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国车市销量创新高,自主品牌崛起,价格战趋于平稳

八月份中国乘用车零售也就是卖出的数量创了新高,这事怎么看?大家平时买车的时候会不会问一句:咱这市场到底有多大?数据出来了,八月全国卖了199.5万辆乘用车,同比涨了4.6%,这还只是一个月,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1474.1万辆,同比涨了9.5%。这一串数字背后,哪儿的车企在扛着大旗?谁又在被市场“边缘化”?市场价格这些年你追我赶,现在终于平稳多了,降价也没那么激烈了,这意味着什么?

最近几年,国产品牌风头正劲,很多人买车直接选自主品牌,不再追着合资牌子跑。八月自主品牌零售132万辆,同比涨了9%,市场份额占近三分之二。是不是很惊人?以前大家想着合资、进口是“高档货”,可现在自主品牌不但在新能源市场、出口市场上发力,还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你说吉利、奇瑞、长安、长城这些牌子,曾经就是普通人的选择,现在直接把市场份额做大做强,谁能不服?

反观合资品牌就有点“焦虑”了。德系、日系、美系这些合资大牌,八月销售数据出来,德系、日系都在下降,美系微涨一点,但整体风头都被国产盖住了。再看看传统豪华车,八月零售只21万辆,同比还下降了5%,份额也掉了。这是不是说明“面子经济”正在悄然转型?大家买车更看重实用和性价比了。

八月中国车市销量创新高,自主品牌崛起,价格战趋于平稳-有驾

如果问你这几年买车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一定是新能源车的崛起吧。八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10.1万辆,同比涨7.5%,今年前八个月累计卖了755.6万辆,涨幅高达25.8%。你见过这么快的增长吗?新能源车渗透率55.2%,其中自主品牌高达76%。豪华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虽只有31.9%,但说明市场还是在慢慢接受变化;主流合资只有6.6%,这差距摆在那儿,比的是投入和决心。

新能源车月销过万的厂商21家,占了新能源总量的93.5%,这气势不是开玩笑。比亚迪、吉利、特斯拉中国、长安、奇瑞,这些牌子一到市场,数据就是实打实的。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宋、比亚迪秦、海鸥这些新能源车成了主力,燃油车阵营虽然有轩逸、朗逸这些常青树,但也不如新能源那边热闹。

八月中国车市销量创新高,自主品牌崛起,价格战趋于平稳-有驾

你最关心的“价格战”这次也有点收敛了。前几年动辄降价,谁都怕自己慢一步,现在降价少了,今年八月降价车型23款,比去年和前年都少。新能源和燃油车优惠力度虽还在,但趋于平稳,大家不再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拼命打折,这是不是说明市场开始理性?新能源促销维持在10.7%的中高位,燃油车促销其实略有下降。有意思的是,虽然明面上的降价少了,各种隐形优惠反而多了,比如年款升级、权益调整、“两新”政策和配套补贴,新能源的实际促销水平依然在涨。

为什么车企开始“反内卷”?你发现没有,前几年谁都要比谁更狠,现在大家心照不宣的收一收,行业库存明显下降,八月乘用车厂商整体库存降了9万辆,新能源车库存降了5万辆。各地置换、报废更新加上购置税“免征”等政策,让市场有了底气,不用再恶性竞争。这其实也是车市成熟的标志。

出口更说明问题。八月乘用车出口49.9万辆,同比涨了20.2%,今年累计出口347.1万辆,同比涨11.3%。你最不能忽略的是新能源汽车出口占了出口总量的41.3%,比去年又提高了17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八月出口42.9万辆,同比大涨28%,合资和豪华品牌出口反降了12%。现在中国制造的新能源车已经不是只在国内火,是真正走出国门,世界市场逐渐认可咱们的产品。

说到底,车市这波回暖会不会持续?九月工作日和去年一样,这意味着销量和去年持平。但今年中秋提前到九月,国庆假期拉长,市场热度势必更高。往年金九银十的销量高峰越来越明显,今年政策面又有推动,你说九月的增长会不会太快?反而因为去年基数太高,今年涨幅会放缓一点。但新车不断上市,特别是成都车展带动的新品潮,各个细分市场肯定会更热闹,车市零售会逐步回暖。

八月中国车市销量创新高,自主品牌崛起,价格战趋于平稳-有驾

还有个问题大家可能不太关心,但实际很重要:价格战收敛了,头部车企还在努力维持市场价格和产业链资金,这意味着企业压力还是大。七月汽车行业利润率只有3.5%,这个数字足够让大多数车企焦虑。你想想,卖一辆车,利润才这么点,车企要怎么活下去?接下来产品会越来越多元,价格更趋于理性,但赚钱难度也随之增加。这会不会让明年的车市更为激烈?

如果你是消费者,这半年有没有感受到买车的选择变得多了?是不是原本那些似乎遥不可及的国产高端品牌现在也在你的预算范围内?技术进步、产品线扩充,给你带来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你的消费观。你会发现,电车正在成为主流,油车逐渐被边缘化。合资品牌不再高不可攀,豪华车市场不再是暴利简单粗暴的代名词。

从行业角度看,自主品牌冲得最猛,合资品牌需要转型,豪华品牌得重新定位,都不能只拿老招卖老产品了。新能源这波浪潮谁骑得稳就是赢家,技术创新和品牌运营成为未来核心竞争力。出口增速这么快,表明中国车企不光服务自家,还开始和全球市场硬碰硬。以后中国品牌会不会成为国际市场的主力?现在越来越有这个可能了。

再来说说大家爱问的一直问题:“价格战真的结束了吗?”其实只是表面上收敛,暗地里各种新优惠满天飞。车企不愿再血拼价格,但会通过配置升级、政策搭配、购车权益、金融方案等手段吸引你下单。看似买车贵了,其实你能拿到的好处更多。你想要啥,市场都一定程度提供给你。消费体验在升级,车企也在调整策略,谁抓得准用户心态,谁就能分羹。

最终,这一轮车市数据其实映射出的是消费升级、品牌转型、技术进步和市场理性。我们不是在看一个简单的销量数字,而是在见证一个行业从拼价格、拼噱头,到真正拼产品和服务的转型过程。过去你买车可能只图便宜,现在你开始注重安全、智能、舒适这些“软实力”。而车企也不再只是追着销量冲业绩,更注重品牌力和长远价值。

未来车市会怎么变?你的选择越来越自由,车企选择也越来越多,但不确定性和竞争压力也更大。谁会在新一轮洗牌中成为赢家?谁又会被淘汰?这可能才是每个关注车市的人真正关心的问题。

现在的中国车市其实就是一个缩影:市场巨大,竞争加剧,但秩序在建立,方向在明确。大家可能还会问:“下一个爆点在哪?”其实每个人的消费行为与选择,就是推动和决定车市走向的关键。你买一辆什么样的车,就是在给市场投票。看得见的销量,是你、我、他和各家车企共同努力的结果。

所以,数据很漂亮,趋势很清晰,中国车市已经不再是过去靠价格、靠噱头的模式,开始朝着品质、技术、服务多管齐下的正向循环走。接下来是否能继续创造新纪录?你也许无感,但那个换车、买新车、甚至等着新能源政策利好时机出手的人,其实就是这个市场的下一个“造风者”。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