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北京越野最近整了个新活儿,叫BJ81概念车。我看到这车的第一眼,脑子里不是什么参数、性能、价格,而是一种很纯粹的迷惑:这玩意儿是拿来上路的,还是准备直接开进《道诡异仙》片场当道具的?
这已经不是造车了,这是在进行一种非常后现代的行为艺术。你看它那满身的钢管护甲,那从车顶伸出来的排气管,那恨不得把整个车都包起来的钢板,三体人看了都得先敬个礼再开始脱水。它传递出的核心思想就一句话: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来掀桌子的。
当下的车圈是个什么情况?是黑暗森林。所有人都憋着一口气,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百公里加速这些赛道里疯狂内卷,卷到最后大家发现,其实都是在同一个餐厅里抢同一块蛋糕,顶多是你多切一点我少切一点。但北汽这BJ81的出现,它根本不是来抢蛋糕的。它是直接扛着煤气罐进来的,它的逻辑是,最好的竞争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要么一起成仙,要么一起成盒。
你以为这身钢管护甲是用来防RPG的?错了,它是为了在你家小区地下车库,硬刚隔壁新手女司机的马自达用的,保证对方车头稀碎,你的车连漆都不带掉的。你以为那个高耸入云的“通天炮”排气是为了横渡长江?错了,是为了在暴雨天,让你从容地开过公司门口那个被外卖小哥堵住的下水道积水区,顺便用排气管的热浪给旁边的电瓶车烘烘干。
这车的设计哲学,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反技术崇拜”。当所有人都告诉你,未来是算力,是智能,是万物互联的时候,这台BJ81用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告诉你,未来是钢板。加厚,加厚,再加厚。自动驾驶的尽头是什么?不是什么激光雷达和AI算法,是山东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算力再高,责任也直接定给对方了。而BJ81的逻辑更进一步,它直接把车变成了金钟罩铁布衫,它试图用物理防御去硬抗所有的魔法伤害。就问你怕不怕?
因为我作为一个中年男人,我太懂这种心态了。这是一种什么心态?这是一种“世界毁灭了,我还能吃着火锅唱着歌”的安全感。这玩意儿简直就是中年男人的电子春药!它根本就不是一个交通工具,它是一个精神图腾,一个移动的钢铁堡垒,一个对抗生活随机性的“压缩毛巾”,需要的时候泡开,给你一个绝对安全的空间。你买的不是车,是末日废土世界观里的一张活命门票。
写到这我想起来了,我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有个四驱车,结果我爸给我买了一箱奥利奥,说这个扭一扭舔一舔也差不多。
所以你会发现,讨论这车的油耗、操控、舒适性,都显得特别可笑。就像你跟一个修仙者讨论他一天的卡路里摄入一样,格局小了。会考虑买这车的人,他的决策逻辑和性价比没有半毛钱关系,这是一种信仰。就像有人会花大价钱买奔驰,他买的不是发动机和底盘,他买的是那个三叉星徽标带来的“玄学”加成。就像特斯拉车主,你跟他说内饰简陋、刹车硬,他会告诉你这叫极简主义,你不懂。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这台BJ81,就是为那些内心深处相信“大力出奇迹”的信徒准备的“圣物”。当蔚来的换电站还在排队,当理想的冰箱彩电让你眼花缭乱,当小米的SU7还在讨论防晒和手机支架的时候,BJ81的车主可以一脚油门,直接从马路牙子上开过去,用行动告诉你,什么叫降维打击。当别人都在用APP解决问题的时候,他选择用保险杠解决问题。但能过,就是能过。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意思就行。这台车是理性的消费者绝对不会碰的,但它又是如此精准地击中了这个时代巨大的非理性情绪。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
所以,这车未来能不能量产?谁在乎呢。它存在的意义,就不是为了让你买的。它的意义,是让那些坐在智能电车里,被“OTA升级”和“自动驾驶”搞得精神内耗的人们,看一眼,然后心里骂一句:妈的,真酷。
这就够了。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