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准备买电动车或者换车的朋友们,可得留点神了。
咱们国家对电动车的管理又有了新动作,而且这次的调整,跟咱们每个骑车人的钱袋子和人身安全都息息相关。
从今年9月1日开始,一项名为《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新标准就要正式实施了。
这可不是简单地改几个字,而是对整个电动车行业的一次大梳理。
说白了,就是国家出手,帮咱们老百姓把那些不安全、不好用的车型给筛出去。
根据这个新标准,市面上有四类大家很熟悉的电动车,以后就要慢慢地跟我们说再见了。
咱们今天就把这事儿聊透彻,搞清楚来龙去脉,以后买车的时候心里就有底,不会花了钱还买回一堆麻烦。
咱们先从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说起,那就是续航。
谁骑电动车,心里不惦记着那几格电呢?
尤其是每天要骑车上下班、接送孩子,或者偶尔跑个腿送个东西,最怕的就是车子骑到一半突然没电了,停在路边推也不是,等也不是,那叫一个尴尬。
过去市场上卖得最火的,很多都是装了48伏12安时铅酸电池的车型。
这种车最大的优点就是便宜,但缺点也同样致命,那就是跑不远。
理论上说能跑个三十多公里,但真用起来,稍微带点东西,或者遇到个上坡,冬天天气一冷,那续航里程更是要打个大大的折扣,基本上天天充电成了家常便饭。
这对于生活节奏快的现代人来说,实在是太不方便了,感觉不是人在用车,而是车在“绑架”人。
这次新规就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规定里并没有直接说不准用12安时的电池,而是把安装铅酸电池的电动车,整车重量的上限给提高了。
这一下,就给装更大容量的电池腾出了合法的空间。
市场是最聪明的,风向马上就变了。
现在你去车行看看,主流的铅酸电池车,都开始主推48伏20安时,甚至容量更大的电池了。
咱们可以简单算一笔账,20安时的电池,续航能力普遍能达到50到55公里,比12安时的足足多出了将近一半的路程。
这意味着,以前可能需要一天一充或者两天一充,现在三四天充一次电就足够了。
而从12安时升级到20安时,两块电池的价格差距,往往也就一两百块钱。
多花一顿饭的钱,就能彻底告别每天的“续航焦虑”,让出行变得从容不迫,这笔投入可以说是非常划算的。
所以,那些续航短、需要频繁充电的小电池车型,在新标准和新市场的双重作用下,被淘汰出局是必然的趋势。
国家这一步棋,是从根本上提升了咱们老百姓的用车体验。
接下来说一个长期以来让很多人感到“鸡肋”的设计,就是电动自行车上的脚蹬子。
按照之前的规定,电动自行车必须得有脚蹬,这样才能在法律上把它和电动摩托车区分开,证明它还具备“自行车”的人力骑行功能。
这个初衷可以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个设计就显得有点多余了。
您自己想想,或者问问身边的朋友,有几个人真正用脚蹬子骑过电动车?
恐怕是屈指可数。
那对脚蹬子,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一个为了上牌而存在的摆设。
它不仅没啥用,还添了不少麻烦。
首先,它增加了车子的重量,大概有三斤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续航。
其次,它还存在安全隐患,骑车的时候,尤其是女士穿长裙或者经过一些窄路时,脚蹬子很容易勾到衣服或者磕碰到腿脚,甚至会挂到路边的障碍物,造成不必要的危险。
所以,这次市场和规定调整的另一个方向,就是让车辆的设计更加实事求是。
未来的趋势是,车辆的分类会更加清晰。
如果你买的是严格意义上的电动自行车,那么它会保留脚蹬,但整车会更轻便,更符合非机动车的标准。
而如果你想要更强的动力和更纯粹的电动骑行体验,那么你可以选择没有脚蹬的电动轻便摩托车或者电动摩托车,这类车当然就需要按照机动车的管理办法,上对应的牌照,骑车人也需要考取驾照。
这样一来,那些为了“钻空子”而硬生生安上一对无用脚蹬的“四不像”车型,就没有了生存空间。
消费者在选车时也能一目了然,想要什么样的车,就办什么样的手续,不用再为这种华而不实的设计买单,这让整个市场都变得更加规范和透明。
再来说一个和安全紧密相关的大问题,那就是车身材料。
大家可能都看过一些电动车着火的新闻,场面非常吓人,火势蔓延极快。
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车子为了追求好看的造型和低廉的成本,大量使用了不合格的塑料件。
市面上一些外观看起来圆滚滚、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包车”,就是重灾区。
这些塑料外壳,不仅不耐撞,稍微磕碰一下就可能碎裂,更致命的是,它们的燃点很低,而且属于易燃材料。
一旦电池或者线路出现问题,哪怕只是一个小火星,这些塑料件就会瞬间变成“助燃剂”,让火势在几秒钟内就变得无法控制,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有毒的黑烟,严重威胁到车主和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这个重大的安全隐患,新国标里下了一剂“猛药”,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整车所使用的塑料件,总质量不能超过整车重量的百分之五点五。
这是一个非常具体和严格的量化指标,直接就给那些全身都是塑料壳子的“定时炸弹”判了死刑。
这个规定一出,就逼着生产厂家必须在材料上进行升级,不能再用那些便宜但不安全的普通塑料了,而是要转而使用阻燃性能更好、强度也更高的复合材料或者金属材料。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大大降低了车辆自燃和火灾蔓延的风险,也让车身更加坚固耐用。
所以,以后咱们买车,不能只看外表好不好看,更要关注它的用料是否扎实,是否符合新的安全标准,这才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
最后,我们来谈一个常常被忽略,但却至关重要的安全配置——后视镜。
我们开车上路,没有后视镜是绝对不敢想象的,因为看不到后方的情况,就等于是在“盲驾”,极其危险。
同样的道理,骑电动车在复杂的道路上穿行,后方的情况瞬息万变,如果没有后视镜,无论是想转弯、变道,还是仅仅想靠边停一下,都无法准确判断后方的车距和车速,很容易就发生剐蹭甚至更严重的交通事故。
后视镜,就是咱们骑行者的“第二双眼睛”。
有交警部门做过统计,安装了后视镜的电动车,发生相关事故的概率,比没有安装的要低上百分之四十。
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差距,背后是无数个本可以避免的伤害。
因此,尽管国家标准里只是“鼓励”安装后视镜,但这个导向已经非常明确了。
现在,负责任的大品牌厂家,出厂的新车基本都已经把后视镜作为了标准配置。
那些为了节省几十块钱成本,连后视镜都不给配的车型,实际上是在漠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随着大家安全意识的提高,这种“配置残缺”的车辆,也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
总而言之,这次电动车新规的调整,核心目的就是让我们的日常出行变得更安全、更便捷、更舒心。
从提升续航、优化设计,到严控材料、补齐安全配置,每一项改变都切中了我们普通用户的痛点。
虽然在今年12月1日之前,那些即将被淘汰的车型还有一个销售的过渡期,但从长远使用的角度来看,强烈建议大家在购车时,优先选择符合新标准、各项配置都齐全的新款车型。
这样不仅能确保顺利上牌上路,也能避免日后在维修、置换时遇到麻烦。
选对一辆好车,就是为自己的安全和便利上了一份最重要的保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