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25年5月4日消息: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五一假期前两天,全国高速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量突破1590万千瓦时,同比激增28%,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数据背后,不仅是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的直接体现,更折射出我国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充电需求爆发式增长,区域分化显著
从区域看,江苏、浙江、安徽三省高速充电量领跑全国,其中江苏单日充电峰值突破60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5%。沈海高速、长深高速、京沪高速成为最繁忙路段,充电桩日均使用时长超18小时。河南、广东等省份的增长更为迅猛:河南高速充电量同比激增89.84%,单日最高充电量达62.17万千瓦时,是平日的3.8倍;广东高速服务区充电量较平日提升96.82%,乡镇充电站充电量同比增长53.85%。
基础设施升级破解“里程焦虑”
为应对爆发式充电需求,各地加速布局超充网络。山东荣乌高速文登服务区新增160千瓦双枪快充桩,充电效率提升70%;深圳大梅沙超充示范站采用600千瓦液冷技术,10分钟可补能500公里。国家电网在全国98%的高速服务区建成3.8万台充电桩,并在热门站点部署656台移动充电设备,应急充电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江苏更创新推出“绿电+优惠”组合拳,高速充电全部使用绿电,并通过30元优惠券引导车主“快充快走”,单日分流充电量达平日的8.7倍。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产业变革
政策层面,国家能源局正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改造,计划2025年实现高速公路服务区超充覆盖率超80%。技术端,全固态电池、车网互动(V2G)等创新加速落地,苏州已建成调节能力2万千瓦的充换电虚拟电厂,可实时调控充电桩参与电网互动。车企也在加速迭代,蔚来、极氪等品牌将产品更新周期缩短至半年,搭载AI大模型的智能网联车型占比超60%。
专家:新能源车“春运级”出行将成常态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专家预计,随着充电网络完善和电池技术突破,2025年新能源车高速出行占比将达35%,五一、十一等假期充电量或突破3000万千瓦时。这一趋势倒逼电网企业从“被动保障”转向“主动服务”——国家电网通过“e充电”APP实时发布桩位忙闲信息,湖北、江苏等地更推出“错峰充电地图”,引导车主避开10:00-12:00、15:00-17:00等高峰时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