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狂飙!猛赚12亿,“智能小电驴”“开挂”了

九号电动车卖得火爆,今年上半年净赚比去年还多,带动经销商的日子也跟着变得舒服不少。可一提到新国标要实施,产品成本会不会飙升,企业利润会不会被压得喘不过气,大家心里都没个底。九号这“开挂”还能坚持多久?整个电动两轮车行业未来的增长点究竟在哪儿

现在都快晚上八点多了,北京丰台某个小区里,一家卖两轮电动车的小店还没有打烊的意思。老板张源正忙活着,他手边摆着一辆刚修好的九号“小电驴”,车架还没有装好。

在忙着装的空档儿,他还得应付那时不时打来的咨询电话。

在这地方经营了五六年,到了今年上半年,张源的日子才算慢慢变好了点。“上半年店里的销售额几乎是去年这个时候的两倍。”张源算了算。

不光张源在沉醉于“丰收”的喜悦里,九号公司(简称“九号”)也一样满心欢喜。

在8月1日这天,九号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状况,数据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17.42亿元,比去年同期上涨76.1%;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达12.42亿元,同比猛增108.5%,都刷新了公司历史纪录。半年的净利润甚至超过了以前一整年的总和。

看这两组数字就能感觉到,九号的赚钱本事在不断变强。今年上半年,九号的净利率达到了10.6%,比去年底提高了大约3个百分点;毛利率也从2024年年末的28.2%,涨到了30.4%。

销量狂飙!猛赚12亿,“智能小电驴”“开挂”了-有驾

从不同业务线来看,九号的盈利可不是靠一块业务撑起来的。今年上半年,九号电动两轮车的收入达到了68.2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1.7%;滑板车的销售额为13.24亿元,同比增长28.4%;全地形车的收入为5.38亿元,增长了6.1%。同时,九号在to B产品的直销和其他业务板块的收入,也都比去年同期多了70%以上。

国内的电动两轮车业务依然是九号最主要的增长动力。九号直到2019年底才正式涉足电动两轮车市场,2020年的年销售量只有11.4万辆,带来了4.32亿元的收入,占公司总体营收的7.2%。

四年过去,九号的电动两轮车年销量已经涨到259.89万辆,尽管期间遇到不少波折,但年收入也提升到了72.11亿元,占公司整体营收的比重超过一半。

2025年上半年,九号电动两轮车卖出了239.25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9.4%,差不多快追上去年整年的销量了。对应的,这块业务的收入也达到了68.22亿元,而截止到今年二季度末,电动两轮车在公司总营收中的比例也快到60%了。

大家都觉得九号冲得这么快,主要跟政策的一些调整脱不了关系。

到2025年头儿,国家发改委会拨出3000亿超长线的特别国债,专门用来刺激消费品的以旧换新。至于电动两轮车,各个省市也都纷纷跟进,推出了各种不同程度的补贴政策。

拿北京来说,申报补贴的时间从2025年2月8日一直到12月10日,期间都可以提交申请。对新车的要求也挺明确,发票价得在1500元以上,最高补贴金额是650元。

最重要的政策“定心丸”还是2024年底发布的电动自行车行业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这次新规对电动自行车的塑料用量、刹车性能、续航距离等方面都做出了新的规定,等到2025年9月1日之后,不符合这些标准的车辆就不能再生产出厂啦。

受到新国标压力的影响,厂商们都在忙着降低风险,加快清理库存。有家九号的经销商跟《财经天下》说啊,九号几乎所有产品都搞起了品牌补贴,优惠力度也是各不相同。比如在北京地区,目前卖得比较火的有九号Fz 110和F2z 110 MAX,淘宝和京东上的官方售价分别是5199元和6399元,可是在实体店里,实际成交价大概是3899元和5699元。

由于“国补+品牌补贴”双重刺激,消费者的换车热情迅速被点燃。

一位来自江苏徐州的网友发帖说,今年3月,他趁着国家补贴的机会,买了一辆九号Vz MIX。这辆车原本的售价是2999元,加上900元的国家补贴,再卖掉旧车得了300元,最终到手价只有1799元,折算下来大概是六折左右。

此外,电动两轮车根据整车重量、最高速度、动力系统功率等多个参数,可以分成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这三类。后面两类都得拿驾照才能开。

