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发布会秀对撞,网友质疑物理定律,乘龙汽车回应侵权

理想汽车和乘龙汽车这场“对撞”事件,简直就是一场科技圈的年度大戏。事情的起因听上去离奇却真实发生——在理想i8发布会上,一段重卡连环碰撞测试视频震撼亮相,主角当然是理想自家新车。视频中,两吨多重的理想i8以100公里时速,正面撞上了体重高达8吨,并且“有姓名”的乘龙卡车。结果呢?乘龙卡车被撞得四轮离地,驾驶室像牛皮纸盒一样翻滚而起,重重砸到了理想i8的前挡风玻璃上。更离谱的是,理想i8一副“毫发无损”的样子——A、B、C柱结实如初,9气囊齐齐弹开,电池包平安无事,车门还能自如打开。

这出大戏没换来欢呼,反而引爆了网友的集体吐槽和理科同学的“质能守恒教义”。他们质疑:2吨车怎么可能把8吨车撞飞?动量守恒定律不是早就讲清楚了吗?更何况,车辆与地面摩擦力极大,冲击力绝大部分会被车身结构和变形吸收,不可能突然出现像好莱坞特效一样的“腾空翻转”。有细致的朋友还拿出行车经验:卡车驾驶室锁死,根本不该这样解体。“除非卡扣没锁,否则物理老师会哭晕在厕所。”

质疑声刚炒热,乘龙汽车火速回击。他们在官方短视频平台直言“这事儿谁都懂,假得一塌糊涂”,并附上自家安全测试视频,打脸理想i8的“物理奇迹”。更直接的是,乘龙汽车法务部门高调喊话:未经授权,扭曲传播,涉嫌侵权和虚假宣传,还顺便甩出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法律大棒。与此同时,乘龙汽车指出理想测试细节绝口不提,比如测试车辆状况、卡扣是否锁死、现场环境、车辆是否减配或改装等。换句话说,理想的“超级实验”只在特定场景里成立,跟现实路况八竿子打不着,严重损害了乘龙品牌与公众知情权。

理想汽车这头一开始还打算闷声发大财,之后只是在重新上传的视频里把乘龙的logo打了厚厚的马赛克。这“此地无银三百两”般的操作,不但没解释质疑,反而让网友疑窦丛生。但风头之下,理想产品负责人终于表态:“相信第三方检测,还可以来一场直播复测!”同时强调,测试全过程由专业机构全权负责,卡车市场随机采购,理想自己“两袖清风”。你看,这种逻辑倒有点意思,大有“要怀疑就大家一起怀疑”的势头。

理想汽车发布会秀对撞,网友质疑物理定律,乘龙汽车回应侵权-有驾
理想汽车发布会秀对撞,网友质疑物理定律,乘龙汽车回应侵权-有驾

舆论场上,网友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拨。支持理想的粉丝觉得,既然敢直播对撞,那就有底气,有理想的“硬核”;持怀疑态度的则稳坐理性爱好者高地:复测真的能保证绝对公平吗?测试场地、车辆状况、操作变量几乎无穷无尽。再说,理想和乘龙背后各有商业利益,谁说没有暗箱操作的空间?

这场“车祸现场”惊动了行业媒体和专家。媒体向中国汽研求证后,对方表示测试过程严格、车辆全新,至于具体场地与标准,还得再查查业务线。行业专家更是“爆冷”点评:乘用车与卡车100%正面对撞几乎不现实,实际路况更多是追尾和偏置碰撞,理想这波就是“专挑特例”。专家还指出,安全性能不是靠一次秀肌肉的碰撞测试就能全盘说明白,更重要的还有车身结构、主动安全、零部件迭代等。所谓视频里的“超现实镜头”,疑点重重。

理想汽车发布会秀对撞,网友质疑物理定律,乘龙汽车回应侵权-有驾

归根结底,这事已经不是单纯的理想与乘龙的口水战,而是整个汽车行业虚假宣传和秀肌肉文化的缩影。当下不少品牌为博眼球,不惜用“科技狠活”包装自己的产品力,一场物理定律的“奇观”便可拿来造势。这一方面背离了科学常识,另一方面也在悄悄挑战着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理性认知。即使有第三方检测背书,谁又能断言每一步全是干净透明?毕竟,检测机构也要盈亏平衡,和车企之间的那些“小九九”,外人说不清,道不明。

作为旁观者,我们或许可以用调侃的方式一笑置之,但最终买单的还是普通消费者。安全,不可能靠一次“离地飞车”来证明。真正的创新,不应该是“用概率打概率”,拿偶然事件营销产品。“科技与狠活”的碰撞,总归要以真实为边界。至于这场大戏的终局,也许要等权威的复测和更透明的行业机制来书写。——真理沉默时,市场就会说话。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