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偏执的马自达,终于学会了跪着挣钱

这个世界最魔幻的地方就在于,你总能看到一些曾经的王者,用一种极为尴尬的姿势,试图重新爬回牌桌。

就像你中学时那个门门功课全A的学霸,现在在同学会上,醉醺醺地跟你推销他代理的不知道什么牌子的保健品。

那个偏执的马自达,终于学会了跪着挣钱-有驾

长安马自达最近推出的EZ-60,就是这么个味道。

这车一出来,参数表拉得老长,纯电、增程双版本,续航、空间、配置,恨不得把所有流行元素都给你缝进去,然后用一个11.99万起的“交个朋友价”拍你脸上。

看起来很美,对吧?

但一篇好的财经文章,就是把复杂问题扒光了给用户看,顺便再踹两脚。

所以,EZ-60的核心问题不是它好不好,而是,它到底是个啥?以及更重要的,马自达,你到底想干啥?

这背后,是一场关于生存、妥协和品牌价值稀释的残酷物语。

1

要理解EZ-60,你得先理解马自达在中国市场的处境。

前些年,当国产新能源车企们都在玩命卷续航、卷算力、卷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时候,马自达在干嘛?

那个偏执的马自达,终于学会了跪着挣钱-有驾

他在钻研他的“人马一体”,在打磨他的创驰蓝天,在跟你聊什么狗屁驾驶的哲学。

这事儿错了吗?没错。在燃油车时代,马自达这套“理工男的偏执”叙事,圈到了一批忠实拥趸。开马自达,堵车不堵心,是一种精神图腾。

但问题是,时代变了。

新能源的铁蹄,本质上是一场对传统汽车工业的降维打击。当电动机把零百加速干到3秒,当智能座舱把车变成了移动的IMAX影院,你那点所谓的“驾驶乐趣”,就显得特别不接地气。

这就好比所有人都开始用AI写代码了,你还在那坚持用汇编语言,说这才有“和机器交流的灵魂”。

那个偏执的马自达,终于学会了跪着挣钱-有驾

结果就是,灵魂还在,市场没了。马自达的销量,就跟中年人的发际线一样,肉眼可见地退后。

所以,EZ-60的诞生,压根就不是马自达的什么战略远见或者技术爆发。

它更像一个溺水的人,在沉下去之前,胡乱抓住的身边任何一根稻草。这根稻草,就是长安的深蓝S7平台。

这就是第一个关键点:EZ-60,本质上是一台“贴牌车”,一台披着马自达外衣的国产新能源。

马自达提供了品牌、一些虚无缥缈的“调校经验”,以及一个急需输血的合资公司渠道。而长安,则提供了成熟的三电系统、车机平台和生产线。

这是一场典型的“快种快收”式联姻,双方各取所需。

马自达需要一款能立刻上市、成本可控、参数不落伍的车来续命,避免被踢出中国市场。长安则需要最大化利用自己的平台产能,顺便还能从马自达这个合资品牌上榨取一点剩余价值。

至于消费者,你以为你买的是“东瀛宝马”的电动传承?

那个偏执的马自达,终于学会了跪着挣钱-有驾

别天真了,你买的就是一台技术成熟、价格合理的国产电车,只是销售小姐姐会微笑着告诉你,这车有“匠心调校”。

这就像你花钱去一家装修古朴的百年老店,结果后厨给你端上来的是一份料理包加热的宫保鸡丁,味道不错,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那个偏执的马自达,终于学会了跪着挣钱-有驾

2

那么,抛开这层“身世”不谈,EZ-60这台车本身怎么样?

一句话:一个努力想考80分的学生,但班里的学霸们都在冲刺150分。

我们按照【半佛财经分析框架】来拆解一下。任何一个产品,都要看它在【平台、商家、用户、监管】这个博弈场里,到底动了谁的蛋糕,又给谁创造了增量价值。

对于平台和商家,也就是长安马自达来说,这车的价值就是“活着”。它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

但对于用户来说,它的价值就变得很模糊。

那个偏执的马自达,终于学会了跪着挣钱-有驾

你看它的参数:纯电版CLTC 600km,增程版综合续航1100km+。这数据,在2024年的今天,属于“哦,知道了”的水平,不差,但绝不突出。

空间,4米85的车长,2米9的轴距,是个标准的中型SUV身材。后排能翘二郎腿,后备箱能放下你露营的全套装备。挺好,但隔壁的比亚迪、吉利、零跑,哪个做不到?甚至做得更好。

配置,26.45英寸大屏,L2级辅助驾驶,裸眼3D HUD,23个扬声器。这些东西,听起来很唬人,但本质上都是供应商的技术整合。说白了,就是把市面上成熟的方案“喂到嘴里”,谁都能买,就看你舍不舍得花钱。

安全,86.5%的高强钢,9个气囊。这是底线,不是卖点。现在哪个新势力敢在车身安全上偷工减料?

