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看到“曲靖五一车展销量飘红”这档子事,我第一反应是:靠谱吗?如今这车市都卷成麻花了,能卖出去就谢天谢地了,还能“创佳绩”?
细扒拉新闻稿,发现玄机在于“国产品牌与绿牌车出彩”。这话不假,现在路上窜的,十辆里头没准七八辆是咱自个儿的新能源。想当年,开辆BBA那是倍儿有面儿,现在呢?兴许纯粹图个趴车省事。
车展三天撂出去了354台,绿牌车销量还“攻克了新高地”。这数字搁一线城市也许毛毛雨,但搁曲靖,的确门道不少。啥门道?咱国产绿牌车,开始往下沉市场使劲儿了。
要知道,往日里大伙儿买车,牌子是硬通货,特别是撑面儿。可今时不同往日了,实惠当道。啥意思?老百姓更掂量性价比了。国产品牌在配置、智能化上都玩儿明白了,价钱还亲民,谁不长草?就像手机,之前都死磕苹果,现在华为、小米用的人也一抓一大把嘛。
政策这股劲儿也少不了。国家给补贴,地方也搭把手,外加车商自个儿的让利,算下来能省下好几块银元。这钱对于一二线城市的主儿可能洒洒水,但对于三四线城市,乃至更犄角旮旯的县城村镇,那可是一笔巨款。这就像久旱逢甘霖,嗖一下就浇灭了大家对高油价的犯怵。
不过,光靠撒钱肯定不行。瞅瞅那些“代步车”,是真便宜,但安全系数约等于零,开出去心都悬着。咱国产绿牌车能卖得动,关键还是自身底子硬。电池技术支棱起来了,续航里程上去了,充电桩也遍地开花,这些才是硬碰硬的优势。
当然,这事儿里头也埋着些许隐忧。绿牌车的售后服务,在小地方能不能兜得住?充电桩的运维,会不会出现“建一堆,用不上”的尴尬?这些都是要盘算的。别等车是提了,结果成了“充电难、维修更难”的累赘。
新闻里还提到,卖车小哥的平均进账都到了5000-10000元。这又说明啥?说明卖车这行当,又开始吃香喝辣了。捷通达集团的史鹏,19年跑去曲靖卖车,现在都落地生根了,这不就是现成的例子?
但这背后,也折射出另一个真实现状:营生难搞。要是没更好的门路,去卖车也算一条活路。况且,绿牌车销售,对销售的段位也要求更高了。你得懂技术,会忽悠,还得能摆平客户的各种疑难杂症。
是以,曲靖车展的火爆,不单单是销量数字的攀升,更反映出中国车市,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一些个变迁。消费的路数在变,产业的架构在变,饭碗的行情也在变。
当咱瞧见“国产绿牌车出彩”的时候,也得瞅见背后的挑战。咋样让这股“出彩”持续下去,咋样让更多人分到产业升级的红利,这才是更值得咂摸的。别让这股“绿牌风”,末了只鼓捣出一堆泡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