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最近风声鹤唳,事儿不小。
懂车帝那智能驾驶测评,扔出的可不是小石子,简直是枚震撼弹。
央视盯上了,相关部门也靠了过来,这背景,啧,够硬。
只是我琢磨着,这测评的锋芒,是不是还能再亮堂些?
为啥这么说?咱得从头抽丝剥茧。
眼下,新能源车可是国家的宝贝疙瘩,指着它撑起未来经济。
要是一味追求速度,忽略了内在品质,那可就本末倒置了!
车子这东西,跟手机能一样吗?
手机坏了换个新的,车子出事,那可是人命关天,半点马虎不得。
所以,国家出手规范,那是职责所在。
不能让“重吆喝、轻打磨”的风气,把整个行业带歪。
这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格格不入。
话到此处,不由想起前车之鉴。
某品牌电动车在大同起火,化为灰烬;还有“流量担当”在铜陵附近酿成惨剧,逝者安息。
事发之后,舆论场上并未出现过度压制,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监管层对电动车安全问题的关注,重于泰山,态度不容置疑。
再看懂车帝这回的测评,特斯拉一骑绝尘,国产品牌集体失语。
马斯克那老小子,还落井下石,点了个赞。
这口气,咽得下?
瞬间,舆论如沸水翻滚,指责之声不绝于耳,说懂车帝“屁股歪了”、“专业性不足”。
要不是央视这棵大树罩着,估计早就被口水淹没,尸骨无存了!
这里面,有个耐人寻味的地方:
有人声讨,懂车帝为啥遮挡激光雷达?
为啥给特斯拉更长的缓冲距离?
但他们绝口不提,整个国内电动车产业,都在不同程度地享受着特斯拉的技术外溢。
想当年,特斯拉开放专利,直接推动了整个行业起飞。
如果没有特斯拉的“慷慨”,我们今天的新能源车能不能成为支柱,还真不好说。
更何况,我们的自主品牌,是在数据不出境,无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的前提下,与特斯拉短兵相接。
这难度,可想而知!
可有些人就是觉得,洋人不能赢!
凭什么?
因为我们一直自诩领先,我们的车一直标榜更好。
这洋鬼子怎么能爬到我们头上?
这不合常理!
一定是“拿了好处”,一定是“别有用心”!
至于具体到“鱼香肉丝”和“麻婆豆腐”,谁家的味道更正宗,他们并不在意。
他们只关心,能不能在消费者心中巩固“领先”的认知,从而转化成实实在在的销量和利润。
他们更在乎股价的飙升,以及自己腰包的厚度。
至于这种做法,会不会消解民族自豪感,会不会授人以柄,会不会对国家发展造成阻碍,他们可能压根就没想过。
想到这,脑海里蹦出一句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真正有实力的人,敢于直面强劲的挑战者,敢于承认自身的不足。
只有认识到差距,才能迎头赶上。
“亮剑”精神,才是我们民族骨子里的英雄气概。
家财万贯者,不惧人嘲“贫寒”;身形高大者,不惧人议“矮小”;技艺精湛者,不惧人讥“生涩”。
只有当弱点确凿存在,才会对外界的评判格外在意。
想要战胜对手,却连直视自身短板的勇气都没有,岂不是贻笑大方?
中国人崇尚气节,即便身处困境,也不能丢掉志气。
没有不可战胜的对手,只要我们付出更多汗水,更加勤奋,更加善于学习,定能实现伟大复兴。
关键在于,不可自曝其短!
要拿出勇气!
要有傲骨!
不能听到几句批评,就恼羞成怒,惊慌失措。
这就像相亲,见面之前就急着炫耀房产和座驾,生怕被对方看轻,反而显得底气不足。
真正有自信的人,是不会如此急于表现的。
所以,懂车帝,希望你们再大胆一点!
我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毕竟,现在的车企都是“金主”,谁也不愿开罪。
但是,作为有良知的汽车媒体,我们不能只会粉饰太平,报喜不报忧。
更应看到,国家对新能源车行业的监管力度正在增强。
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
唯有提升产品力,精进技术,自主品牌才能真正在全球舞台上扬眉吐气,真正实现遥遥领先。
我对未来抱有期待。
坚信只要国内车企能够坦诚面对自身问题,虚心学习,奋起直追,终将超越对手,成为行业的执牛耳者。
诸位看官,你们觉得,懂车帝这回的测评,够直接了吗?
还有哪些改进空间,才能更真实、更公正地展现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实力?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各抒己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