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不装了,摊牌了:这台12万的“缝合怪”,专治各种不服

讲真,最近看到iCAR V23这车,我第一反应不是这车怎么样,而是奇瑞的心态是不是出了点问题。

就好像一个常年考年级前十的好学生,突然有一天开始在卷子上画奥特曼,还画得贼好,你作为老师,你是什么心情?你不是想夸他画得好,你是想带他去看看心理医生。奇瑞,这个理工直男,汽车界的钢铁直男,现在整出这么一个花里胡哨,又潮又野的“电玩越野座驾”,我只能说,不装了,摊牌了,大家一起发疯了。

这个市场现在已经不是红海了,是血海。不是你死我活,是你死了我也活不了,但一定要拉着你一起死。过去大家竞争,好比是在一家餐厅里抢客人,你打个八折,我送个果盘,虽然卷,但还保留着最后的体面。现在呢?比亚迪直接冲进来说所有菜一块钱,小米反手把菜单烧了说吃饭不要钱,你扫码注册会员我送你一套房。那剩下的人怎么办?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

奇瑞不装了,摊牌了:这台12万的“缝合怪”,专治各种不服-有驾

iCAR V23就是奇瑞扔出来的那个炸药包。

你看它的样子,一个方盒子,致敬经典是肯定的,说难听点就是缝合怪。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年轻人吃这一套。蚌式机舱盖,圆灯,侧开门,再给你挂个“小书包”,实际上是个储物箱,但叫“小书包”就显得很灵性。这套操作,就像是把一个硬核的军事模拟游戏,强行套上了一个二次元的皮肤,目标用户画像清晰得令人发指:口袋里钱不多,但心里那股“想要去野”的骚动劲儿,比谁都大。

他们真的会开这车去越野吗?会去爬什么沙漠珠峰吗?拉倒吧。我作为一个中年人,腰已经不允许我思考这种问题了。绝大多数人买这种车,真正的越野场景是从地库的减速带,开到公司楼下的马路牙子。但拥有这个能力,和用不用这个能力,是两码事。这就跟办了健身卡一样,我虽然一次没去,但我四舍五入等于已经练出了八块腹肌。iCAR V23给你的就是这种“精神所有权”,一种“我能,但我懒得去”的幻觉。

奇瑞不装了,摊牌了:这台12万的“缝合怪”,专治各种不服-有驾

然后就是最魔幻的部分,性能。四驱版455马力,零百4.5秒。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一个方盒子,一个看起来像压缩饼干一样的车,跑得比很多小钢炮还快。一键BOOST,就是雷电法王杨永信在你背后踹了一脚,让你瞬间灵魂出窍。奇瑞在这里的行为逻辑非常B站,翻译过来就是:你可以说我丑,但你不能说我菜。为了证明自己不菜,它真的跑去浙赛刷了个“最速方盒子”,还跑去爬了个沙峰。这种行为艺术,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你一个面向城市的潮玩车,天天去干这种不务正业的事情,到底图啥?

图的就是一个“反差感”。当所有人都以为你只是个样子货的时候,你突然掏出了金钟罩铁布衫,还顺便打了一套降龙十八掌。就问你怕不怕?同行看了也得傻。这就叫掀桌子式竞争法则,我不管这东西你们用不用得上,我先把它给你,而且是用一个你根本无法拒绝的价格给你。12万多起。坏了,菜了,市场彻底乱了。

奇瑞不装了,摊牌了:这台12万的“缝合怪”,专治各种不服-有驾

说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奇瑞可能不是在表演,它是真的悟了。它悟到了新能源时代,技术的终极形态不是那些高大上的参数,而是“降维打击”。什么L2+级智驾,什么高速自动变道,这些东西在绝对的低价和绝对的个性面前,都只是添头。真正的自动驾驶,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路上的老头乐够多,走位够鬼畜,再牛逼的AI也得当场宕机。iCAR V23的逻辑也是如此,我不在传统赛道跟你卷,我直接开辟一个新物种,叫“性能越野潮玩电车”,然后用一个买菜车的价格卖给你。

这才是最恐怖的。它把百万级越野车的“型”,和性能钢炮的“力”,打包塞进一个十几万的盒子里。它要的不是利润,它要的是让这个价位段的其他所有对手,都活得非常难受。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iCAR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所以,iCAR V23到底香在哪?它香就香在它不讲道理。它是一种宣言,一种奇瑞这个理工男心态崩了之后,破罐子破摔式的呐喊。它告诉你,这个世界的规则已经变了,别再谈什么品牌溢价,别再聊什么优雅从容,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才是唯一的真理。而对于年轻人来说,用买一部手机加点钱的价格,就能获得一个既能装X又能偶尔撒野的“大玩具”,这本身就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

这车不是“花瓶”,它更像是一把开了刃的瑞士军刀,虽然你99%的功能都用不上,但光是知道自己拥有这些功能,就已经足够爽了。这种爽,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all in的时候,你就懂了。而这,恰恰就是这个荒诞时代,最真实的消费心理。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