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所望,喜提D照,开着四轮,去考三轮,为了骑三轮,历练了过程,体验了难度,考验了心态,证明了自己,全科满分拿下,从此人生又多了一证,简直不能再满足(这段先按下不表)。
其实说到考三轮,真没想过自己会走到这一步。之前一直觉得开车挺稳妥的,油门刹车一操控,好歹也是成人的玩意。可后来发现,想考骑三轮,得先拿D照。这事儿,说白了,也没太多考虑,就觉得,行吧,试试,没想到还真挺难。
我记得那天去考试,天气特别热,晒得我直冒汗。考官一开始先让你骑个见面礼——绕场一圈。刚开始还挺顺利,觉得这车挺好熟悉,毕竟四轮车都骑过,靠惯性和重心感,有点像快餐车。可你三轮可不一样,它的中心更低,又要靠着轮胎的限定走,也不是那么顺手,车身摇晃得厉害。第二次试驾中,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调头那会儿,没注意点车身角度,轮胎蹭到路沿,我都差点崩溃。
说到这里,得插一句。很多人只听说三轮难骑,却没真骑过。其实倒没有预想那么复杂,关键在于心态调整。你必须冷静,不能被颠簸吓跑,像对待一位老友。我当时还在想,骑这玩意儿是不是跟玩平衡车差不多,但实际操作比想象中厉害多了。尤其是左转弯,车轮偏一点点,重心就会立即变化,得有成熟的控制感。
对比一下,同价位的电动车和三轮车,实用性差不多,可能我买的这款其实还算稳定——只是技术要求高一点。有个朋友曾说:这车啊,既不能快,也不能乱,得心静。他指的其实是心静的重要性,但如果我没记错,估算一下百公里油耗(对,家里那台油车)大概在4-5升之间,到现在还觉得挺合理的。你要说增驾D照,是为了多一技能,还是为了锻炼心志?可能都算,反正成功了,至少我觉得多一种可能意味着自己不会太难堪。
你们猜,买这个D照的实际成本?估算下来,除了考试费,大概是花了300块左右补考费。还别说,整个流程也挺花心思。报道里说考三轮得特别在意安全,也提醒我,得多留心一些路况细节——有个同学刚拿证,红灯就闯了,考官都崩溃: 你想做‘特技’吗? 安全第一,别踩没有保护的铁环。
说到车的实操差别,我也试过同价位的二手车和这次考的三轮对比。二手车油耗其实跟新车差不多,但转弯那块,显得更加轻松。相比之下,三轮牵引力足,起步也挺平顺,只是倒车一开始还得适应,毕竟车身低,视野也有限。再说个细节,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多了,倒车镜的摆放位置也很重要,要不然容易误判距离——特别是有人说过,倒车镜不能跟你手指差不多远,否则很容易盯不清。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看到考试当天拍的几张照片。那天我穿的厚厚的运动服,耳朵都红了。还记得训练场上,教练的表情特别严肃,说:控制好油门,不要太猛。我当时心想,这不就是开车的感觉么?但还得注意平衡。骑三轮虽然比骑自行车方便,但要掌握好点都挺费脑子。有个细节让人心里有点悬:如果轮胎压力偏低一点,车子就会偏得特别厉害。你像我,有时候调师傅一句轮胎气不够,肯定影响表现,其实没多想,结果真就明显变得飘忽。
(这段先按下不表)
说明一下,之前对摩托车驾照的理解有点偏差。学会骑这玩意儿,还得考虑未来的使用场景。比如说,骑着三轮去市场,搬点小东西,生活的便利性大幅提高。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现在很多新手方面,特别是在城里,说白了,是更看重实用。就在我准备考之前,有个朋友说:你这是不是打算用三轮搬瓷砖?我当时还笑:还真不至于,主要是想体验一下不同的驾驶感受。
增驾D照不单是为了个车技,更多是证明自己可以应对更多场景。不然,现代生活里,哪部分还能光靠一辆高级轿车解决所有问题?市场上的入门选项其实挺多,像微型车、二手货,但它们都不能满足我偶尔需要轻训的状态。
没细想过,搬点轻物,骑个三轮,还能带来不少乐趣。人生多一证,至少心里更踏实一些:有时候爬坡、倒车那会儿,那股挑战自己的劲,真是难得。
站在这里想,未来安排好路,可能还会继续尝试其他轻便车型。比方说,骑电动折叠车,有没有可能会成为我的新宠?这都算是下一步的事。
你们会不会也考虑过,要不要试试骑个别的车?惯养成挺快的,只要多练几次,不会像开始那么紧张。
这次考D照,不仅让我证明了自己,还让我对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多了点感知。很多时候,技能的积累也就是这么来的。
提个问题,你觉得除了一证之外,你还会考虑试试什么新鲜的交通工具?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