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第二代秦PLUS进取型正式上市,EV售价8.98万元起,DM-i仅需7.98万元,续航与配置全面升级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比亚迪第二代秦PLUS进取型刚刚上市,价格还真挺吸引的。8.98万的ETV版,7.98万元的DM-i,咱得承认,从价格上看,确实把大众、合资一些紧凑级车碾压了一大截。其实我开过几次,买车那天,旁边销售一边放广告,一边笑着跟我聊:你看,这车续航还能满电跑五百多公里,便宜不?我当时心里暗想,续航就算不算顶尖,但这个价位要的就是这个够用。

我记得有个朋友,说的一句话挺实际:大多数人都不去摸索车的核心科技,就图个用着顺手。你会发现很多车主其实很在意刹车、动力,这是最直观的感受。比亚迪这次把续航、配置都做得不错,尤其DM-i那裂变一样的油电混合,油耗2.69L估算(这是IT之家说的,样本少,估算不准,但有点参考价值)可以说不算差。你说电动车,充电方便其实比续航更重要,但价格摆在那儿,谁买账?答案其实很简单:半收益估算,百公里用油大概1.5-2升之间,油钱我大概算过——每公里2块钱左右,400公里大约800块油费,差不多出门一天的油费。

比亚迪第二代秦PLUS进取型正式上市,EV售价8.98万元起,DM-i仅需7.98万元,续航与配置全面升级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有驾

买车除了价格,最大的差别其实还是你跟车的体验关系。比亚迪这次全系用上了比我预想中的还要好的悬架,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感觉比起过去的那款,舒适性明显上升不少。去年我试过起伏不平的路,觉得那种弹跳感明显减轻了。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很多人都抱怨新车悬架变硬?我觉得,科技革新里隐藏的逻辑其实是——高效率的硬件不一定完全等于舒适。你可以硬点,但一定要巧妙调校。

(这段先按下不表)其实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早期比亚迪试车的资料上就说,独立悬架减震响应更快,反应更精准。就像你用手机,反应快的话,感觉就舒服,座椅的调校也是这个道理。可问题来了,要想呢?全系标配的配置,像NFC钥匙、智能语音,原本紧凑级车型我以为难得,但比亚迪居然全都标配。是不是,价格真的割让了利润空间,转而用配置吸引人?我有点疑问:这是不是一种用花样来掩盖产品深度不足的策略?

比亚迪第二代秦PLUS进取型正式上市,EV售价8.98万元起,DM-i仅需7.98万元,续航与配置全面升级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有驾

你会不会觉得同样价位,买个Axxx、Bxxx,差别其实不大?我就是有点疑惑——是不是我对差别的要求太高了?比如说,跟某辆国产车比,秦PLUS在配置上其实算不错,但外观真的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了。第一代车那个溜背,设计感强,现在变得比较保守,更像家用工具车了。你说,好看不好看?我其实挺喜欢第一代的观感,但这个时代,我猜,颜值变得更平均了,期待也就更低一些。

我刚才翻了个旧相册,发现年前买的那辆二手车,虽然动力不比,但确实要有情感。买新车除了基本配置,那份科技感才最打动人。比亚迪用OTA升级的策略,把将来的潜能隐藏在了后续软件里,好像告诉我:车不是静态的。

比亚迪第二代秦PLUS进取型正式上市,EV售价8.98万元起,DM-i仅需7.98万元,续航与配置全面升级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有驾

你们会不会想,电动车跟混动车到底哪个更实用?我其实比较好奇——这两个,哪一个更适合咱们的生活节奏?我的猜测(不细想)是:混动车的优势在于,油电切换配合得更自然,也更稳。但纯电的优势,是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尾气的方式——这是绝对的绿色标签。你们觉得呢?比亚迪这个510公里的续航够不够?我倒觉得,这得看你怎么用、在哪用。城市用300公里左右,续航待会就够了。高速可能续到280,也还行。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记得那次修车的师傅跟我抱怨:现在好车太多,维修成本却涨得快。大部分的技术+成本变革背后,是供应链整合的博弈。比亚迪的电池供应链在国内做得很牢,能保证价格和产能,搭配车企的研发,也不全是靠自己弄——就像厨房,食材供应不稳,菜做出来也难有好味道。其实我早就觉得,汽车行业的链其实跟咱生活一样,环环相扣。

比亚迪第二代秦PLUS进取型正式上市,EV售价8.98万元起,DM-i仅需7.98万元,续航与配置全面升级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有驾

这让我想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都涨价,却不说生产和物流的压力?是不是,最终,反映在车价的也不全是利润?我觉得可能还得看看供应链的成本流——你想啊,电池、芯片、材料,这些原料涨价,最后都转嫁给了消费者。你相信汽车厂家会白白吃亏?当然不信。可我每次想象那些成本图时,都觉得像是在拼一副拼图,还怎么拼得顺畅,完全没有泡泡都缺了。

说到这里,我看了看身边的朋友,20出头的学生,买车特别看重价格和配置。但我心里也在想,真正能用几年,不换的,除了良好体验外,还剩哪些?大概就是那一份价值。我觉得,比亚迪这次用增加续航、丰富配置的方式,是在打价格战的暗示用户:你还有科技感。

比亚迪第二代秦PLUS进取型正式上市,EV售价8.98万元起,DM-i仅需7.98万元,续航与配置全面升级满足不同用户需求-有驾

留个问题:你觉得,买车,真的只是看表面的参数,还是那份感受?或者说,车内那个有点吵的发动机声音,是不是代表着它还原了多少真实?我倒觉得,生活中,很多感受才是真正的关键——你能摸到的,是那一股血液里的温度,还是那不动的仪表盘?这点,小细节,可能最值得留意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