公安部修改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将在2025年1月1日起实施,届时,摩托车驾照(D、E证)的报考年龄限制从60岁放宽到了70岁,这也是为了满足一部分老年用户的需求。

不仅仅是九号受益,最近整个电动两轮车行业也跟着热闹了起来,政策的好处显得特别明显。

奥维云网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电动两轮车卖出了3232.5万辆,和去年比上涨了29.5%。这段时间,国内几个大品牌的销量都跟着涨了不少,像雅迪、爱玛的增长都在40%左右,小牛更厉害,涨幅超过50%,而九号的增速达到了78.8%,远远领跑整个行业。

销量猛增,直接推动了利润的增加。今年第二季度,小牛电动成功扭转亏损,从去年同期的净亏损2490万元变成了净赚590万元。雅迪控股在盈利预告里也提到,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不低于16亿元,和去年相比至少增长了55.3%。

看目前“小电驴”的市场局势,雅迪和爱玛依然遥遥领先,九号终于挤进了第二阵营的前列,拿到7.3%的市场份额,排在台铃之后,稳稳站在第四名。

销量狂飙!猛赚12亿,“智能小电驴”“开挂”了-有驾

九号一开始进军电动两轮车这个市场的时候,已经是竞争激烈得不行了,要想突围还真不简单。当时,电动两轮车还主要停留在功能方面,九号高层于是把“智能化”作为了突破的关键。

靠着“智能化”的稀缺感,九号很快就在行业里崭露头角,逐渐凸显出的差异化优势也开始被同行模仿,甚至对整个行业产生了影响。艾瑞咨询的《2025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研究报告》指出,电池续航和车辆耐用性是消费者购车时最关心的两个方面,从偏好来看,83.7%的买家会优先考虑带有智能化功能的电动两轮车。

这事儿让张源感触挺深的:“买车这事儿基本不用我多说,九号那‘智能化’的牌子已经在消费者心里扎根了,人家(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可能比我还清楚。”

同时,“智能化”也让九号的溢价能力更上一层楼。浙商证券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17日,京东上销售的九号电动两轮车(包括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的SKU(最小存货单位)中,价格在4000元以上的高端款占了68%,这个比例远远超过爱玛的10%。

高溢价带来更强的盈利空间,虽然九号的市场份额还不及那些领头羊,但它的营收和净利润已经逐渐逼近了。2025年一季度,九号的毛利率是29.7%,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了51.12亿元和4.56亿元,而同期,爱玛的毛利率是19.6%,营收和净利润则是62.32亿元和6.05亿元。

说起在行业里最早推崇智能化电动车的,大家都得提小牛电动,但如今却发现九号反而把它远远甩在了后头,到底是啥原因呢?

在《财经天下》对两个品牌的经销商进行走访时,其中一个答案其实就藏在他们的经销网络当中。

有个在河北地区同时代理台铃和小牛电动的经销商跟《财经天下》提过,说厂家搞品牌补贴活动,卖一辆台铃能多赚100多块,而小牛的活动的话,一辆车就只挣个几十块。而且,小牛在线上线下渠道的价格控制上搞不统一,用户可以在线下也下单,价格还比店里更便宜。

今年618那阵,刘宇在抖音直播间花了3594块搞定了一张小牛MT的优惠券,他之前还在小牛的实体门店问过,店家开出的价格是3800块。最终,刘宇决定线上下单、线下提车,省了整整206块。

这种玩法,消费者是不少实惠了,经销商却吃了点亏。“按着线上买、线下提的方式,咱们每卖出最后一辆小牛,也就能赚个十几块。”那位经销商不好意思地说。

销量狂飙!猛赚12亿,“智能小电驴”“开挂”了-有驾

说起九号,对不同销售渠道的价格控制挺严的。拿Fz 110这款车来说吧,北京地区在九号京东官方旗舰店买到手价是3899元,而在美团上的团购价格则是3499元。

张源说,假如在京东上购买,然后去线下提车,是不用另外付钱的。不过在美团上买的话,还得多支付400元的服务费。

当被问到品牌补贴活动是否会影响经销商的利润,张源觉得没啥影响,“品牌补贴是厂家出的钱,跟经销商没关系。如果补贴让经销商亏钱,那谁还干呀?”他还说,不管是不是大促,九号每卖出一台车都能让他净赚大概200元左右。

