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汽车居然要复活了!停产一年多,欠薪、自燃、退市的瓜还没吃完,现在突然甩出个"白皮书",说要在今年9月复产,2025年卖1万辆,2030年直接干到100万辆!这哪是复产计划啊,这分明是《狂飙》剧本照进现实——负债百亿的宝能当救世主,地方政府站台发补贴,一群前员工看着PPT瑟瑟发抖。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出"起死回生"的戏码,到底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绝地反击,还是两个"落魄凤凰"凑一起演的小品?
一、从"明星新势力"到"老赖被执行人",威马的七年之痒比婚姻还刺激
要聊威马复产,先得说说它是怎么"死"的。2015年成立那会儿,威马可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主儿——创始人沈晖带着吉利系的光环,一出手就融了120亿,估值直奔500亿。那时候蔚来还在靠李斌卖车讲故事,小鹏刚把PPT改成代码,威马已经在温州建好了工厂,喊出"智能汽车头号实力派"的口号。2018年首款车EX5上市,第一年就卖了1.6万辆,仅次于蔚来和小鹏,那叫一个风光。
结果呢?一手好牌打得稀烂。2020年到2022年,三年亏了82亿,平均每天亏掉700万。钱花哪儿了?沈晖年薪12亿了解一下,比蔚来李斌、小鹏何小鹏加起来还多。工厂建了三个,产能利用率不到10%,车却越卖越少——2022年全年销量刚过3万辆,还不如理想L9一款车一个月的销量。更要命的是质量问题,EX5车主集体投诉"锁电"(偷偷降低电池容量),还有车主开着开着车机系统突然黑屏,方向盘锁死。最吓人的是自燃,2022年一年烧了十几辆,有车主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车在车库里变成火球,威马官方却连个像样的解释都没有。
到了2023年,威马彻底绷不住了。员工讨薪堵门,经销商集体维权,工厂全面停产,连公司账户都被法院冻结。沈晖呢?早就润到美国逍遥快活,留下一堆烂摊子。今年3月,威马被正式裁定破产重整,成了新势力中第一个"退市+破产"的双料冠军。谁能想到,才过四个月,它居然要"诈尸还魂"了?
二、宝能当救世主?这怕不是"负债百亿救破产"的行为艺术
这次威马复产的操盘手,名叫深圳翔飞汽车销售公司。听着挺陌生?股权穿透一下,法人叫智刚,同时还是宝能汽车子公司的实控人。说白了,这就是宝能在背后搞事情。但问题来了:宝能自己都快自身难保了,哪来的闲钱救威马?
宝能老板姚振华,当年可是"野蛮人"的代名词,靠着杠杆收购万科一战成名。2017年他宣布造车,喊出"千亿投资、百万产能"的口号,结果呢?五年烧了800亿,连一款能正经量产的车都没有。现在的宝能,负债超过2000亿,欠薪、裁员、工厂停摆的新闻比威马还多。今年3月,宝能连2.6亿的债券都还不上,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就这么个"泥菩萨",现在要跳出来救另一个"落水狗",这不是行为艺术是什么?
有人说,宝能可能是看上了威马的生产资质和工厂。毕竟威马在温州、黄冈、成都有三个基地,虽然都停产了,但架子还在。但资质这东西,现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早就不稀缺了——去年一年就有15家车企申请破产,资质多的是。再说工厂,威马温州基地欠着供应商一屁股债,设备都快生锈了,重新启动至少要几个亿,宝能拿得出吗?
更讽刺的是,宝能自己的员工还在讨薪。有宝能前员工在网上吐槽:"我们被欠了半年工资,姚老板倒是有空救威马,能不能先把我们的血汗钱结一下?"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两个欠薪大户抱团取暖,难不成要靠员工众筹复产?
三、温州政府下场站台:是真爱还是被"套牢"?
