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掀桌子,合资车卖情怀:两种逻辑,谁会先死?

每逢佳节倍思亲,哦不对,是每逢佳节被营销。

尤其是长假前,你的手机、电梯、朋友圈,都在被一种神秘力量支配,告诉你搞钱不重要,花钱才是正道。这其中,车企们的嗓门喊得最大,一个个跟菜市场抢打折大白菜的大爷大妈一样,红着眼就把二十多款新车甩到了你脸上。

看着热闹,但你要是真信了这是百花齐放,那你离被割也就不远了。

这哪是什么新车发布会,这分明是车企们的集体期末考,还是开卷的,答案就写在配置单和价格上,考题只有一道:在座的各位,谁先死?

你看国产这帮卷王,已经杀疯了。

吉利搞的那两台所谓“东方曜”,名字中二得像网文男主,但干的事儿一点不含糊。直接把8155芯片和魅族的Flyme Auto塞进了燃油车里,这操作骚不骚?翻译过来就是一句话:别以为只有电车能玩儿智能,我油车也要“油电同智”,你电车能刷短视频,我油车也能,还得是2.0T配爱信8AT刷起来更带劲。

国产车掀桌子,合资车卖情怀:两种逻辑,谁会先死?-有驾
国产车掀桌子,合资车卖情怀:两种逻辑,谁会先死?-有驾

这就是典型的掀桌子玩法,以前大家默认油车是机械素质,电车是智能玩具。现在吉利说,小孩子才做选择,我全都要。它不这么干会死吗?短期不会,但长期一定会被边缘化。所以它必须抢在所有合资品牌反应过来之前,把“油车智能化”这个标签贴自己脑门上。

更狠的是新问界M7。老款车主估计在家里已经把键盘捶烂了,因为新款压根不是升级,是重做。车身平台换了,空间大了,最要命的是,以前高配才有的激光雷达和华为ADS 2.0,现在直接给你标配。

国产车掀桌子,合资车卖情怀:两种逻辑,谁会先死?-有驾

价格还降了。

配置还高了。

诚意还满了。

这算什么?这叫降维打击。华为图什么?图的就是用硬件和体验把用户彻底砸晕,让你形成肌肉记忆,一提到智能驾驶就想到它。这种快种快收的打法,就是把产品当成互联网APP一样快速迭代,用一个版本打下一个山头,老用户的情绪?那都是成功路上必要的代价。

反观另一拨选手,那些曾经需要加价提车的老牌合资,动作就充满了老年人的迟缓感。

新款汉兰达,改了啥?哦,外观微调,内饰加了点软包。锋兰达呢?多了个双擎版。核心的三大件,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这就好比一份体检报告,字面上写着各项指标正常,但大家都知道,肝上那点若有若现的阴影,才是问题的关键。

汉兰达月销跌破万台,已经不是新闻了。它面对的根本不是同级别的合资对手,而是理想L7、问界M9这些揣着冰箱彩电大沙发,还跟你聊智能驾驶的新物种。光靠一个“耐用”的标签,就像在机枪阵地前挥舞传家宝刀,精神可嘉,但物理上大概率会被打成筛子。

最有意思的是马自达,那个天天把“人马合一”挂嘴边的技术宅,新车EZ-60居然用了长安的平台,还搞上了双联屏。这叫什么?这不叫信仰崩塌,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当你的骄傲不能换成销量,不能变成财报上的数字时,那它就一文不值。这就是商业的残酷,它不在乎你的情怀,只在乎你的流水。

所以你看,这波新车潮的背后,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存逻辑在激烈碰撞。

一边是国产厂商,它们把汽车当成一个快消电子产品来做,信奉的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它们把智能化和配置直接喂到嘴里,用极致的性价比,逼着你去尝试新东西。它们的逻辑是,我不管你过去喜欢谁,今天我给你一个无法拒绝的价格和一套看起来很牛的配置,你必须看我一眼。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战了,更像是一场拳击比赛,比的不是谁的拳头硬,而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瞬间,给他一记又一记的闷拳。

另一边是传统合资,它们还在用过去十年的品牌光环和所谓的“保值率”当护城河。它们小心翼翼地挤牙膏,生怕步子迈大了扯到自己。它们的逻辑是,“我曾经阔过”,我的品牌就是金字招牌,总有人会为我的历史买单。

国产车掀桌子,合资车卖情怀:两种逻辑,谁会先死?-有驾

可惜,时代变了。

当下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是在互联网信息爆炸中长大的,对所谓的品牌光环早就祛魅了。你跟他们聊历史底蕴,他们只想知道你的车机能不能打游戏,OTA升级够不够快。

国产车掀桌子,合资车卖情怀:两种逻辑,谁会先死?-有驾

所以,这个假期你要是真打算买车,别光听销售怎么吹。你得想明白一个核心问题:你买的这台车,到底是这家公司过去的勋章,还是它未来的船票?

国产车掀桌子,合资车卖情怀:两种逻辑,谁会先死?-有驾

有的车,买到手是巅峰,然后一路活在历史里。

有的车,买到手是起点,后面还能不断给你新的惊喜。

这背后,赌的是一家公司的战略、格局和掀桌子的勇气。

说白了,你掏出的那几十万,不是在买一堆钢铁和零件,你是在给其中一种商业逻辑投票。

至于谁能笑到最后?天知道,反正看戏不嫌事大。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