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认证特斯拉领先 马斯克预言十倍超越 智能驾驶迎来分水岭

#教师节出游记录#

博世认证特斯拉领先 马斯克预言十倍超越 智能驾驶迎来分水岭

吴永桥说出来了。

很多人不敢说的那句话。

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

今年1月。

美国CES。

他试驾了那辆6米长的Cybertruck。

下车后。

他用三个词形容FSD:极度自信、极度安全、极度舒适。

他说这是国内所有智驾方案无法给予的体验。

直言特斯拉断代式领先国内所有智驾方案至少一到两年。

⚡️ 算法霸权

差距到底在哪?

不是硬件。

是底层逻辑。

特斯拉用端到端神经网络。

从感知到决策。

AI自主学习。

像人一样思考。

国内方案呢?

多数仍停留在模块化阶段。

依赖规则库和高精地图。

迭代速度。

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马斯克的野心不止于此。

他最近透露FSD V14。

驾驶表现将优于人类。

初期预计超越人类2到3倍。

而V15版本。

有望达到人类的10倍。

数字夸张吗?

但特斯拉FSD负责人阿肖克曾表示。

从年初的V12.5到V13。

系统性能提升了1000倍。

这进化速度。

恐怖。

🌍 数据护城河

特斯拉的底气来自全球700万辆车。

博世认证特斯拉领先 马斯克预言十倍超越 智能驾驶迎来分水岭-有驾

每天回传实时数据。

形成滚雪球效应。

而国内车企。

受数据出境限制。

样本多样性和规模难以匹敌。

更关键的是。

特斯拉自研HW4.0芯片。

软硬深度协同。

OTA甚至能升级硬件性能。

国内呢?

依赖第三方芯片。

灵活性和协同性大打折扣。

💡 行业巨震与理性思考

吴永桥抛出一个更尖锐的观点。

中阶智驾将快速标配化。

像安全带一样。

他建议主机厂放弃全栈自研。

“每年投入几千人力开发1-2年,大大延缓开发周期,初期资本投入大,收效甚微”。

他把中阶智驾比作安全气囊。

没必要每家都自己造。

应该交给供应商。

主机厂该专注什么?

AI座舱。

用户体验。

品牌性格。

这些才是下一个差异化战场。

但国内厂商真的一无是处吗?

未必。

华为ADS 3.0、小鹏XNGP在复杂城市场景中表现亮眼。

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的“双保险”路线被视为差异化优势。

华为日均新增7200万公里数据。

是特斯拉的230倍。

本土化适配。

特别是对中国特色路况的理解。

可能是超车的关键。

而且。

博世认证特斯拉领先 马斯克预言十倍超越 智能驾驶迎来分水岭-有驾

价格战已经打响。

特斯拉FSD中国售价高达6.4万元。

选装率预计不足5%。

而华为ADS 3.0订阅费已降至199元/月。

比亚迪将高阶智驾下探至7万元级车型。

智驾平权策略下。

普通人很快能享受到曾经豪华车才有的体验。

🔮 未来之路

博世的“大实话”撕开了智能驾驶赛道的残酷现实。

特斯拉的技术路线正被默认为新标杆。

但终点远未到来。

端到端与多传感器融合的路线之争。

全球化算法与本土化数据的博弈。

谁会胜出?

或许。

谁能率先突破L3级法规落地和车路协同生态构建。

谁就能定义下一个十年。

对于消费者。

别被参数绑架。

体验才是王道。

好开。

安心。

比什么都重要。

你说对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