除了宝能,威马白皮书中另一个"大腿"是温州政府。文件里说,温州市政府成立了专项工作组,要协调供应商、给补贴、甚至把威马纳入公共采购。这操作,看着挺给力,但仔细一想,温州政府也是骑虎难下啊。
威马温州基地是当地的"明星项目",当年政府又是给地又是给钱,盼着它能带动产业链。结果威马不争气,现在要是彻底黄了,不仅几十亿投资打水漂,工厂闲置、员工失业还会变成社会问题。所以这次站台,与其说是"力挺",不如说是"止损"——万一宝能真能把威马盘活呢?哪怕只复产一年,也能收回点税收,解决点就业。
但补贴这东西,能当饭吃吗?威马说政府要给"复工复产、产线技改、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补贴",但没说具体多少钱。参考一下其他车企,蔚来2020年靠合肥政府70亿投资才活过来,威马这点补贴怕是塞牙缝都不够。再说公共采购,温州一年能买多少辆车?就算全买威马,顶破天几千辆,离1万辆的目标还差得远。
最关键的是,消费者买账吗?现在的新能源市场,早就不是几年前了。比亚迪、特斯拉打价格战,问界、深蓝靠华为、长安背书,连蔚来、小鹏都在降价求生。威马停产一年多,品牌口碑碎了一地,就算复产EX5、E5这两款老掉牙的车型,谁会买?是图它续航虚标,还是图它随时可能自燃?
四、2030年100万辆?威马的PPT比马斯克还敢吹
咱们来重点聊聊威马的"三步走"规划,看完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在看科幻小说:
复兴阶段(2025-2026):今年9月复产,2025年产销1万辆(争取2万辆),2026年10万辆。
发展阶段(2027-2028):25万到40万辆,搞高阶辅助驾驶,启动IPO。
跨越阶段(2029-2030):100万辆,营收1200亿,成为"行业新标杆"。
先不说2030年,就说今年的1万辆目标。威马现在啥情况?供应链断了,销售渠道没了,员工跑光了,连官网都打不开。要在9月复产,意味着接下来两个月要搞定供应商、召回工人、调试产线、重启销售网络……这哪是复产,这是"乾坤大挪移"啊!就算一切顺利,EX5、E5这两款车,2025年还能卖得动?EX5是2018年的设计,续航400公里出头,现在随便一个新势力入门款都500公里起步,威马拿头竞争?
再看2026年10万辆。去年整个新势力里,能卖到10万辆的只有"蔚小理"和零跑、哪吒,威马凭什么一年就干到这个水平?靠宝能的品牌?还是靠温州的出租车订单?更离谱的是2030年100万辆,去年比亚迪全年销量才302万辆,特斯拉181万辆,威马一个破产重整的车企,五年要干到100万辆,这口气比马斯克还大——马斯克至少有火箭和星链撑场面,威马有啥?有沈晖在美国的豪宅吗?
有威马前员工在网上吐槽:"当年我们也信了沈晖的PPT,结果工资都没拿到。现在换了个投资方,画的饼更大了,谁信谁傻。"这话扎心,但实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不是童话故事,靠PPT和口号活不下去,看看爱驰、天际、赛力斯,哪个没喊过百亿目标,现在不都快凉透了?
五、新势力淘汰赛进入下半场,威马们的复活剧本该落幕了
威马复产这事儿,看着像个笑话,但背后其实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残酷的淘汰赛。2020年那会儿,全国有上百家新势力车企,现在活下来的也就十几家,能盈利的更是只有比亚迪、特斯拉等寥寥几家。今年一季度,有20家新势力销量同比下滑超过50%,连蔚来都开始裁员了,威马这时候跳出来,纯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不过它可能连老虎长啥样都忘了。
宝能救威马,本质上是想借尸还魂。宝能自己的造车梦碎了,想通过威马的壳子继续骗投资、拿补贴。温州政府站台,是想减少损失,但这种"输血式"的救助,最后很可能变成"无底洞"。至于消费者,早就过了"听故事买车"的阶段,现在大家看的是续航、智能、品控和售后,威马哪样拿得出手?
或许有人会说,万一威马真的创造奇迹了呢?毕竟当年特斯拉也差点破产,蔚来也靠合肥政府活了过来。但别忘了,特斯拉有马斯克的技术偏执,蔚来有用户运营的护城河,威马有啥?有欠薪的前科,有自燃的黑历史,还有一个连面都不敢露的创始人。这种企业要是能复活,那才是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侮辱。
结语
威马的复产计划,说白了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画饼大会"。宝能想拿它当救命稻草,地方政府想止损,只有消费者和前员工在瑟瑟发抖——前者怕买到问题车,后者怕再次被欠薪。2025年9月能不能复产?2030年能不能卖100万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认清一个现实: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泡沫已经破了,那些没有核心技术、只会讲故事的车企,注定要被淘汰。
最后送威马一句话:与其费劲复活,不如体面退场。毕竟,不是所有的咸鱼都能翻身,有些咸鱼,翻过来还是咸鱼,甚至可能发臭。同意的点个赞,看看有多少人觉得威马这波操作是在"坟头蹦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