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bZ5试驾体验:续航超稳、空间超大,电车新选择

当我们谈论起丰田这个汽车品牌时,大多数人脑海里立刻浮现的词汇,可能就是“省油”、“耐用”、“开不坏”。

这个在燃油车领域里几乎封神的巨头,如今也全面投身到了电动车的大潮之中。

那么问题就来了,当一个以稳重和可靠著称的“老师傅”,开始打造一台纯电动车,它会是什么样子的?

丰田bZ5试驾体验:续航超稳、空间超大,电车新选择-有驾

它能不能跟上我们中国市场上那些眼花缭乱的新势力品牌?

还是说,它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一套造车哲学,不为所动?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看一看这款备受关注的丰田bZ5,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视角,把它里里外外摸个透。

首先,咱们聊聊买电动车最关心的事儿——续航。

这台丰田bZ5官方标称的CLTC续航里程超过了600公里,这个数字听起来相当不错。

但咱们都知道,官方数据和实际开起来总会有一些差距。

经过一整天的实际驾驶,包含了城市拥堵路段、畅通的环路以及高速公路,这台车的续航表现还是相当实在的。

它的实际续航达成率,大概在75%到80%这个区间。

简单换算一下,就是充满电之后,踏踏实实地跑上450到480公里是完全可以指望的。

丰田bZ5试驾体验:续航超稳、空间超大,电车新选择-有驾

这个成绩放在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虽然算不上最顶尖的,但绝对属于主流偏上的水平,关键是它不虚标,给人的感觉很踏实。

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这样的续航能力已经完全足够覆盖一周的上下班通勤,周末想到周边城市来个短途旅行也毫无压力,基本上可以告别那种时时刻刻盯着剩余电量的焦虑感了。

再来说说开起来的感觉。

如果你之前就是一位丰田车主,那么坐进bZ5的驾驶座,你会找到一种久违的亲切感。

一脚电门踩下去,车子会非常平顺、线性地提速。

它有劲,但绝对不是那种猛地一下把人踹出去的暴躁脾气。

整个加速过程如丝般顺滑,力道给得恰到好处,既能让你在城市里轻松超车,又不会让车里的乘客感到任何不适。

丰田似乎在刻意地将电动车的驾驶感,去无限贴近一台调校精良的燃油车。

就连能量回收的设置也是如此,即便开到最强挡,松开电门时的拖拽感也远比很多新势力车型要柔和得多,几乎不会有突兀的顿挫。

丰田bZ5试驾体验:续航超稳、空间超大,电车新选择-有驾

这对于那些第一次从油车转向电车的用户来说,无疑是极其友好的,几乎不需要任何学习成本就能适应。

底盘的调校也完全是舒适取向,路过一些坑洼或者减速带时,悬挂能把大部分的颠簸都过滤掉,保证了车内的安稳。

在高速上行驶,车身姿态也很稳定,给人很强的信心。

方向盘手感轻盈,指向也比较精准,日常开起来非常轻松,但如果你想追求激烈驾驶的乐趣,想从方向盘上获得丰富的路面信息,那它可能给不了你。

总而言之,它的驾驶感受就是为了一个目标服务的:让全家人坐得舒服,让驾驶者开得轻松。

接下来,我们拉开车门,看看车内。

一坐进去,你就能立刻感受到丰田在空间利用方面的深厚功力,这可以说是它的“祖传绝技”了。

虽然从车身尺寸上看,bZ5并不算特别巨大,但车内的乘坐空间却出奇地宽敞。

无论你坐在前排还是后排,头部和腿部的空间都非常充裕。

一个身高一米八的成年人坐在后排,膝盖距离前排座椅靠背还能有两拳以上的距离,甚至可以轻松地翘起二郎腿。

丰田bZ5试驾体验:续航超稳、空间超大,电车新选择-有驾

座椅的填充物非常柔软厚实,坐上去就像陷进了家里的沙发,对身体的承托也很到位,即便是长途旅行,也不容易感到疲劳。

后备厢的空间同样非常规整、实用,将后排座椅放倒后,能形成一个巨大的储物空间,搬家拉点大件行李都不在话下。

这些都体现了丰田作为传统车企,对家庭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

然而,当你把目光从空间转移到内饰的设计和用料上时,情况就变得有些复杂了。

车厢内部,触手可及的地方,硬质塑料的比例不算低。

当然,丰田一贯优秀的装配工艺还在,所有部件之间的接缝都处理得非常均匀细致,你不用担心这台车开几年后会变得松散异响。

但是,整个内饰的设计风格,确实显得有些过于保守了。

与我们现在已经习惯的国产新势力车型那种通过大面积皮革包裹、炫酷氛围灯、精致金属饰条营造出的科技感和豪华感相比,bZ5的内饰更像是一个实用主义至上的工具,所有功能按键布局清晰明了,上手毫无难度,但却缺少了一份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惊喜和高级感。

最后,也是这台车争议最大的地方,就是它的智能化体验。

丰田bZ5试驾体验:续航超稳、空间超大,电车新选择-有驾

如果说扎实的续航和舒适的驾乘是bZ5的长板,那么它的车机系统和智能驾驶,就是一块不容忽视的短板。

中控那块竖向放置的大屏幕,尺寸够大,界面设计也还算清晰,可一旦你动手操作起来,那种迟滞感就暴露无遗了。

点击一个应用程序,屏幕往往要“思考”一下才能给出反应,在启动导航或者进行多任务切换时,偶尔还会出现明显的卡顿。

这种流畅度,与我们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机,以及市面上主流国产车的车机相比,存在着代差。

它的语音识别能力也比较基础,只能准确执行一些简单、直接的指令,比如“导航去某某地”、“播放某某歌手的歌”,但对于一些更复杂、更口语化的指令,比如“我有点冷,帮我找个附近评分高的火锅店”,它的理解能力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在智能驾驶辅助方面,丰田为其配备了达到L2级别的TSS系统。

这套系统在基础功能上,比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等,表现得非常稳定和可靠。

跟车时的加减速很线性,不会一惊一乍,在直道上也能稳稳地将车辆保持在车道中央。

这再次体现了丰田“安全至上、可靠为先”的造车理念。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在当下的中国市场,竞争对手们早已在更高阶的智能驾驶领域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功能(NOA)已经开始在越来越多的车型上普及,能够实现自主变道、超车、进出匝道等更复杂的操作。

相比之下,丰田这套“基础可靠”的系统,就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它就像一个学习很好的偏科生,在传统机械素质这些科目上名列前茅,但在智能化这个新兴科目上,却被同学们拉开了不小的差距。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