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某知名车企成立仅仅2年,就创造了超1400亿的利润,整个车圈为之一震,原以为这只是开始,没想到1年后业绩就开始全线崩盘。
有这么一家车企,成立才两年不到,竟然就比拼通用、福特、本田、日产这些老牌大厂还要厉害,还超过了比亚迪、吉利这些新兴品牌。
它变成了全球第四大汽车公司,年销量达到640万辆,紧靠丰田、大众、现代之后,名列第四。
就算是在成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2024年,净利润同比暴跌70%,业绩出现了大幅度下滑,可它的全球年销量依然稳稳地位列全球第四名。
而且,跟第五名比亚迪相比,它的全球年销量还多了整整一百多万辆,直接把对手甩开了不少,实现了压倒性的优势。
真是让人没想到,这家车企在海外可是挺有名气的,可国内的人对它了解得不多,甚至还没有一个正式的中文名字呢。
这家全球排第四的汽车厂商,老家在荷兰,旗下有15个挺有名的品牌,融合了法国、意大利和美国三国车企的血统,叫做Stellantis。
连正式的官方中文名字都没有,说明它对咱们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其实不太在意。不过就算如此,Stellantis依然稳稳坐在全球汽车市场第四把交椅上。
不过,随着Stellantis今年上半年财报一出来,那些数字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一样,瞬间揭掉了这家全球第四大汽车企业的面纱。
面对那份骤降的数字,甚至有人开始传出“全球第四大车企崩盘”的说法。两年前,凭借着年销量640万辆的辉煌成绩,Stellantis登上了行业顶峰,可为何仅仅两年之后,这家公司会变成这样呢?
暴跌141%!6个月亏损193亿
Stellantis刚成立的时候,那叫一个光彩夺目,还干出了不少让人惊叹的事情。说到它的组合历程,那可是汽车行业合并重组中少见的奇迹,真是少有的罕见例子。
2014年,意大利的菲亚特和美国的克莱斯勒合并重组,合成了一个庞大的汽车集团——FAC。
在2019年,FAC又和法国的标致雪铁龙搞了个联合,双方各持一半股份。这个合并过程花了两年时间,直到2021年才正式完成,才出现了如今的Stellantis。
就是说,Stellantis的前身是由意大利、美国、法国的车企拼凑起来的,合并完毕后,总部又搬到了荷兰,而Stellantis的前任CEO还是个葡萄牙人。
可以说,Stellantis绝对算得上是一家庞大的跨国汽车集团,所以在它成立那会儿,很多人对它都抱有很高的期待。
连Stellantis自己都挺有自信的,它这个名字用拉丁语讲就是“用繁星点亮”。成立之后,公司的股票也在米兰、巴黎和纽约这三座城市同步上市了。
Stellantis的顶峰市值已经飙到570亿美元,算是车界的超级巨头了。它旗下的品牌更是让人震惊,有我们熟悉的菲亚特、道奇、雪铁龙、标致等等常见车型。
还有玛莎拉蒂、Jeep这些细分市场的牌子。合起来,Stellantis掌握的著名汽车品牌超过了14个。
这个概念就挺明显的嘛,要知道在合并之前,法国的标致雪铁龙基本上代表了整个法国的汽车制造水平,而之前的FCA合并之后,也就代表了意大利和美国的造车实力。
不错的基因基础,让刚崭露头角的Stellantis,得以在车坛大展拳脚,展现出“横扫千军”的本事。
刚起步的Stellantis也没让人失望,成立两年后,就凭借全球年度销量640万辆的亮眼表现,顺利冲进了世界第四大汽车制造商的行列。
不仅销量强劲,利润也是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2023年,Stellantis的净利润达到了186亿欧元。车圈里的大家原本以为这只是Stellantis腾飞的起点,没想到却迎来了“巅峰之后的滑落”。
如果不是凭借出色的混合血统和庞大的联合体实力在车坛横扫千军,Stellantis本可以在2024年继续“势不可挡”。可惜的是,这一年开始,局势变得动荡不安,摇摇欲坠。
2024年,Stellantis的全球总销量依然达到554万辆,位列世界第四大车企,不过再看看它的年度营收等各项数据,真的只能用“不忍细看”来形容。
2024年,它的营收只剩下1569亿欧元,比2023年少了17%,至于净利润嘛,也跌得厉害,只有55亿欧元,和去年同期比,暴跌了70%。
更令人担心的是,Stellantis在一些老牌市场的销售也出现金字塔一样的滑坡,2024年前三季度里,北美市场的销量,Total都没能突破百万的关口。
更让人心头一紧的是,原本打算到2026年才退却的Stellantis前CEO,竟然在2024年底突然宣布离职。
之后,Stellantis的CEO位置居然空了一段时间,在全球主要车企里头,这么长时间没人的情况还真少见。
摔了一次没啥大碍,关键是还能爬起来,毕竟Stellantis的基础还算扎实。大家都以为到2025年它还能东山再起,没想到反而跌得更严重了。
手握15个世界知名品牌,却成2025最惨汽车巨头?
