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田S7的销量简直令人瞠目结舌——竟然只有62辆!
是的,你没听错,这朵电动花在市场上被视为烂泥,而它的主要竞争对手,强势出击的丰田铂智3X和日产N7,早已在新能源市场悄然掀起一股热潮。
难道本田真的是在自摆乌龙?
面对这样的销售惨淡,消费者心中不免浮现疑问:本田,你究竟在干嘛?
如果说丰田和日产是热火朝天的勇士,那本田的烨S7便是一位满脸疑惑的士兵,刚参加完盛大的战斗,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法入场。
去年四月,本田雄心勃勃地推出新品牌烨,寄希望于这一全新电动汽车品牌大展拳脚。
然而,品牌的字体问题却让这个理想瞬间崩塌,舆论的风口浪尖将烨化为笑柄。
转眼间,本田不得不紧急改名,将其产品标识默默去掉。
真是天崩开局,了不起的铃木还没有发车,就已经败下阵来。
不过,问题不仅仅出在品牌自身,产品设计的乏力更是掣肘了本田S7的表现。
这款车的外观设计对国人的审美简直如同初恋般尴尬,个性张扬却偏偏与主流审美背道而驰。
年轻消费者看了只想摇头,中年人觉得驾驭不起,只有少数追求个性的用户才会在路边对其多看几眼。
这就像一场站在舞台中央的时装秀,却穿出了劣质的道具服,让品牌本应闪耀的光芒瞬间黯淡。
更让人无语的是,定价策略简直就像在无意中自毁长城!
新车指导价直接高达25.99万-30.99万元,然而消费市场却并不买账。
你以为高端配置就能打动消费者?
不!
APP内仍在使用的是骁龙8155芯片,令人咋舌的是像可变悬架、四驱系统、感应后备箱等豪华配置,竟仅出现在高配版本中。
就连电子后视镜也要额外加9000元选装,真是万般无奈的涨价结构。
对比之下,如今十多万的新车都已配备了高阶的智驾系统,本田S7却连基础配置都做不到,想高阶辅助驾驶还得额外支付14000元。
消费者的失望可想而知。
更够跌破眼镜的是,经过市场的猛烈反馈,本田在四月迅速推出一口价政策,将起步价降至19.99万,降幅高达6万元!
这一波操作本是为了拯救销量,却换来的是消费者的怀疑和调侃。
上市一个月降价6万的尴尬场景,更是让本田S7成为了舆论的笑柄。
你们的信任危机靠降价就能缓解吗?
谁会愿意在这种不稳定的气候中投资?
实际上,这一切看似是定价策略的问题,背后却隐藏着更深的逻辑与困境。
本田S7的高成本并非无缘无故。
品牌不愿意寻求国产企业的合作,选择依赖博世等海外企业进行零部件生产,导致新车供应链成本高企。
自研技术带来的不仅是性能的提升,还有那高浑浊度的研发成本,最终一切都得以车价的形式呗消费者埋单。
更可怕的是,市场已经卷到让人目不暇接的地步,本田的市场认识显然与现实存在巨大裂缝。
然而,当你的竞争者们已经悄然进入境界,本田却仍抱着传统品牌的自尊,似乎谁能唤醒这场梦呢?
这句话不禁让人思考,本田是否该放下固有姿态,积极与中国本土企业寻求合作,利用成熟的新能源供应链体系?
如今的汽车市场已经改变,合资车企依旧执意单打独斗是很难实现破局的信念。
随着消费者需求日新月异,如何调和市场期待与产品现实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本田亟需解决的一道难题。
在这场新能源的搏杀中,本田就如同一位在迷雾中踽踽独行的探路者。
只有醒悟,才能重返光芒四射的舞台。
别让岁月的欺骗与自我的沉溺成为品牌发展的绊脚石。
现在是时候,接受市场的挑战,以勇者无惧的姿态迎接未来。
本田,你必须作为电动先锋重回巅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