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最近干了件大事,说他们研发出了一款叫“金钟罩”的固态电池,还说2025年底就能装到样车上。
这消息一出来,新能源车圈子立马就炸了锅,毕竟固态电池这玩意儿,大家伙儿都盼了好多年,总觉得是未来的事,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眉目。
长安给出的那些数据,确实挺能镇住人的,说续航能有1500公里。
这是个啥概念?
简单说,就是你从北京开车去上海,中间都不用特意找充电桩。
现在开电车的朋友,心里最不踏实的就是续航,特别是放假跑高速,服务区里充电排大队的景象,想想都头大。
要是真能跑1500公里,那开电车和开油车就没啥区别了。
除了续航长,长安还使劲宣传这电池的安全性,号称“不起火、不爆炸”。
这听起来跟武侠小说里的神功似的,刀枪不入。
他们说是因为用了陶瓷做的电解质,这东西天生就不会着火。
就算你拿火去烧,烧到350摄氏度,它也照样稳稳当当,不像现在的锂电池,温度一高就容易“发脾气”。
这么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
现在市面上跑的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差不多是220Wh/kg,可长安这个金钟罩,一下子就干到了400Wh/kg,等于翻了一倍。
能量密度高,就好像一个背包,原来只能装一件衣服,现在能塞进去两件,装的电多了,跑得自然就远了。
而且,这电池不光自己底子硬,还带了个“贴身保镖”,就是一套AI监测系统。
据说能一天24小时盯着每个电池小单元,只要哪个地方有点风吹草动,系统马上就知道了,然后会主动把功率降下来,给你留出足够的时间把车安安全全地停好。
这种提前预警的法子,可比出了事再想办法强多了。
北方的朋友冬天最愁的就是续航打骨折,长安也想到了这一点。
金钟罩电池用了一套挺复杂的温控系统,又是热泵又是液冷的,说是零下30度的天也能正常用,夏天零上50度也能自己降温。
他们还测了1000多次充放电,电池损耗还不到5%,这寿命在市面上也算是相当能打了。
当然,光说不练假把式,关键是咱老百姓啥时候能用上。
长安给出了一个时间安排:2025年底先弄出样车跑跑看,2026年开始在真车上测试,目标是2027年就能大批量生产。
这个时间表听着还算靠谱,不是那种拍脑袋就说“明年上市”的空话。
毕竟造车这事,得一步一个脚印地来。
这时候肯定有人心里犯嘀咕,这么好的电池,价钱肯定也“很好看”。
长安倒也挺光棍,没藏着掖着。
他们估摸着,2025年的时候,这电池的成本大概是每瓦时9毛钱,到了2027年能降到6毛。
现在卖得最好的磷酸铁锂电池,成本差不多是5毛钱,这么一看,刚开始确实要贵一些,但好在差距在慢慢变小。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对咱们普通人来说,有必要多花这份钱吗?
你要是就每天上下班开开,公司到家没多远,那现在市面上车的续航也够用了,花大价钱买个1500公里的续航,确实有点大材小用。
但你要是三天两头跑长途,或者家在东北,一到冬天就冷得不行,那金钟罩的这些好处就显出来了。
说白了,技术吹得再天花乱坠,最后还得看市场买不买账。
长安这次拉着宁德时代一起建厂,摆明了是想把电池这个命根子抓在自己手里。
以后长安自己的深蓝、启源这些牌子,估计会是第一批尝鲜的。
他们还放话说,2027年还要搞出更牛的无隔膜固态电池,这盘棋下得可真不小。
现在的新能源市场,比亚迪有他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有CTP技术,大家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
长安这块“金钟罩”到底能不能像它的名字一样,在这么激烈的竞争里站稳脚跟,甚至搅动整个格局,现在谁也说不准。
技术上有新东西当然让人高兴,但是从实验室里走出来,到工厂里大批量生产,再到咱们能用合适的价格买到手,这中间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这不光是看长安的技术行不行,也看他们控制成本和搞生产的能力怎么样。
不过,有竞争总归是好事。
这些车企在技术上拼命较劲,最后得实惠的还是我们这些买车的人。
没准再过几年,咱们真能开上电车想去哪就去哪,再也不用老是盯着那个续航数字,心里七上八下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