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L6的惊魂一周:从万众期待到降价求生,李想这步棋走错了?
这车圈热闹得跟过年似的,前脚小米SU7刚把流量玩到天花板,后脚理想汽车就带着他们家的新“仔”——理想L6,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发布会那晚,灯光璀璨,李想还是那个自信满满的产品经理,把L6捧成了“30万以内最幸福的家”。一时间,各种车评人铺天盖地的赞美,什么“闭眼买”、“无敌手”,听得人热血沸腾,仿佛不立刻下订就错过了几个亿。当时的场面,那叫一个火爆,感觉空气里都飘着人民币的味道。理想自己估计也觉得稳了,毕竟L系列大哥们珠玉在前,把“家庭”这个概念玩得明明白白,L6作为小弟,继承衣钵,收割一波市场还不是手到擒来?
可谁能想到,这市场的脸,说变就变。发布会的热度还没完全散去,也就一个礼拜多点的时间,一股诡异的气氛就开始弥漫开来。你刷刷社交媒体,除了那些固定的宣传稿,真正晒订单的“野生”车主好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知乎上有个高赞回答一针见血:“理想以为自己是苹果,可以随便定价,但忘了在25万这个级别,用户不是信徒,是精打细算的消费者。”这话糙理不糙。别看Pro版24.98万,Max版27.98万,看着好像比L7、L8亲民了不少,但真到了掏钱的时候,大家心里那杆秤可精着呢。真以为二十多万就不是钱了?隔壁问界M7,人家价格战打得刺刀见红,配置给得也毫不含糊,消费者凭啥非你不可?李想本人估计也没想到,自己最得意的“产品定义”能力,这次会遭到市场的当头一棒。当后台的订单数据曲线没有像预想中那样陡峭上扬时,那种感觉,估计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于是,一个极其迅速、甚至可以说是有点“狼狈”的动作出现了。上市才没多久,理想就火速搞起了“统一版本,变相降价”的操作。具体来说,就是那个原本需要加钱选配的特别版颜色,现在直接免费送了,再叠加个几千块的优惠,里外里相当于降了近两万。这在汽车圈,尤其是对于一个刚上市的新车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这一招,说白了就是急了。统一版本,能让工厂的生产线跑得更顺,减少SKU(库存量单位)管理的麻烦,降低成本;而降价,则是最赤裸裸的求生信号,向市场低头,希望用价格换回一些销量。但这一步棋,真的能扭转乾坤吗?恐怕很难。这操作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信心满满上台的歌手,刚唱两句发现观众不买账,立马现场改歌,姿态是低了,但最初的那股劲儿也泄了。
你不得不去想,在理想L6项目立项的那些个会议室里,当初的场景会是怎样?或许PPT上展示着L9、L8车主极高忠诚度的数据,分析师们雄心勃勃地论证着品牌溢价足以支撑L6的定价。他们可能觉得,在“奶爸车”这个细分领域,理想已经建立起了坚不可摧的护城河,只要产品力过得去,消费者就会乖乖买单。他们恐怕没算到,2024年的车市,已经不是那个可以躺着赚钱的时代了。竞争对手们像狼一样,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用更低的价格、更夸张的配置,不断撕咬着你的潜在客户。当现实的冰冷数据拍在脸上,当初那些自信满满的战略规划,瞬间就显得有些天真了。这次匆忙的降价,就像一记无声的耳光,打在了“产品定义大师”的脸上,也让整个市场看清了,即便是强大如理想,在残酷的肉搏战面前,也不得不放下身段。
所以,理想L6这一仗,算是踏空了吗?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开局确实走得踉踉跄跄。它就像一个被寄予厚望的富二代,本以为能轻松继承家业,结果一出门就感受到了社会的毒打。这次降价,或许能挽回一些订单,但它也过早地消耗了产品的价值感和品牌的神秘感。一个真正成功的爆款,应该是价格坚挺,订单排到几个月后,而不是上市一周就急着打折促销。那么,理想的下一步会怎么走?是继续在价格上让步,彻底卷入价格战的泥潭,还是通过其他方式重新证明自己的价值?这出戏啊,才刚刚开始,我们这些看客,就搬好小板凳,继续瞧着吧。毕竟,神话的建立需要时间,而神话的破灭,可能就在一瞬间。你说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