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道出新能源真相:车不是第二个手机!别再用大屏幕忽悠消费者

院士刘科那句“车不是第二个手机”的炮轰,撕开了新能源车企的遮羞布!

中国19家车企的利润总和只抵得上丰田的三分之一,但车企们沉迷于“屏幕军备竞赛”——15英寸不够就上20英寸,副驾装完屏幕再塞个后排娱乐系统。

可当车主摸着发烫的中控、看着续航缩水的仪表盘时,只想问一句:这些花哨配置,真比安全性和可靠性重要吗?

更扎心的是现实案例:比亚迪秦L标称CLTC续航610公里,车主实测冬季仅290公里,打对折;长安UNI-K智电iDD高温环境下续航缩水45%。

院士直言:“这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而寒冷的东北车主看着冬天打骨折的续航,只能苦笑——车企鼓吹的“超长续航”,在零下20℃的天气里,远不如一辆实用可靠的混动卡车实在。

院士道出新能源真相:车不是第二个手机!别再用大屏幕忽悠消费者-有驾

当“降价”成为唯一竞争手段,行业已陷入死循环。

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车降价车型平均降幅高达12%,单车降价金额达2.3万元。

但血拼的代价触目惊心:中国18家上市车企上半年净利润总和仅为丰田同期利润的39%;超30%在售品牌月销低于3000辆,威马、天际等新势力破产后,合创汽车等企业接连倒闭。

更荒诞的是产能泡沫。各地疯狂招商建厂,导致243家整车企业中144家产能利用率低于20%,设备闲置折旧吞噬利润。

一边是工厂闲置,一边是车企为清库存继续降价——恶性循环下,“造好车”的初心早已被遗忘。

院士道出新能源真相:车不是第二个手机!别再用大屏幕忽悠消费者-有驾

院士点名批评“电动车一刀切”的荒谬:在深圳温暖的街道上,纯电车或许游刃有余;但到了哈尔滨零下30℃的清晨,续航腰斩的车主只能裹着棉被开车。

而沈阳推广的甲醇混动重卡,用当地低价煤制绿色燃料,省油高达45%,却因“不够高科技”被忽视。

行业对真实场景的漠视令人心惊。贵阳出租车司机用甲醇燃料三年省出半辆车钱,新疆货运车队靠混动技术穿越戈壁滩。

但车企仍扎堆堆砌屏幕算力,却不愿解决基础问题:轻量化技术停滞导致车身越来越重,又被迫增加电池容量——“技术内卷”成了掩盖创新无能的遮羞布。

院士道出新能源真相:车不是第二个手机!别再用大屏幕忽悠消费者-有驾

当车企把“自动驾驶”当营销噱头,危险已悄然埋下。

2025年3月,小米SU7在安徽德上高速开启辅助驾驶时,因施工改道识别失败撞上隔离桩,三名大学生遇难。

事故背后是行业乱象:车企将L2级辅助驾驶包装成“城市NOA”“零接管”,甚至自创“L2.9+”等模糊术语。

2025年4月,工信部紧急叫停智驾过度宣传,严令禁用“自动驾驶”等表述,要求统一标注“辅助驾驶”。

上海车展上,“高阶智驾”字样集体消失——华为将宣传语改为“智能辅助泊车”,小鹏撤下“城市NGP”标语。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更警示:车企若虚假宣传致人死亡,责任人最高面临2年有期徒刑。

当一块屏幕比刹车系统更受重视时,生命的代价谁来承担?

院士道出新能源真相:车不是第二个手机!别再用大屏幕忽悠消费者-有驾

欧美老旧的电网和港口,给车企的出海野心泼了冷水。

中国电动车在欧洲港口平均滞留超18个月,物流成本飙升300%;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关税增至104%,欧盟维持45.3%高关税,比亚迪海外利润率骤降70%。

而国内车企的“出海”多是伪命题:在墨西哥组装绕道进美国?特朗普放话加征100%关税;在匈牙利建厂遭环保组织抗议,投产延期一年。

当技术标准、地缘政治、基建水平全未打通时,车企的全球化PPT不过是自嗨。

院士道出新能源真相:车不是第二个手机!别再用大屏幕忽悠消费者-有驾

少数清醒者已开始行动。岚图汽车投入5亿升级1366项功能,每一项都源自十几万用户的真实痛点——从底盘调校到座椅舒适度,而非噱头配置。

第三方供应商联合动力专注电驱系统,用模块化设计帮车企降本增效,毛利率逆势升至16.85%。

哈尔滨亚冬会筹备组正测试甲醇混动车的极寒性能,试图破解东北车主的续航焦虑。

院士的质问值得全行业深思:“加油站花几万改造成‘电醇混合站’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偏要耗巨资建一堆华而不实的超充桩?”

院士道出新能源真相:车不是第二个手机!别再用大屏幕忽悠消费者-有驾

当消费者开始拒绝为“冰箱彩电”买单时,这场荒诞的泡沫游戏该结束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