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7周四晚开售9分钟,收获逾1万份不可退款订单。
相比三周前预售46分钟小订突破1万辆,小鹏这款具备L3级算力的中型纯电SUV以更快的速度实现了订单转化。
但二级市场似乎并不买账。
G7开售次日,小鹏港股早盘低开近2%后震荡走低,不到1小时跌破70港元。午后,该股一度跌超8%,最低报68港元。截至周五收盘,该股仍跌6.56%,在港股新能源汽车股中领跌。
额外推出的602长续航Max版车型,让小鹏G7的起售价下探至19.58万元。这比预售价低了整整4万元,也低于市场预计的20~21万元区间。
续航多100公里的702超长续航Max版车型售价20.58万元,搭载三颗图灵AI芯片(两颗用于智能辅助驾驶、一颗用于智能座舱,后者将在公司官方售后门店免费安装上车)的702超长续航Ultra版车型则定价22.58万元,亦低于23.58万元的预售价。
投行里昂在一份研报中认为,小鹏G7起售价符合预期。该车的推出,象征着公司已完成SUV车型G6、G7及G9的矩阵,预计可带动全系列每月销售1.3~1.7万辆。
花旗表示,小鹏G7后期的订单增长趋势将是关键。考虑到定价、购车权益及当前竞争环境,该行预计G7稳定月销8000~10000辆。
尽管定位和售价区间不同,但小米YU7“爆单”后,明显让车企同行们感受到了压力。
据小米方面披露的订单数据,YU7开售3分钟大定破20万辆、1小时破28.9万辆,18小时锁单超24万辆。
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一周前公开表示,本来自己心情很好,因为零跑的订单量很不错。但看到小米YU7卖了那么多,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何小鹏7月4日上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段视频中称:“大家千万不要跟雷总比,他那个成绩太厉害了,差点让我们都不好意思发战报了。”
花旗认为,小鹏G7的卖点在于高级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但这不太可能使该车成为像小米YU7般的热销车型。里昂表示,YU7作为小米首款SUV,更注重驾驶表现及潮流设计,并且起售价25.35万元;小鹏G7则侧重智能驾驶及更可负担的价钱。
但小鹏G7远低于预售价的定价,让市场担忧公司整体毛利率和四季度盈利的目标可能会受到拖累。
对此,何小鹏回应称:“G7的经营能力不错,四季度盈利对我来说不是挑战。”他透露,公司今年的经营效果将会超过外部预期,二季度的财报表现也会很好。
何小鹏还称,G7的Ultra版订单占比更高,在小订用户调研中超过80%的用户都希望选择Ultra,预计稳态订单占比将超过60%。
里昂在前述研报中给予小鹏港股“跑赢大市”评级,维持目标价106港元。花旗则给予小鹏美股“买入”评级,目标价29美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