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亏本搞研发,泊车剐蹭敢全赔,还为日本定制

得,夜深了,又到了咱哥俩盘点江湖大事的时候。

今天这事儿,主角是比亚迪。刚出了三季报,数据亮得晃眼,一堆媒体在那儿喊“又赚翻了”、“销冠稳了”。说实话,这些标题我扫一眼就扔了,没劲。赚多少钱,卖多少车,那是给资本市场看的“美颜照”,咱们得扒开滤镜,看看骨相。

这财报里头,有个数字,让我后半夜烟都多抽了两根。

什么数字?不是营收,也不是利润。是研发。

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砸了438个亿搞研发。

你可能对这数字没概念,我给你翻译翻译。这438亿,比它同期赚的233亿净利润,足足多出了二百来个亿。

看明白没?

这是一家“亏本”搞研发的公司。

这事儿就像你邻居家老王,今年辛辛苦苦挣了20万,结果一扭头,花了40万给他儿子报各种班、请家教、搞科创。你是不是得在背后嘀咕一句:“老王这是疯了?”

王传福,现在就是很多人眼里的“老王”。

在今天这个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所有人都捂紧口袋过日子的年景,这种玩法,说好听点叫“高瞻远瞩”,说难听点,就是一场豪赌。赌桌的另一边,坐着的是特斯拉,是所有新老对手,更是那个谁也看不清的未来。

关键在哪儿呢?在于这钱烧得值不值。

过去十几年,互联网公司也烧钱,烧得比这狠的多了去了。但他们烧的是什么?烧流量、烧市场、烧用户习惯。说白了,是花钱租场地,吆喝大家来捧人场,今天补贴你打车,明天补贴你外卖,等把对手都熬死了,再把租金从你身上几倍地赚回来。这套路,咱们都门儿清。

可比亚迪这烧法,有点不一样。它不是在租场地,它是在挖地基,在炼钢,在自己盖一栋谁也搬不走的摩天大楼。这400多亿,砸下去,出来的是什么?是“天神之眼”智能驾驶,是兆瓦级的闪充,甚至是你听着都觉得离谱的车载无人机。

这些东西,不是花钱买流量就能换来的。这是拿工程师的头发、拿实验室里无数次的失败、拿真金白银堆出来的技术壁垒。

有意思的是,你看他怎么用这些技术。就拿那个智能泊车来说,现在会做的厂家不少,但谁敢拍着胸脯说“出了事算我的”?

比亚迪就敢。

它直接承诺,用它的智能泊车,要是因为系统问题剐了蹭了,所有损失“全面兜底”。

你品品这话的分量。

这背后已经不是技术问题了,这是心态问题。就像一个酒馆老板,不光吹自己的酒是纯粮酿的,还直接在墙上贴个告示:“喝出勾兑的,假一赔命”。这得是对自家酿酒师傅多大的信任,才敢这么玩儿?这份自信,就是那400多亿研发费给的底气。它告诉市场,我不是在卖一个“功能”,我是在卖一个“承诺”。这在信任比金子还贵的今天,杀伤力太大了。

再聊聊出海。现在国内卷得跟麻花似的,车企不出海就得憋死在家里。比亚迪前三季度,海外卖了70多万辆,增长132%,数字很漂亮。

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它?

很多品牌出海,逻辑很简单,就是“内销转出口”,国内卖什么,国外也卖什么,最多改改方向盘位置。这叫倾销,不叫全球化。

比亚迪亏本搞研发,泊车剐蹭敢全赔,还为日本定制-有驾

比亚迪这浓眉大眼的,看着老实,心思却活泛得很。它去巴西,不光卖车,还把第1400万辆车的下线仪式放在巴西工厂,连总统卢拉都成了车主。这叫什么?这叫拜码头,叫本土化叙事,告诉当地人:“我不是来捞一笔就走的,我是来跟你们一起过日子的。”

它去日本,那个汽车界的“顽固派”大本营,更是有意思。人家不光卖纯电,还带去了插电混动。甚至还专门为日本那种犄角旮旯的小街道,量身定制了一款K-EV。

你发现没?这背后全是技术在撑腰。

没有混动技术储备,你去日本这个混动技术的老家,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吗?没有平台化的研发能力,你怎么可能为一个小市场单独“开小灶”?这一切的灵活和从容,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家里有粮,心里不慌。那400多亿的研发投入,就是它在全球牌桌上,可以随时甩出来的王炸和顺子。

比亚迪亏本搞研发,泊车剐蹭敢全赔,还为日本定制-有驾
比亚迪亏本搞研发,泊车剐蹭敢全赔,还为日本定制-有驾

说到这儿,你可能要骂我了,说老姜你是不是收钱了,怎么光说好话。

别急。这事儿还有另一面。

比亚迪亏本搞研发,泊车剐蹭敢全赔,还为日本定制-有驾

这种“技术偏执狂”式的投入,风险大不大?巨大。

万一技术路线赌错了呢?万一砸了重金搞出来的东西,市场不认账呢?这400多亿,可能连个响都听不见,直接打了水漂。在商业世界里,技术领先不等于商业成功,诺基亚的坟头草都几米高了,这道理谁都懂。

而且,这种重资产、重研发的模式,对整个公司的管理体系、现金流都是巨大的考验。财报里有个细节,说比亚迪给上游供应商的付款周期缩短了。这在车企里头,简直是活菩萨。现在这光景,哪个甲方不是想方设法拖着乙方的钱?

比亚迪反其道而行之,把上游的兄弟们给伺候好了。为啥?

说白了,它心里清楚,它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从电池到芯片,再到车机系统,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它需要一个稳固的、忠诚的“后勤部队”。这种时候,用钱买人心,用缩短的账期换来供应链的稳定和忠诚,是最划算的买卖。但这同样意味着,它对现金流的要求,比任何一个靠“拖字诀”活着的公司都要高得多。

所以你看,比亚迪这盘棋下得很大,也走得很险。

它没有选择最轻松的路。在价格战的泥潭里,最简单的做法是跟着降价,用利润换市场。但比亚迪一边跟着卷,一边却把赚来的、甚至借来的钱,扔进了那个更烧钱、更不确定的研发无底洞里。

它在赌什么?

要我说,它在赌一个常识:在任何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里,到最后,活下来的永远不是那个最会吆喝的,也不是那个最会省钱的,而是那个手里有独门绝活的。

价格战,能守住一时,守不住一世。营销,能骗来一时,骗不了一世。只有刻在产品骨子里的技术,才是穿越周期、抵御风浪的唯一压舱石。

王传福可能就是想明白了这一点。与其在红海里跟所有人拼刺刀,不如自己挖一条又深又宽的护城河。这条河,就是由那每年几百亿、累计超千亿的研发费用,由那几十万工程师的智慧和汗水,浇筑而成的。

这条河,能不能挡住未来的所有风浪,现在谁也不敢说。但至少,当别人还在岸上为了一块面包打得头破血流时,他已经在自己的船上了。

这套打法,你觉得能走多远?评论区里碰一碰呗。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