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宝马X7卖了266台。没错,这数字是从某渠道对外流出的,样本有限,但足够说明点问题。同期奔驰GLS450动感型至少卖了三四百辆,价格高出X7十多万,差距还真不能用价格来解释。刚听销售说:这车,要不是牌子,谁买啊?这句话直接戳中痛点。
X7的外观我是去4S店亲眼看过,那个环形双肾格栅真不是一般的大,可怎么看也没上代22款的经典来得硬气。7系新款同样用这个设计,套用一句我同事说的:别买外观买灵魂的,可这车灵魂不够。这代X7长到了5170mm,尺寸比很多竞争对手都大,但给人的视觉感受总觉得缩手缩脚,牌面感小打折扣。你说消费者会看尺寸还是看气势?估计八成是后者。
我刚才翻了下老照片,2019款X7的前脸更加沉稳、大气,那种霸气侧漏的感觉,相较现在这代新版,简直两代没法比。其实这不只是审美问题,豪车用户买的就是那分耀眼,谁愿意开个不足够出挑的百万车?
配置上的缩水更让人心疼。什么360度全景、空气悬架做标配,这没啥好说的,毕竟X7你得有点豪华感。但全速自适应巡航、L2级辅助驾驶、并线辅助都得额外加钱,谁搞得清楚补配价格几万还是十几万?估算下来,减配幅度凑够13万起步,有销售跟我大概说过,前一代同级别车型,这些功能全都标配。你自己想象,大家花80多万买车,配置被削一刀,痛感有多强。
内饰座椅用的合成皮,这种假的皮质放在这么贵的车里,本身就亏了身份感。我其实有点嫌麻烦,给自己找借口说看重驾感,可谁能忽略视觉和触感呢?这就是为啥老车主抱怨多。老款X7用的真皮,那种摸上去的质感,才配得起它的级别。
再说那电子换挡拨杆,直接把宝马经典的鸡腿档把给干掉了,这设计变动还挺有争议。我一个朋友说:干脆把方向盘也电容屏改了算了。宝马这一步走得挺大胆,但粉丝们反应嘛,可想而知了。坦白说,旧设计对老粉丝情怀多重要,这部分忠诚度,是数字砍不下来的。
说到价格优惠,也有点让人琢磨。我算了算,X7优惠大概20多万,但比较前一代和GLS,优惠幅度其实只折算了10万左右,毕竟配置缩水了、品牌议价空间被压缩,厂商算得账很精准。这点少数同行里面也有人分析过,这优惠折扣虽大,表面看吸引人,但实际购买体验没那么高性价比。
国产品牌这几年往上追赶,用户心理也变了。有人跟我开玩笑说这X7还不如M9顶配,没细想过,能这么比吗?但M9空间、底盘、智能化体验确实全面碾压X7,关键价格还便宜几十万。国产车的智能系统升级得又快又全面,BBA如果继续靠老一套靠牌面忽悠买家,那份额只会缩。
我也纠结,之前说豪华车主要靠牌子撑场面,现在得收回两句。不能一棒子打死X7,质量是真的好,驾驶感和操控仍然有宝马风味,这一点无可厚非。差别就在于,老豪车粉和新消费者需求不同。毕竟如今买家更多关注科技、舒适配置和智能化,这些刚好是X7缩水最严重的部分。
去年的一次维修工告诉我,宝马这质量没得挑,就是客户越来越挑了,这道理挺现实。别人家的车,配置和体验跟上了,没理由继续买这半成品。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怎么之前没想过,为什么厂家不干脆把版本调匹配,价格对了,而不是单纯大幅剪配置?这么做是供应链压力还是利润考量?
其实供应链端就像厨房炒菜,配料是手艺活。宝马这车,原材料和核心零件不缺,但差在配菜的用料和数量上:少放了那点配料,整道菜味道就不如之前。老工厂技术依旧牢靠,可新菜单做得不讨喜,这就很折磨人。
X7和GLS,空间上的差别其实没那么大,但豪华感没保持住。你有没有想过,买这么贵的车,买的到底是空间还是一种让自己看起来更牛X的标识?其实两者都想要,但X7这回打了折扣。
我问大家,你觉得真正决定豪车销量的关键是什么?是尺寸、价格还是那份不可替代的气场?说不定就是一种你按捺不住要炫耀的感官体验。打开车门那一瞬间,沉重的门板声、触摸的软质材料,这些细节不买单,品牌再强也难买单。
最后想说,豪华SUV市场变化快得让人头疼,X7降价没招了,买家却不跟着动。老款经典该不会要靠怀旧情怀撑场吗?看着那款没落的环形格栅,我想问:你们有没有过买车后突然发现,自己买了一台缩水版情怀车的失落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