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淡季逆势热销,销量持续攀升,吉利效应显现

最近这车市,大伙儿普遍的感觉就是有点冷,竞争压力山大,不少车企都在说日子不好过。

可就在这种大家都觉得是“淡季”的时候,吉利汽车却交出了一份让人惊掉下巴的成绩单,感觉就像在微凉的秋风里,突然点起了一把火,烧得特别旺。

很多人都纳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别人都觉得卖车难的时候,吉利凭什么能反着来,销量不降反升,而且还升得这么猛?

吉利淡季逆势热销,销量持续攀升,吉利效应显现-有驾

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咱们普通人不知道的门道?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扒一扒吉利这波“逆势上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咱们先看最直接的数字。

就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吉利一个月就卖了超过25万辆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将近四成。

这可不是个小数字,意味着全国各地,平均每分钟就有差不多6台新车交到用户手里。

更厉害的是,这已经是它连续第六个月,销量跟去年比、跟上个月比,都在增长,而且已经连续一整年,每个月都稳稳地卖出超过20万台。

这就好比一个学生,不光每次考试都考高分,而且分数一次比一次高,状态稳定得让人佩服。

在这份火热的成绩单里,最抢眼的就是新能源汽车。

一个月卖了超过14.7万辆,占了总销量的一大半还多,渗透率达到了59%。

吉利淡季逆势热销,销量持续攀升,吉利效应显现-有驾

这是什么概念呢?

简单说,就是现在每卖出10台吉利车,就有将近6台是新能源的,要么是纯电,要么是混动。

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说明吉利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不仅跟上了大部队,甚至还跑在了前面。

从年初到现在,吉利已经累计卖了快190万台车,离全年300万辆的目标又近了一大步。

俗话说,市场好的时候谁都能卖车,市场不好的时候才真正考验一家公司的真本事。

吉利能在传统的销售淡季里,交出这样的答卷,说明它的根基确实扎实。

那么,这股强大的增长动力到底是从哪来的呢?

很多人可能会下意识地想,是不是吉利又出了一款特别火的“神车”,靠一款车撑起了整个销量?

其实不然。

吉利淡季逆势热销,销量持续攀升,吉利效应显现-有驾

吉利现在的打法,更像是“集团军作战”,而不是靠一两个“单兵英雄”。

它不是靠某一款车型的突然火爆,而是通过旗下好几个品牌、一大堆有竞争力的车型一起发力,形成了一个多点开花的局面,这道“产品防火墙”建得是又宽又厚。

你看它的产品线,就像一个排兵布阵严密的军队。

作为主力的“吉利银河”系列,一个月就贡献了超过11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73%,这速度简直像坐了火箭。

里面的明星产品,比如吉利星愿,一个月卖了4.8万辆,已经连续好几个月都是这个水平,累计都卖了35万辆了,妥妥的国民家轿。

还有银河E5、星舰7 EM-i这些,个个都是月销过万的悍将。

就连刚上市的银河A7,也是一炮而红,两个星期就交付了一万台。

这种感觉就像是,这个队伍里,个个都是能打的精兵,没有一个是凑数的。

再把目光转向更高端的领域。

吉利淡季逆势热销,销量持续攀升,吉利效应显现-有驾

极氪品牌,作为吉利旗下的科技先锋,主打的就是高端智能电动车,8月份也交付了1.76万辆,稳步前进。

而领克品牌,一直以来的形象就是年轻、潮流,设计感强,8月份也卖出了超过2.7万辆,旗下的高端SUV领克900,上市才一百来天,就有了超过两万名车主,在同级别的混动SUV里站稳了脚跟。

更让人期待的是,这还只是开始,后续还有一大波新车排着队等着上市,像吉利银河M9、极氪9X、领克10 EM-P这些,光是预售阶段,订单就接到手软,有的车24小时订单就破万,有的甚至破了四万。

这种“前有强兵,后有援军”的态势,让吉利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手里握满了牌。

车在国内卖得好是一方面,敢不敢走出去,到全球市场上去跟国际大牌掰手腕,更能体现一个中国品牌的底气。

吉利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也已经从过去简单的“把车卖出去”,升级到了“把品牌树立起来”的新阶段。

他们的策略很有意思,叫“比本地人更懂本地”。

比如说,在澳大利亚市场,他们不是简单地把车运过去就完事了,而是针对当地的路况和驾驶习惯,对车的续航、底盘进行了专门的调整和优化,再配合上符合当地人胃口的宣传活动,结果只用了两个多月,就在当地纯电车销量榜上排到了第三。

在阿联酋、埃及、尼加拉瓜这些国家,吉利也都是用同样的方法,因地制宜,投放最合适的产品,甚至建立本地工厂,一步一个脚印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吉利淡季逆势热销,销量持续攀升,吉利效应显现-有驾

这已经不仅仅是做生意了,更是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汽车工业的实力和形象,成为了一张拿得出手的“中国新名片”。

当然,车能卖得这么火,除了产品本身设计好、定位准之外,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藏在车壳子底下的技术。

现在大家买车,早就不满足于空间大、配置多了,车子够不够智能、开起来安不安全,尤其是电动车的电池安全,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吉利显然很早就看透了这一点,提前在智能科技、电池安全等领域下了大功夫,现在这些投入都开始开花结果了。

比如他们提出的“一个座舱”概念,就不是简单地把中控屏幕做大那么简单。

吉利的目标是给汽车装上一个真正聪明的“大脑”,让车能听懂你的话,理解你的需求,甚至能主动帮你做事。

他们甚至宣布,以后不再开发不具备人工智能的传统车机系统了。

这背后,是他们自己研发的一整套AI技术架构和操作系统。

说得通俗点,就是未来的吉利车,会像一个能跟你交流的智能机器人,让开车变得更有趣、更省心。

吉利淡季逆势热销,销量持续攀升,吉利效应显现-有驾

更让人觉得有点“科幻”的是,为了解决车主在偏远地区可能遇到的信号不好、无法导航或求救的问题,吉利竟然开始自己发射卫星了!

目前已经有几十颗“吉利星座”的卫星在天上运行,未来还会更多。

这意味着,以后开着吉利的车,不管是在深山老林还是戈壁荒漠,都能保证“永不失联”,这种极致的安全感,是任何花哨的配置都给不了的。

而在大家最担心的电池安全上,吉利也是下足了血本。

前不久,领克新车搭载的“神盾金砖电池”,就通过了国家权威机构一系列极其严苛的、堪称“地狱级”的连续安全测试,用实打实的表现告诉消费者:关于安全,你尽管放心。

产品能打,技术够硬,全球市场多点开花,这一切最终都反映在了公司漂亮的财务报表上。

今年上半年,吉利不仅收入大幅增长,利润更是翻了一倍还多。

这背后,是“一个吉利”战略带来的好处。

通过整合旗下各个品牌的技术、供应链和生产资源,就像一个大家庭一起过日子,很多东西可以共享,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

比如研发一款新技术的钱,可以分摊到好几个品牌的车型上,生产零件的采购量大了,价格也能谈得更低。

财报也显示,公司的管理费用在下降,销售费用的增长速度也远低于收入的增长。

这说明吉利不光是会“挣钱”,也越来越会“省钱”,整个公司的运营效率越来越高,发展得也越来越健康。

这种有韧性、有后劲的发展模式,也让很多专业机构持续看好吉利未来的表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