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地下车库,总是带着些悬疑色彩。手机推送一条消息:“您的小米SU7即将进行OTA升级,请您耐心等待。”发消息的时候,地下车库静悄悄,只有电动车尾灯的红光反复映在水泥立柱上。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方向盘,就像掂量一把尚未校准的手术刀。升级?升级什么?如果我是当事人,点进推送,会不会突然有一种‘这不是召回,是科技日常’的错觉?又或者——我作为车主,收到召回通知,是该庆幸还是该警觉呢?
事情的经过其实很精彩,也很直白。9月19号,官方声明已经发布——小米要召回11.69万辆SU7标准版车辆,原因是:L2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极端特殊场景下,识别预警处理不足,安全隐患增加,需要解决。修复的方式也很“现代”:OTA升级,也就是远程无线升级。不用你开到4S线下店,不用技术员戴白手套,不用师傅趴在底盘下发愁,一切在“空气”里完成。按理说,此事到此为止就能收工,车企负责修bug,监管部门看表格。但偏偏,今年7月份监管部门对OTA有了新动作,升级也需要提前报备审批。一旦OTA涉及安全,必须走召回流程,否则车企可不是只偷懒,是“暗度陈仓”。
乍一看,这就像买一台电视,厂家说“放心吧,我们每隔一阵就给你修修漏洞,顺便加个新频道”。只是,汽车不一样。安全和可靠性是底线,车企的一次次补丁,其实每个字都是“正在修正危险”。以往,这样的OTA升级,大家都会“感恩戴德”,觉得厂商积极进步,时刻为你服务;但在行内人眼里,频繁OTA的背面,是产品设计可能一直不太能拍胸脯保证安全。没人乐意当“小白鼠”,尤其是开着一台价值几十万的智能钢铁盒子,风驰电掣在城市和高速之间。
小米这次被要求召回,也侧面说明这么个问题。“召回”不再只是车架断裂、气囊失灵这种大事的专属名词,连软件修补都得纳入透明流程中。这无疑是个进步,但也让很多人第一次意识到:智能车的风险,不仅在硬件,还在“代码里”;而“OTA升级”,本质上就是“线上的召回”。事情说清了,立场不难。车企不怕“难看”,就怕“不认”。把安全隐患搬上桌面,这比偷偷加个补丁要强得多。至于雷军的微博,还是发挥了营销美学:只讲升级体验,座舱功能“超级小爱”,宠物模式,闪亮登场,都是让用户心情变好的好消息。至于那句顺手转发的答网友问,掰来掰去,总觉得味道不是很“服软”,还是有点死鸭子嘴硬——升级是补强体验,不是修补漏洞?
大家都愿意相信:OTA升级是产品“进化”,可现实是,谁也不想买一个上市四个月后就因安全问题被“线上召回”的新车。以往厂商OTA更新,像篱笆墙上补个洞,说是“给大家带来新功能”,实际是一边送彩带,一边塞沙袋,有点丧事喜办的意思。这背后的合规流程被强化了,车企暗改漏洞再也不能装作“激动人心的新功能”,把用户当隐形小白鼠。从专业角度来说,这很像医生给病人调药方,不告知副作用、也不说疗效缺陷,只是温柔地说“这是个人定制,一切为了健康”,谁信?
那么,小米这次线上召回,是好事还是坏事?其实一半一半。如果你是用户,不用为了升级跑去4S店,省得请假、排队、浪费时间,挺方便——“空中维修”,像吃外卖一样高效快捷。但嘴里说“OTA升级本质是一种召回”,听上去有冷幽默的味道。说到底,这反映出车企管理的尴尬现实:越来越多安全隐患不是钣金断裂、发动机缺陷,而是几百行代码里不起眼的bug,请个程序员敲敲键盘就能解决,技术进步和政策约束的碰撞,本身就很讽刺。
还有一层冷峻现实。很多车企早就习惯了OTA当成营销利器,把每一次修复都包装成“贴心升级”,谁还敢告诉你“这其实是弥补我们设计安全短板”?小米这次算是站在了阳光下,承认问题就是问题,说到底,召回流程也逼着车企对产品责任有了新敬畏。不过,营销嘴脸还在,雷军的公告一如既往是“多么爱你”,点到缺陷只字不提。旁观这些操作,总让人想起便利店里“特价”预制菜,该便宜没便宜、该告知没告知,只能悄悄自嘲:我们是买着高科技的预制车,连修bug都附带了VIP服务体验。
再看看那个交付周期,订单排到明年,等到车到手的时候,已经不是最新技术了。你的订车价格和实际提车价值,谁说的算?如果明年提的还是“旧配置”,厂商会补偿你吗?这事儿说到底,还得看厂家良心——而“良心”,在智能汽车行业的账本里,怕是很难量化。和朋友聊这事,忍不住恶趣味地劝一句:“明年拿车的时候,别等到又给你推送升级,然后OTA说‘恭喜召回’。”
最后,OTA升级算不算汽车召回?在今天的中国,已经是肯定答案了。技术飞速发展,法律管束不断跟进,OTA成了召回新标准。但真正关心的,不该只是“术语”,而是用户该如何判断一款智能车的长期安全性?是等厂家发现问题主动补丁,还是等监管部门逼着召回?对于眼下这条技术与责任交织的路,你会安心把命交给一组随时可能出漏洞的代码吗?
召回,本质是修正错误。OTA的召回,把原本线下的仪式感,变成了一条线上消息推送。我们都只知道一头——“问题解决了”,却未必能彻查“问题为什么会发生”。你会为这样的安全隐患焦虑吗?或者说,在智能汽车越做越聪明的未来,“召回”与“升级”会不会只是一场语言的游戏?车企要诚实,用户要知情,中间隔着一整个监管系统。你觉得,哪一方才是真正的掌控者?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