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蔚来汽车干了一件让很多人都觉得有点“猛”的事儿。
他们为了庆祝自家在高速公路上的换电站建到了第1000座,就开了一辆他们新品牌乐道的车,叫L60,在全国跑了一趟。
这趟可不一般,说是“换人换电不换车”,硬是在98个小时里,跑了整整一万公里。
路线图画出来,密密麻麻地穿过了咱们国家19个省,81个市。
这个数字一出来,但凡是自己开过车跑长途的人,心里都得“咯噔”一下。
一万公里是个什么概念?
从中国最北边的黑龙江开到最南边的海南岛,一个来回还多。
要在短短的四天四夜里跑完,算下来,这车除了换电池和换司机的那点时间,几乎就没停过,平均时速一直保持在100公里以上。
这就好比一个人,连续跑了四天四夜的马拉松,中间只停下来喝几口水。
别说我们自己家用车了,就是那些天天在路上跑的出租车、网约车,也很少有这么高强度地连轴转的。
车毕竟是机器,不是人,你跟它说“加油,坚持就是胜利”,它可听不懂。
要是哪个零件扛不住了,那可是真能把你撂在半路上的。
所以说,蔚来敢这么干,而且还成功了,首先就说明了一件事:他们造的车,质量是真挺硬朗的。
能在这种极限的折腾下不出问题,那我们平时上下班、周末出去玩、逢年过节回老家,那种用法就更不在话下了。
这已经不是够用不够用的问题了,是绰绰有余。
当然,这事儿最引人关注的,还不是车本身有多结实,而是它全程没充过一次电,全靠“换电”来补充能量。
这就引出了一个大家一直以来都在讨论的话题:电动车的补能问题。
我们平时开电动车,最担心的就是续航和充电。
跑个长途,心里总得盘算着下一个服务区有没有充电桩,充电桩是不是好的,要不要排队。
而蔚来这次用98小时跑完一万公里的实际行动,其实就是在告诉大家,换电这种方式,效率高得有点惊人。
你想想,如果用充电的方式,就算车子续航很扎实,跑个四百公里充一次电,这一万公里下来也得充二十多次。
现在快充技术虽然进步了,但每次充电加上找桩、操作的时间,起码也得半小时吧?
这么一算,光充电就得花掉十多个小时,小半天就没了,根本不可能在98小时内完成。
而换电,整个过程就像开进一个全自动的洗车房,几分钟就换好一块满电的电池开出来了,几乎不耽误赶路。
这个挑战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它不是在实验室里跑出来的,也不是在一条固定路线上来回刷数据。
你看那个路线图,从沿海到内陆,跨越了那么多省份,路况复杂多变。
这恰恰说明,蔚来苦心经营多年的换电网络,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的布局,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
以前大家总觉得换电站少,出了城就不方便,这种担心在过去是很有道理的。
一个网络,在没有形成规模之前,用起来肯定处处受限。
这就好比手机信号,以前只有大城市有,一到乡下就没服务,那这手机用着就难受。
可一旦基站铺开了,实现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覆盖,那体验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蔚来现在高速换电站超过1000座,全国总数超过3400座,覆盖了很多区县。
这次一万公里的长途奔袭,就是用事实证明,这张网已经“织”成了,至少在跑高速这件事上,蔚来车主的补能焦虑,确实可以大大缓解了。
说到这里,我们就得聊聊换电和充电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很多人觉得,换电不就是像小时候玩四驱车换电池嘛,现在充电技术越来越快,换电显得有点“笨”。
其实这个理解有点片面。
换电和充电,根本就不是对立的,它俩是互补的关系。
换电最大的好处,甚至不是快,而是一种“确定性”。
什么叫确定性?
咱们开油车为什么心里踏实?
不是因为油车一箱油能跑多远,而是因为加油站遍地都是,你开到任何一个加油站,只要它在营业,你就能加上油,加完立刻就能走,前面也不会有车加满了油还占着位置不走。
这种“我到了就能办成事”的预期,就是确定性。
反观充电,目前还存在一些让人头疼的不确定性。
第一,你以为的“超级快充”,不一定能享受到。
充电速度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充电桩本身的功率、你的车支持不支持、甚至当时的电网电压稳不稳定。
广告里说的“充电十分钟,续航四百公里”,那都是在最理想的条件下测出来的,现实中往往达不到。
第二,也是更让人无奈的,就是充电桩被占用的问题。
节假日高速服务区那个场景,很多人都见过。
好不容易排到你了,前面那辆车明明早就充满了,可车主就是不见人影,可能在餐厅吃饭,可能在商场逛街。
你看着空着的充电枪和满电的车,干着急没办法,总不能把人家的车给挪走吧?
这种因为别人不自觉而造成的等待,是最消磨耐心的。
而换电,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整个过程是全自动的,标准化的,不依赖任何人的个人素质。
车开进去,换完就得开出来,它从物理上就不可能占着位置。
这种模式提供的,就是一种稳定可靠的保障。
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时刻,比如逢年过节赶着回家团圆,或者有紧急事务需要赶路,一分一秒都很宝贵。
这时候,是堵在服务区排队等充电,还是几分钟换好电继续上路,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说,充电和换电,很多时候不是快与慢的关系,而是“有”和“没有”的关系,是办得成和办不成之间的区别。
而且,需要强调的是,蔚来的车并不是只能换电,它也完全可以充电。
车主家里可以装充电桩,出门也可以用公共充电桩,换电只是多出来的一个选择。
在不着急的时候,你可以慢慢充,享受低廉的电价;在赶时间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快速换电。
生活里多一个选择,就多一份从容,这总归是好事。
最后,我们再往深处想一想,蔚来坚持做换电,可能还有更长远的考虑。
我们都知道,现在买电子产品,比如手机,总觉得用个两三年就变卡了,电池也不耐用了。
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电池被做成了不可更换的一体式。
如果你给一台旧手机换块新电池,会发现它好像又“活”过来了。
对电动车来说,电池也是一样。
它不仅是全车最贵的部件,而且也会随着使用时间而老化、衰减。
你买了一辆电动车,就意味着你要承担这块电池未来可能出现的维修成本和性能下降的风险。
而蔚来的换电模式,特别是他们的“电池租用服务”(BaaS),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你买车的时候,可以只买车身,电池按月付租金。
这么一来,电池的所有权就一直是蔚来的,他们负责电池的维护、保养和升级。
你不用担心自己的电池会用旧、用坏,因为你随时可以去换电站,换一块经过官方检测、健康度达标的电池。
这等于把消费者最大的一个顾虑给兜底了。
从更大的层面来看,我们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本质上是一场能源革命。
而发展电能,核心在于储存和调配。
太阳能、风能这些清洁能源,发电不稳定,白天有太阳,晚上就没了。
换电站,其实就可以看作是一个个分布在城市里的微型储能站。
在用电低谷的夜里,它可以从电网充电储能;在用电高峰的白天,它甚至可以反向给电网输电,帮助电网保持稳定。
每一块在换电站里的电池,都成了能源网络的一个小节点。
所以,蔚来在做的,可能不只是一家汽车公司的事,而是在布局一个未来的能源服务网络。
这个布局投入巨大,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也因此一直伴随着争议。
而这次一万公里的极限挑战,就像是蔚来在用一种最直接、最有力的方式宣告,经过多年的坚持和投入,他们所描绘的那个便捷、高效的补能体验,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