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法务大战,小鹏收复名誉,各家联手反黑公关

一觉醒来,发现汽车公司竟然都披上了法务部的战甲,变身网红界的铁拳小能手。说实话,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谁家没有块被人骂黑了的招牌?谁家流量池里没养点黑公关和水军?靠发朋友圈维权的,有、靠法院判赔的,也有。如果说法务部现在是车企的核心竞争力,那新能源汽车就快发展成法律科技了,高速路上谁敢别你车,先发律师函。

小鹏汽车这次可算是把怒气写进了判决书。法务部出手,法院盖章,十万块钱赔偿,外带各大平台道歉声明,那些年被网络喷子喷得满天飞的小鹏,终于收回一口气。等裁定下来那天,大概率小鹏法务部要开香槟庆祝。不为别的,只为我们的国产大厂终于能在网上堂堂正正地“反向公关”了,以前是企业被骂出花,现在是企业能把键盘侠送进赔偿单里。

汽车圈法务大战,小鹏收复名誉,各家联手反黑公关-有驾

其实整个事件荒诞得很。原本你以为汽车公司靠拼命研发、卷配置、卷价格才能赢得市场,却发现拼到最后,拼的是谁的法务部更快出手,谁家证据链更丰富,谁能更快让法院做主。法务部已经不是幕后小角色,而是舆论场上的武林高手。小鹏这次是主角,理想、蔚来、鸿蒙智行也是配角,一场汽车圈全民出击的法务大戏,空前盛大。车未必卖得飞快,但法律文书流转得比电动机还快。可以说,别人家发公告拼业绩,这边发公告拼判决。

汽车圈法务大战,小鹏收复名誉,各家联手反黑公关-有驾

你以为这只是几个账号被罚点钱、道个歉,事情就过去了?想得太简单。拆开这个判决,你会发现,每一步都透露着信息时代的荒唐气息。网络平台账号变身“龙老师”,隔三差五就发点汽车公司的小作文,说是要给消费者指明方向,其实大多数是指向了吐槽和带节奏的康庄大道。讲真,现在网上电车大V比汽车销售还多,汽车市场沦为一场“谁会喷人谁就火”的流量游戏。企业再不出手,品牌就快被群嘲成段子房了。

据说,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还得靠六个部门联合部署。六个都是重量级,各自舞剑,谁敢再乱喷乱黑,分分钟被请去喝茶。哔哩哔哩、抖音、快手、头条、微信,一个也别想跑,代码里都要植入判决逻辑。你觉得荒唐?这才叫反差。平台整天鼓励用户“表达自我”,结果到真正表达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踩到车企法务部的敏感按钮,转眼成了被告。以后网红讲车得先上个“免责声明”,讲真话也怕被告,讲假话肯定被告,干脆直接背判决书开直播,够安全。

黑公关这个词,近年是真出圈。以前是娱乐圈的水军互撕,现在汽车圈都卷进来了。理想汽车、蔚来、鸿蒙智行一顿输出,人人都在喊“打击黑公关”。掐指一算,车圈的黑公关全网无死角:洗稿、虚假投诉、捏造销量、发段子、带节奏,办法多到让人怀疑这些人是不是行业创新部流出来的。不服气还可以举报,有法律武器傍身,发条微博,比发条官方声明还让人心颤。比品牌力,打不过比法务力,总要有个胜负。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企业和网红已经到了互告互怼的阶段。以前大家共赢,一边批评一边买广告,现在批评得重了直接开告,广告还得检索再投。这年头谁还相信舆论是自发的?都知道分不清谁在讲真话还是谁在唱大戏。理想说有人造谣i6销量腰斩,蔚来说有人年发数千条谩骂。鸿蒙这里更夸张,名单拉得比年终奖还长,自媒体大号、MCN机构、个人主播都在线领罚单。互联网热闹如旧,只是大家都得先学会“自查”,毕竟对手可能不是键盘侠,而是身穿西装戴法务徽章的“官方”对手。

往大了说,这是舆论生态的一次技术大升级。大家嘴里叫着“清朗网络”,“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实际上谁都明白,谁发布的不实信息,谁就得小心法院的雷霆审判,以前靠刷屏造势赚流量,现在刷屏得准备好赔钱道歉。而且平台也不好受,每次删内容都得看法院脸色,甚至还得帮忙监督道歉声明挂够三十天,一分钟都不能少。这种操作简直是“全家桶法律套餐”,把法律、平台、企业和网红都打包成一锅炖,吃得大家嘴角都油。

汽车圈法务大战,小鹏收复名誉,各家联手反黑公关-有驾

真正让人困惑的是,虚假信息到底是无心之过,还是有组织的黑公关?判决书里写得清清楚楚,MCN、个人账号、企业,各种“群体作战”,让你觉得汽车圈都快成一场网络演义。自媒体本来是用来表达观点的,现在变成跑流量的产业链,谁能制造话题谁就能赚广告。厂商想要控制舆论,先得练好法务部升级技能,光靠公关发声明已经走不远了。

想想现代人消费汽车,参考的数据是网络段子、网红视频、投诉排名、销量传说,混杂在一起,百花齐放。企业想要清白名声,不是靠技术而是靠一沓诉状。消费者想要真相,只能在判决书和道歉公告里自己琢磨真假。等哪天舆论环境真净了,产品也许不再靠嘴皮子卖,诚信指数可以写进配置表里。

但别担心,这才是中国互联网的标准姿势。你以为汽车公司在与虚假信息对抗,其实大家都在跟流量和认知斗争。谁都有可能被泼脏水,那就看谁能在法律里游出花来。汽车圈的法务部,已经不是黑公关的克星,而是全网变形金刚。打击造谣、维护名誉、申请赔偿,三位一体,完美闭环。这年头发个微博都得三思,你说品牌不好,突然来一张法院判决,不知道那是流量的尽头还是维权的起点。

汽车圈法务大战,小鹏收复名誉,各家联手反黑公关-有驾

你说黑公关厉害,但法务部才是真正的大BOSS。维权成本、证据链、信息流、判决书,每一步都透着中国式幽默。恶意抹黑的账号消失了,但下一个“龙老师讲电车”可能在路上,只要流量还在,谣言就不会停。而企业也会越来越像法务公司,主业是造车,副业是打官司。以后大家买新能源汽车,除了查电池续航,还要查法务部战斗力,谁家律师多谁家车安心。

不过见怪不怪了,大厂总在和失控的舆论“修车”——修理坏信息,修理造谣,修理网络骂名。说到底,车企的品牌养成记,就是一场信息与法律的马拉松,不走法律这一步,你连赛道都进不去。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就当是王五四风格的判决感言吧:在信息洪流里,品牌靠技术站着,公关靠嘴皮子活着,法务部则靠判决书飞着,谁跌倒了都只是个流程,别太当真。笑完了继续搬砖,骂完了继续买车,捧手机看热闹之余,记得留点耐心给事实,也许哪个道歉声明里,藏着你下一个吐槽段子的素材。不信?等下次谁家新车上市你就知道了,朋友圈和法庭之间,总能连成直线。

汽车圈法务大战,小鹏收复名誉,各家联手反黑公关-有驾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