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用车随着夏季高温天气持续,车辆自燃、爆胎、发动机过热等风险显著增加。为保障行车安全,车主需掌握以下关键知识点,从车辆检查到驾驶习惯全面升级防护体系。
一、车辆核心部件维护
发动机冷却系统
高温易导致发动机水温飙升,需定期检查水箱、节温器、水泵及风扇。若水温表显示超95℃,应立即停车降温,待温度下降后补充防冻液,切忌直接浇凉水。水箱与冷凝器需每半年清洗一次,避免尘土、柳絮堵塞影响散热。
轮胎安全
路面温度超60℃时,轮胎爆胎风险激增。建议每月检测胎压,夏季可略低于标准值0.1-0.2Bar。长途行驶后需停靠阴凉处自然冷却轮胎,禁止浇水降温。胎纹深度低于1.6mm或出现鼓包、裂纹时需立即更换。
制动系统
制动液在高温下易汽化形成气阻,需每2年或4万公里更换一次。长下坡路段应停车晾刹,避免制动毂过热。若发现制动踏板变软或异响,需立即检修。
二、车内隐患排查
易燃易爆物品
打火机、香水、充电宝、碳酸饮料等物品在暴晒下可能爆炸或自燃。测试显示,车内温度在阳光下1小时可达60℃以上,此类物品必须移出。
电气线路检查
每半年检查一次高压线束、油管是否老化破损,重点查看发动机舱内是否有油渍渗出。改装车辆需确保电路符合安全标准,避免过载引发短路。
儿童安全
高温下儿童被困车内30分钟即可能中暑昏迷。无论行程多短,切勿将儿童单独留在车内。
三、驾驶习惯优化
防疲劳驾驶
连续驾驶4小时需休息20分钟,避免午后1-3点疲劳高发时段行车。车内备风油精、薄荷糖等提神物品,必要时开启外循环通风。
情绪管理
高温易引发“路怒症”,可通过听轻音乐、深呼吸缓解焦虑。遇拥堵时提前规划路线,避免频繁变道、急加速。
空调使用规范
上车后先开窗通风3分钟再开空调,避免一氧化碳中毒。每2小时切换外循环或开窗透气,防止头晕、胸闷。停车前提前关闭空调,减少霉菌滋生。
四、突发情况应对
车辆自燃
初期火势可用灭火器对准发动机舱缝隙喷射,禁止直接打开引擎盖。若火势失控,立即撤离至150米外并报警。新能源汽车起火需第一时间断电并远离,切勿自行灭火。
爆胎处理
爆胎时紧握方向盘,缓踩制动减速,靠右停放后摆放三角警示牌。换胎时需对角线拧松螺栓,使用千斤顶时确保支撑点稳固。
涉水行车
雨季通过积水路段前需确认水深不超过轮胎一半,低速匀速通过,避免中途停车。若车辆熄火,切勿二次启动,防止发动机进水报废。
五、日常养护建议
停车防晒
优先选择地下车库或树荫下停车,使用防晒车衣可降低车内温度30℃以上。避免在干草、油漆等易燃物上方停车,防止底盘高温引燃。
空调系统保养
每年换季前清洗空调滤芯和风道,检查制冷剂压力。若制冷效果下降,需排查冷凝器堵塞或压缩机故障。
蓄电池维护
高温加速电解液蒸发,每月检查液面高度,低于下限需补充蒸馏水。若启动困难或仪表盘电池灯亮起,需立即检修。
结语
高温用车安全需从细节入手,通过定期检查、规范操作和应急准备,可有效降低事故风险。建议车主每月进行一次全面自检,并学习基础维修技能,如更换轮胎、使用灭火器等,确保行车安全万无一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