所以问题来了。

这车有什么是别人没有的?是那个“马自达调校”的底盘吗?

他们说这车开起来有燃油车的质感。这话术就很有意思。

什么是燃유车的质感?就是电门没那么蹿,转向手感更线性一点?

说白了,就是把电车的“暴躁”往回拉了拉,让它更像一台“温和的电车”。

这能算卖点吗?

算。但只对一小撮从马自达燃油车过渡过来的老用户算。

对于绝大多数被“零百加速3秒”“一脚电门干翻所有”洗脑的新能源用户来说,你这叫“不够爽”。

这就很尴尬了。

想吸引新用户,你不够新潮,不够激进。

想留住老用户,你又不够“纯粹”,毕竟核心技术都不是你自己的。

这就叫卡在中间了。

高情商:兼顾了传统与未来。

低情商:两边都不讨好。

3

那么,马自达这波操作,是不是纯粹的瞎积薄发,自寻死路?

也不是。

你得看它对标的是谁,以及它想从谁的碗里抢饭吃。

11.99万到16.09万这个价格区间,是真正的血海。这里面盘踞着什么样的怪物?

那个偏执的马自达,终于学会了跪着挣钱-有驾

比亚迪宋家族、零跑C10/C11、深蓝S7本尊……个个都是身经百战、杀人不眨眼的主。

那个偏执的马自达,终于学会了跪着挣钱-有驾

EZ-60想在这里面虎口夺食,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一个信息差,和一个品牌惯性。

第一,信息差。

总有那么一部分消费者,他们对国产车依然抱有某种偏见,或者说,他们对合资品牌有着天然的信任。当他们想买一台新能源车,但又不想买“国产”时,EZ-60就成了为数不多的选择。

“你看,这是马自达,合资的,质量肯定比那些新势力靠谱。”

虽然这车的里子是纯国产,但这不重要。品牌认知,有时候比产品本身更值钱。

这就好比解释一份财报,就像一份体检报告,有的人P得跟写真一样,但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EZ-60就是把深蓝S7这份不错的体检报告,用“马自达”这个美颜滤镜P了一下,让它看起来更“健康”。

第二,品牌惯性。

马自达在中国耕耘多年,线下渠道和服务体系是实打实存在的。这些门店和销售顾问,就是它的毛细血管。

对于很多三四线城市的用户来说,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4S店,比网上吹得天花乱坠的PPT要靠谱得多。

这套体系,能帮助EZ-60完成“最后一公里”的销售转化。

所以,马自达的算盘是什么?

它不是要跟比亚迪们拼刺刀,拼不过的。

它是在打一场防守反击战。它的目标用户,可能就是那些走进马自达4S店,本来想看看昂克赛拉或者CX-5,结果被销售一顿忽悠,最后“哎,要不试试电车”的那群人。

它在收割自己的存量用户,在新能源的浪潮下,尽可能地减缓自己用户的流失。

这算盘精明吗?

精明。

但这背后是巨大的风险。

品牌是什么?品牌是你长期坚持做一件事,在用户心中形成的心智烙印。

马自达的烙印是“驾控”、“执着”、“自吸之王”。

现在,你拿出一个“贴牌”的电车,告诉大家这也是马自达。

一次可以,两次可以。次数多了,用户就会问:你到底是什么?

你还是那个偏执的理工男吗?还是说,你只是一个为了挣钱,什么都能卖的生意人?

那个偏执的马自达,终于学会了跪着挣钱-有驾
那个偏执的马自达,终于学会了跪着挣钱-有驾

当一个品牌开始变得面目模糊时,就是它最危险的时候。

当商战进入白热化,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

马自达这一拳,看起来是打出去了,但打完之后,自己会不会岔气,甚至会不会因为用力过猛,把自己的老腰给闪了,这还真不好说。

那个偏执的马自达,终于学会了跪着挣钱-有驾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长安马自达EZ-60,能获得消费者认可吗?

它能获得一部分消费者的认可。

那些不那么在乎“血统”,只在乎“合资标”,并且价格敏感的用户,会觉得它“真香”。

但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它更像是一颗投入大海的石子,能激起一点涟漪,但很快就会被更汹涌的浪潮所淹没。

它救不了马自达的命,最多,只能给ICU里的马自达,再续上一瓶吊瓶。

至于这瓶水输完之后,是能下地走路,还是直接推进太平间,那就要看马自达的下一款产品,到底是继续“贴牌”,还是真的能拿出点压箱底的东西了。

但大概率,是前者。

毕竟,跪着挣钱,不寒碜。

尤其是在你快饿死的时候。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