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跌入信任危机:员工降薪50%、销量暴跌98.8%,为何官方仍在‘辟谣’?

一边是高调发声明追究造谣者,一边是内部员工降薪近半、供应商打地铺讨债;一边说法务追责,一边召开债转股会议试图‘赖账’。当哪吒汽车的主销车型销量从月销5千余辆断崖式跌落至64辆,司法公开记录显示母公司已被执行二十余次的同时,客服依然按脚本坚称‘工资正常发放’、‘无解散’。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双线操作,为何在今天注定失败?本期节目深入拆解企业如何在危机中陷入‘否认陷阱’:当信息防火墙被离职员工、公开数据和维权照片一一击穿,企业主必须明白,真诚不是道德选择,而是生存策略。理想汽车为何能坦诚收缩业务反而赢得市场空间?消费者早已学会解码话术,拖延否认只会加速崩塌——与其维持体面撒谎,不如留住最后的共情机会。

主持人:我们今天想要深入聊聊的,是企业公关里那种特别魔幻的‘平行宇宙’——一边是高调声明,一边是内部崩盘。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官方越辟谣,大家反而越不信?

嘉宾:对,我特别懂你这种感觉。就像哪吒汽车那会儿,法务部刚发声明说‘没有解散研发团队’,转头就有内部人士出来讲,其实已经优化了近半数员工,全员还降了百分之五十的薪水。你听这对比,是不是特别割裂?

主持人:太割裂了。我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说一套做一套’吗?但你说,这种操作是哪吒独有的,还是说整个行业都在这么玩?

嘉宾:说实话,这种双线操作在危机企业里真不少见。你看那天,哪吒上午还在发律师函警告媒体,下午就在上海总部开供应商的债转股会议。你刚说‘说一套做一套’,其实更准确地说,是企业在同时打两场仗:一场对外用法律施压,一场对内求着别人别追债。

主持人:等等,你刚说‘债转股’,这个词我听过但一直没搞明白。你能不能用大白话给我讲讲,到底是个啥意思?

嘉宾:当然可以。简单讲,就是企业欠了钱还不上,就跟债主商量:要不你别逼我还了,我把欠你的钱转成公司股份,你从债主变成股东,以后赚了分红,亏了也一起扛。打个比方,就像你朋友欠你一万块,还不上,说‘要不你入股我的烧烤摊’,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

主持人:哈哈,这比喻太真实了。但问题是,供应商愿意干这种事吗?他们不应该是急着要现金吗?

嘉宾:你问到点子上了。他们当然想要现金,但问题是,哪吒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已经有二十多条被执行人记录,创始人也被限高了。这时候供应商心里清楚:要么拿点股份,未来还有点盼头;要么打官司,最后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回。所以债转股,说白了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主持人:我明白了。那这时候,法务部还发声明说要追究造谣责任,是不是就显得特别讽刺?一边说别人造谣,一边自己在开会商量怎么赖账。

嘉宾:对,这就是典型的‘法律大棒’和‘现实妥协’并行。但问题在于,这种操作在今天特别容易穿帮。你想啊,司法数据是公开的,供应商在总部‘打地铺’讨债的照片也传得到处都是。你发个声明说‘经营正常’,可人家看到的是百分之八十的销量下滑,主销车型哪吒L从月销五千六百二十八辆,掉到只剩六十四辆,这怎么圆?

主持人:说到销量,这数据太吓人了。从五千多掉到六十多,相当于暴跌了百分之九十八点八,几乎就是归零了。你说,这种情况下,客服还跟客户说‘工资正常发放’,是不是等于在逼员工撒谎?

嘉宾:是,我明白你的意思。很多客服其实是按脚本回答,他们自己可能都不清楚真实情况。但问题就出在这儿——当企业把‘降薪百分之五十’说成‘正常发放’,把‘优化近半数’说成‘未解散’,其实已经埋下了信任崩塌的第一块碎玻璃。

主持人:你刚说‘第一块碎玻璃’,是不是就是那个‘破窗效应’?能不能再展开说说?

嘉宾:没错。破窗效应简单讲就是:如果一栋楼有一扇窗户破了没人修,很快就会有更多窗户被砸。企业也一样。当消费者发现客服在回避问题,或者数据明显对不上,他们就会开始怀疑:那别的地方是不是也在骗我?然后一传十、十传百,整个信任体系就开始雪崩。

主持人:这让我想起以前有个手机品牌,客服坚称‘芯片没缩水’,结果实测一出来,直接被打脸。用户那种被当傻子的感觉,特别伤品牌。你说,哪吒现在是不是也走到这一步了?

嘉宾:不仅是走到这一步,甚至可以说已经过了临界点。你看,他们想用‘组织优化’这种词来替代‘裁员’,听起来温和一点。但‘优化近半数’和‘解散’之间,真的只是程度差别吗?用户心里其实有杆秤。

主持人:我同意。说白了,‘优化’就是减员增效,说人话就是‘裁员瘦身’。但问题是,当你说‘没解散’,可实际上团队砍掉一半、薪水砍掉一半,这和解散有什么本质区别?

嘉宾:关键是,企业总以为能靠信息防火墙挡住真相。他们觉得只要控制住官方口径,就能维持体面。但今天,离职员工会爆料,供应商会维权,司法记录全在网上。这道防火墙,早就被穿甲弹打穿了。

主持人:所以你说,这其实是企业公关的三重困局?一个是声明的边界陷阱,一个是信息管不住,还有一个是用户早就不信了?

嘉宾:对,这三点特别关键。第一,否认的边界陷阱——你越绝对化地说‘没有’,一旦被证伪,反噬就越强。第二,信息管控失效——数字时代,你想封锁消息?太难了。第三,用户预期管理失败——现在的消费者,早就学会解码话术了。你说‘正常经营’,可销量腰斩、工厂停摆,谁信?

主持人:那我换个角度问你,有没有企业是反着来的,反而成功了?比如,承认困难,但大家还愿意给机会?

嘉宾:有,理想汽车就是个好例子。他们当年也收缩业务,但没有否认,而是坦诚说‘部分业务在调整’。结果呢?市场反而给了他们转型的空间。小鹏也类似,明确说哪些业务在收缩,哪些还在投入,反而保留了信任基础。

主持人:有意思。也就是说,有时候‘认怂’比‘硬扛’更有效?

嘉宾:没错。尤其是在生存压力下,企业与其花精力去否认,不如想想怎么坦诚沟通。你否认得越狠,一旦穿帮,失去的不仅是公信力,还有最后那个让用户共情的机会。

主持人:我听懂了。所以哪吒的问题,不是出在经营困难,而是出在‘既要维持体面,又要偷偷收缩’。这种‘既要又要’,反而把路走死了。

嘉宾:对,这就是典型的困境。他们想用法务手段吓退舆论,用模糊话术拖延时间,但现实是,销量暴跌、欠款一亿六千万元、被执行二十多次,这些数据比任何声明都有力。

主持人:那最后,如果让你给企业主一句忠告,你会说什么?

嘉宾:我会说:在危机面前,真诚不是道德选择,而是生存策略。你越早坦诚,越能留住信任;你越拖延否认,越会加速崩塌。

主持人:这句话真值得记下来——‘真诚不是道德选择,而是生存策略’。它点出了所有问题的核心:企业不是输在困难,而是输在错过了共情的机会。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聊聊消费者如何建立企业话术的免疫力,咱们再见。

哪吒汽车跌入信任危机:员工降薪50%、销量暴跌98.8%,为何官方仍在‘辟谣’?-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