管理得太随意,搞得小牛的经销商热情也逐渐散了,反而把更多的顾客“引”到了九号那边。从两家公司的财报大致算算,今年上半年,九号的门店平均每月卖出了大约275辆车,而小牛在国内的门店平均销量则是117辆。

截止到2025年6月30日,九号在中国的电动两轮车专卖店数量已经超过8700家,而同期小牛电动在国内的门店只有4304家。据《财经天下》了解,九号到2026年的目标是实现万店规模。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电动两轮车的存量已经超过4亿台,由于新国标的推行、自然更换的需求、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以及智能技术的不断推进,电动两轮车仍然有不少增长潜力。未来,想办法激发这个市场的增量,成了电动两轮车企业接下来得深思的重点。

在国内市场,九号采取了直营和代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销售。针对市场的增长,管理层已经不再期待通过增加门店数量来实现。九号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高禄峰表示,一旦门店数量达到万家规模,公司就会转向提升单个门店的水平,以避免门店过于集中而造成品牌内部的消耗。

九号确实暂停了在一些一线城市的扩展。最近,《财经天下》打电话到九号客服,工作人员说,目前北京地区没有加盟的意愿,原因是公司觉得北京的门店已经到达饱和状态,“光丰台区的门店就超过了40家”。

现在的九号也开始瞄准下沉市场,还把目光放得更远,转向海外发展。

九号的电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全地形车业务,以及服务机器人这块,主要对准欧美、澳新这些海外主流市场。到了今年上半年,九号在海外市场赚了44.22亿元,占整体收入的37.7%。

九号能在海外市场闯出一片天,和当年那场“蛇吞象”般的收购可是脱不了关系。

赛格威曾经可是全世界电动平衡车和电动滑板车行业的领头羊。到2015年,九号狠狠地把它全资买了下来。这一买,不光拿到了赛格威十多年积累的核心技术和专利,还掌握了它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的销售网络。

销量狂飙!猛赚12亿,“智能小电驴”“开挂”了-有驾

同时,九号公司也非常清楚业务所在地区用户和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还能和那边的供应商以及零售企业搞好衔接,这点可比许多刚出海的企业容易做到多了,董秘徐鹏这么说的。

借着赛格威的帮衬,高禄峰把东南亚当成九号的下一块战场。

在东南亚的国家和城市里,短途出行的距离大多在10到20公里左右,摩托车成了居民们每天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比如柬埔寨、印尼、老挝、缅甸这些国家,摩托车在所有机动车登记中占比都超过了70%。

可相比之下,东南亚地区的电动两轮车普及率还不到5%。而且,主流的燃油摩托车和踏板车在公路上的售价大概是4000美元和1300美元左右,中国品牌的电动两轮车,价格挺贴合当地的消费水平,挺受欢迎的。

从未来发展角度来说,高禄峰期待九号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占比能达到30%到40%,欧洲跟美国市场各自占30%,而其他地区的份额大概在10%到15%的范围内。

梦想听起来挺美好,不过海外扩展也隐藏着不少隐形的风险。这可不只是一场“产能转移”,更像是在考验供应链的稳定、合规的执行,以及文化上的理解和适应能力,压力挺大的。

对于九号的经销商们来说,谈起海外市场还太遥远呀,他们更关心眼前的事。新国标的推行,增强了九号的竞争力,也给“小电驴”企业带来了一些压力。

新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用塑料的总重量不能超过整车的5.5%,还加强了非金属材质的防火和阻燃性能要求。按照这个标准,从今年9月1日开始,市面上常见的塑料壳车就不能再出厂了。

可惜的是,现在不少经销商卖的还是旧国标的车,很多他们都搞不清楚符合新国标的车到底长啥样。照这个标准来看,要适配新国标的电动两轮车,成本必然会有所增加。

这样一来,是不是会导致产品价格上浮?一旦涨价,会不会影响卖得火不好?经销商的利润会不会被压缩?在新政策带动下的行业热潮还能持续多久?这些问题,包括张源在内的很多经销商都愁眉苦脸,没法给出确切的答案。

虽然上半年过得还算不错,但一位加盟九号的小店主对《财经天下》说,他想提醒那些看到别人赚得多就想着加入的投资者:“现在还不是最佳时候。”

#百度带货夏令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