚需的精准把控。从“可爱型外观”到“智能操控”,再到空间和续航的平衡,包括每年一次半次的OTA大升级,样样都让人感觉品牌没止步、在进化。年轻人常挂嘴边的“不给自己设限”,其实放到元UP的产品策略上也同样适用——续航300多公里,不是夸口的极限数据,而是足够日常通勤加郊游外放一圈,支持快充,基本就解决了最硬的“电量焦虑”。你问还图啥?图得是一种无事一身轻的自在。
智能座舱现在是“电车标配”。什么语音控制,什么用手机就能解锁远程控车,说白了,就是在手机里多装了个遥控器。乍一听没啥,真有点毛事的时候,一个手机搞定,谁还愿意费事?而且元UP居然要搞20项OTA升级,把驾驶辅助和“常用常新”坐实了。手机系统一年不升级你都嫌弃,开个纯电车总想“焕然一新”,品牌能做到这份上,算是摸准了年轻用户对“感官刺激”的微妙心理。
咱们想一想,车这个东西,最大的意义是啥?以前是身份的象征,后来图个方便,现在逐渐演变成生活方式和态度的承载体。特别对于年轻人来说,买纯电SUV就类似成年人朋友圈里的第一次“用钱力挺理想”。哪怕是分期贷款,也要搞一台属于自己的酷东西。元UP能不能成“人生第一台纯电SUV”,关键是到底懂不懂年轻人心思,这一场临沂的热闹,不正好是现场考试?
另外,现在买新车的年轻群体,朋友圈一刷,全在发“我的新生活”,再配个新车钥匙的照片。心理上,他是等着你祝福的。产品侧面必须给足话题性、潮流属性、智能加持,情感侧面则要营造陪伴、亲历、共创等感觉。这背后其实考验的是品牌的共鸣力,光讲参数不顶用,你得让人觉得“我买的是故事,是潮流”,而不是一堆冰冷零部件的拼凑。
其实整个纯电市场的进化,正是咱们消费审美进阶的缩影。以前老百姓买电车,除了补贴谁敢碰?现在年轻人进场不差钱,更不差想象力。产品要潮,配置要齐,交互要顺手,体验要好玩。你靠低价锁人,未必行得通,靠情绪和共鸣,反而能一呼百应。“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说得再虚一点,实际上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了消费选择上。
临沂这场元UP上市的动静,更多的是给了我们普通人一次跟潮流“合拍”的出口。让那些既想守住钱包、又想脚踩风口的人,找到了一种双赢的踏实感。或许在未来,只有不断把科技人性化、把营销生活化、把服务情感化的品牌,才能真正吃到“年轻态”的红利。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你追逐的,是产品的功能性,还是想象中的美好生活?你愿不愿意为一次新鲜的出发买单?
我反正觉得,答案可能没那么复杂,可也没那么简单。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让一台新车的上市仪式变成大家追逐自我的一场盛会——买的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一种被陪伴、被理解和自证存在感的方式。大家说呢?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