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各位车友吃瓜群众注意了!近车圈又炸锅了,主角还是那个自带流量的男人——贾跃亭!他旗下的法拉第未来(FF)新推出的第二品牌FX,首款车型FX Super One刚一亮相,就因为“长得太像”长城魏牌高山9,瞬间被推上风口浪尖,质疑声一片。这事儿到底咋回事?是“借鉴”还是“合作”?FF方面终于坐不住了,全球总裁王佳伟亲自下场回应,咱们今天就来盘一盘这出大戏!
新车发布即“撞脸”,网友直呼“复制粘贴”?
事情得从7月18日说起。贾跃亭在洛杉矶高调发布了FX品牌的首款产品——FX Super One。官方数据相当亮眼,新车发布仅仅7分钟,订单量就火速突破了1万辆!这成绩单,搁谁看了不眼红?
然而,热闹还没持续多久,眼尖的网友就发现了“猫腻”。这FX Super One的外观设计,跟长城汽车旗下的魏牌高山9,简直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除了前脸格栅和尾灯这些细节略有不同,整体轮廓、线条、甚至车身比例,都高度雷同。这下可好,“”、“换壳”的质疑声瞬间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更戏剧性的是,有网友爆料称,在FX Super One发布后,其官网的介绍页面里,竟然还残留着“高山9”的字样!这操作,被网友戏称为“复制粘贴没删干净”,成了“实锤”的证据。虽然后来这个字样被火速撤下,但争议的种子已经深深埋下。
沉默是金?FF总裁终于发声!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FF方面初选择了沉默。红星资本局等媒体在7月21日就此事求证FF,得到的回应是“暂无回应”。长城汽车方面呢?截至发稿,也是“暂无回应”。这态度,让吃瓜群众更加浮想联翩。
直到8月3日,FF全球总裁王佳伟终于按捺不住,发布视频亲自回应。他的核心观点很明确:不存在!
王佳伟在视频里解释说,FX Super One这款车,是FF“和中国的产业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去做的”。他强调,这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各司其职,各取所长”的合作模式。FF贡献了什么?王佳伟提到了FF十年积累的核心能力,比如做美国合规碰撞测试的经验、开发符合美国用户习惯的操作系统等。而合作伙伴(外界普遍猜测指向长城)则提供了成熟的产品基础。
授权合作?长城汽车为何“讳莫如深”?
王佳伟的回应,其实侧面印证了此前的一个传闻:FX Super One很可能是获得了魏牌高山合作授权的车型。有消息称,长城汽车正是贾跃亭提出的“中美汽车产业桥梁战略”的四家中国合作车企之一,而且还是第一家落地的。如果真是这样,那“高度相似”就说得通了,属于正常的授权合作范畴。
但奇怪的是,对于这个“授权合作”的说法,无论是FF还是长城,都没有官方明确承认。长城汽车面对媒体的询问,始终是“暂时不做回复”。这种“讳莫如深”的态度,反而让事情显得更加扑朔迷离。是合作细节尚未敲定?还是另有隐情?这给事件又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FF的“家底”与未来:订单破万,现金吃紧?
一边是新车发布7分钟订单破万的热闹,另一边,FF的财务状况却显得有些“骨感”。根据FF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截至3月31日,公司总资产4.11亿美元,总负债2.71亿美元。更关键的是,经营现金流为负2029.5万美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剩949.3万美元。这点“家底”,要支撑新车在美国的试制(8月1日已宣布进入试制阶段)、量产交付以及后续运营,压力可想而知。
博主观点:
这起“撞脸”风波,表面看是设计争议,背后折射的其实是贾跃亭和FF在当前困境下的生存策略。在资金紧张、自研能力备受考验的情况下,通过“中美桥梁战略”,借助中国成熟车企的产品力快速切入美国市场,或许是一条相对务实的“捷径”。王佳伟强调的“互相成就、互相赋能”,也点明了这种合作模式的本质。
不过,这种“合作”模式要想走得长远,透明度和品牌独立性至关重要。如果长期被贴上“换壳”、“贴牌”的标签,对FF和FX品牌的长期价值建设未是好事。长城汽车为何保持沉默?是商业机密还是另有考量?这些都值得后续关注。
对于消费者来说,7分钟破万的订单说明了市场对这类产品的潜在需求。但终能否成功,还得看产品本身在美国市场的实际表现、交付能力以及FF能否真正兑现其“赋能”的价值。贾跃亭的“造车梦”能否借这股东风翻盘?我们且看后续发展。各位车友,你们觉得这事儿是“合作共赢”还是“另有隐情”?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