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一年,跑了2.2万公里,关于这台大探陆——探路者四驱六座智尊版,真心想说句:它究竟是不是我想像中好开?其实我一开始也没抱太大希望。毕竟,大个SUV,家用用着不累就得挺稳,不能太笨,别的开起来就像装了块铁板。结果,碰到它之后,才发现很多以前觉得不可能的细节都变得合理甚至惊喜。
先说驾驶感受。那个2.0T可变压缩比的VC Turbo发动机,真的是懂家用车的需求。记得有次,起早在闹市开ECO模式,油门调得很线性,跟车毫无顿挫感。对比我朋友的途昂(那车双离合顿挫挤死我了),这套发动机调校我觉得更聪明。深踩油门超车?嘿,它瞬间把压缩比从14:1切到8:1,250匹马力像被按了油门一样爆发出来,线性得要命。那时心里想:肤浅的我以为大SUV动力就该老实点,结果这台车超出预期了。
不用说,零到六十其实就是4.2秒的样子,日常变线超车都可以得瑟一下。9速变速箱换挡很聪明,急踩油门,跟着预判给到合适的档位,根本不像CVT那般哆嗦。对比之前开过的汉兰达,后者的CVT在低速挺顿的,探陆要顺畅得多。
刹车也是。很多大SUV刹得不靠谱,踩一下就像虚了。有次堵车,踩到底,车身姿态很稳,没有点头,刹车距离大概比汉兰达短了快3米。这一段我刚才翻了翻相册,发现刹车片磨损其实还不错,没有松动。这也让我觉得,品质还是回归到扎实两个字。
刚才那段描述,或许听得很洋气,但我得说,过弯体验才真是不赖。记得有次快速绕环岛,侧倾控制在4度以内,比我以前开的揽境(差不多4.5度)还稳。四驱系统自适应扭矩分配,让后轮抓地狠狠的。方向盘虚位小,低速转弯非常轻盈,女生女生的开起来都不费劲。到了高速120km/h时,转向会变沉,但车不发飘,比途昂硬邦邦的调校更让我喜欢。
(这段先按下不表)最长途还没有让我失望。上个月带家人自驾1200公里,第二排独立座椅带腿托,坐个两个小时完全不累,第三排坐170多cm的成年人也不顶膝,空间真大。后备箱放了3个28寸的行李箱,还是有余地,露营装备更不用说了。
讲到长途,我还挺喜欢它的ProPILOT 2.0智驾系统。高速路上自动跟车,车道保持,过弯还能微调方向。感觉就像是带了个老司机在身边一样,解放双脚。连续开了4小时,腰一点不酸,空调三区调节满足全家需求。说实话,我居然还没用过手动调多点气。
对比那些加价买的日系品牌,看价格:汉兰达裸车27.88万,优惠后还得顶配才够,轴距比探陆短5cm,三排实际上也更限定。反观探陆,裸车只要21万,配置硬核:2.0T+9AT、四驱、电动座椅,还能六座。比起那些只卖特定配置的车,它算是性价比爆棚了。不知道你有没有关注过,本田奥德赛,30万的车,到现在拆开一看,泡沫散料、后防撞梁都可以用手一掰断——我当时在朋友家翻看他的车子,真觉得,为什么这么贵却一点安全都不舍得花?就我个人猜测,可能是设计追求简便,但其实安全用料并没有体现出来。
反观探陆,采用高强度钢材,碰撞测试成绩还不错。你说这个问题——国产品牌的安全意识提升太快了,不比当年以廉价取胜的感觉,那批车显得还算靠谱。而且,最近丰田本田连续涨价,凯美瑞涨了1.5万,CRV也涨了1000块,觉得这涨价潮有點坑爹。
(这段先略过去)我还真没想过,国产车为啥能追上甚至超过一些合资品牌?主要还是技术突破快、成本控制到位。比亚迪销量号称是300万台,我身边朋友也都买了汉,觉得性价比才是硬道理。我自己开探陆跑了2.2万公里,发现油耗还算合理:市区平均在10到11升/百公里,混动依然低油耗(不过我没细算,纯粹靠感觉)。平常出门也没出什么大毛病,配得上真诚之作。
其实我还挺质疑,像我这种自媒体写手,平时比较爱琢磨汽车细节。可我心想,我是不是在理性分析,其实也喜欢看车的细节,比如门把手的手感、座椅的包裹性、空调的每个区域温度变化之类的。一位修理工兄弟曾跟我说:你这车修起来,油漆厚、焊点扎实,安全感比那些只看外表的车强多了。不过我也得承认,买车这种事,看到它能陪我走一路,油耗、空间、安全都够用,就已经不错了。
我真的在想,下一次换车,会不会还是买个有实力的国产SUV?还是说,市场上的偏见还在,认为进口才保险?你怎么看?看得出我对它有点偏爱,但是真心觉得,车不光是面子,是家人的守护神。
你会不会也遇到过类似的抉择?或者,是不是觉得用车体验比广告宣传更有价值?这世道变了,可能真是性价比、真实的感受最打动人。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