最近这阵子,很多车企都跑出半年报了。由于今年受到美国关税啥的影响,国际那些车企大佬们的日子都不好过,真是挺难的。
Stellantis今年上半年表现也是挺“吃力”的,如果跟巅峰时期比起来的话,简直可以用“灾难”来形容,差距大得令人咋舌。
去年遭遇了不少挫折和下滑,原本大家以为Stellantis会咬紧牙关拼到底,可没想到,今年上半年它竟然又是一出“屡败屡战”的戏码,真让人跌眼镜。
去年它的净利润只是有所减少,没想到到今年上半年,Stellantis的亏损居然变得比想象中的还要严重。
就具体数字来说,今年上半年,Stellantis的营收是743亿欧元,比起2024年前两个季度,减少了13%。
说到营收,算是还能凑合,毕竟这段时间国际车企的日子都不太太平,不过一比净利润就明显差了点,Stellantis可真是“亏惨了”。
这半年下来,Stellantis的净利润一下子变成了亏,从原先的盈利变成亏了23亿欧元,真是短短六个月的事儿。
和2024年前两季度比起来,这利润一下子掉了141%,简直是暴跌。Stellantis自己也不得不坦承,今年受到的外部压力越来越大,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由于美国关税的缘故,原本在美国市场赚得不错的Stellantis,直接吃了大亏。
不过,今年上半年,不光北美市场搞砸了,Stellantis在欧洲主要的战场,表现也是不怎么给力。第二季度,欧洲的出货量和去年同期比,掉了6%。
今年上半年,Stellantis的销量只有269万辆,比去年同期少了8%。
Stellantis不仅仅面对外界的压力,他们内部的情况也挺不乐观。管理层不稳定,工厂关闭频繁,经销商表现不好,加上裁员一波接一波。
这些情况本不该同时出现在一家国际汽车巨头公司里,但实际上,Stellantis内部就是这么个情况。
更让人费解的是,当全球的汽车厂商都在拼命押注电动车时,Stellantis作为排名第四的国际车企,却把电动车市场增长迅猛的中国市场给边缘化了。
而且到了2022年,Stellantis前任CEO还公开建议对在欧洲销售的国产车征收税,而在中国的合资品牌,要么退市,要么就是陷入停滞不前的局面。
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中国的潜力巨大,而Stellantis作为世界四大车企之一,在中国推出的汽车品牌,却只能算个“配角”,无论是在市场感知度还是销售表现上,都显得有些跟不上节奏。
中国市场的销量,曾经一度只占Stellantis全球销量的2%。不过不到一年时间,Stellantis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就彻底转变了。
3年前公开炮轰,如今却态度大变
2022年巴黎车展上,Stellantis的前CEO可是直接开火啊,公开批评,甚至还说Stellantis根本不需要中国的工厂,现场还建议给在欧洲卖的国产车加税呢。
之后,Stellantis似乎开始慢慢远离中国市场,当年他们就宣布结束了与广汽的合资合作。
之后,他们就压缩了在中国市场的品牌扩展和布局。之前,Stellantis已经关闭了广汽菲克在广州的工厂。
后来,由于Stellantis对广汽菲克的重视减弱,加上一些其他因素,原本帮助不少中年男士实现“吉普情怀”的广汽菲克,最终还是走到了破产这步。
Stellantis对中国市场不上心,也让旗下品牌在那边的销量跟着往下掉,比如说到2024年9月,Stellantis的玛莎拉蒂在中国的进口车只有38辆。
随着国产新势力逐渐崛起,尤其是国内车企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越发明显,Stellantis一直渴望掌握先进的电动车技术,对这些国内车企的尖端新能源技术可说是十分感兴趣。
到了2023年,国产新能源的销售额已经直接占据了全球电动车总销量的60%以上。
对于想借新能源扭转局势的Stellantis来说,错失国内市场实际上就等于丧失了一个关键的转型良机。
没过多久,Stellantis的前任CEO就“变了个样”,到了2023年10月,直接拿出116亿,买下了国产新势力零跑20%的股权。
随后,Stellantis又和零跑合作成立了“零跑国际”合资企业,Stellantis持有51%的股份,主要负责零跑在海外的生产和销售相关事务。
再加上一个细节,也反映出Stellantis开始重新重视中国市场,在广汽菲克宣布正式投产之后,面对接近八十万车主的售后难题。
Stellantis主动表态,会借助原有的经销商体系,继续为这些车主提供售后保障。这些动作都显示出,Stellantis正在及时调整方向,重新迎接中国市场。
写在最后
今年,Stellantis还公布了2030年的发展规划,表示未来五年将推出75款新型汽车,同时争取在九年内实现500万辆新能源车的销售目标。
要是这个目标能实现的话,Stellantis的收入结构中,电动车的份额会从原来的3%一下子飙升到52%。
咱们的汽车市场,不只是全球最大的车市,还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在这里,不光有火热的市场需求,还不断涌现出创新甚至领先的新能源技术。
目前,Stellantis遇到了一些难题,但它又有庞大的新能源转型和销售目标。和零跑合作,再加上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似乎也成了Stellantis扭亏为盈、顺利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此,你觉得怎么样呢?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或观点,和大家一块儿聊聊,谢谢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