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抛弃”的豪华纯电性能轿跑,从29.98万降到8.8万,却无人识货

隔壁老王我今天把旧雅迪停在地铁口,搭四号线转二号线,再骑共享单车七分钟,才摸到这台被4S店藏在角落的极星Polestar 2。销售小哥神秘兮兮地把我带到仓库门口,卷帘门一拉,积灰的顶灯打在冰晶白的车身上,像一束追光照着过气明星。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不就是三年前喊着“特斯拉杀手”的那位吗?当年标价29.98万,如今贴着“8.8万清库”,旁边还手写“电池质保随车走,需检测”。我叹了口气,把背包往地上一扔,决定给它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故事。

我先围着它转了三圈。远看,Polestar 2像把裁纸刀折成了三厢比例,车头短促,车尾厚重,C柱一刀斜切,带一点沃尔沃祖传“斜背”味道,却又比S60更敦实。中网全封闭,但保留了六边形轮廓,表面点阵纹理像冻住的瀑布。雷神之锤日行灯被拉成“T”字,灯腔熏黑,亮起时锋利得像手术刀。前保险杠两侧有真导风槽,冬天可以给刹车降温,夏天能把手伸进去掏树叶。

侧面腰线从前翼子板一直拉到尾灯,像用金属尺比着画出来的,19英寸锻造轮毂五辐分叉,原厂配米其林PS4,胎壁薄得像宣纸。轮眉是黑色塑料包边,离地间隙只比轿车高两指,跨界味点到为止。车尾最招眼的是贯穿式灯组,灯带由288颗LED组成,解锁时依次点亮,像给夜色写签名。尾箱盖电动掀背,开口巨大,我把我那台28寸旅行箱竖着放进去,还剩半尺空。底部扩散器是黑色亮面,中间嵌着拖车钩盖板,低调地告诉你:我真能拖房车。

拉开门,门把手是电动弹出,手指一勾就解锁,仪式感比特斯拉那种“抠门”把手高级。坐进驾驶席,北欧冷风扑面而来,座椅是WeaveTech环保织物,摸上去像潜水服,冬暖夏凉。方向盘三辐平底,真皮打孔,三九点位粗壮,后面藏着亮银色换挡拨片,像给电动车强行安上一对机械翅膀。仪表盘11.15英寸全液晶,UI是极星惯用的黑底白字,时速、电量、功率表排得整整齐齐,像瑞典人叠的毛巾。中控竖屏11.15英寸,原生安卓Automotive OS,主页卡片式布局,高德、酷狗、哔哩哔哩一应俱全,语音助手能听懂我“打开座椅加热”的山东口音,但偶尔会把“去胶己人”听成“去洗脚城”。

怀挡设计把中央扶手全部解放,下面挖空能放一双43码运动鞋,杯架限位器弹片紧实,脉动瓶子摇不出声。内饰用料环保到变态:地台是回收渔网做的尼龙,门板软包是红酒瓶塞磨碎再压制,新车味道只有淡淡亚麻香,连我鼻炎的媳妇都没打喷嚏。音响是哈曼卡顿600W 13扬声器。唯一槽点是后排,轴距2735毫米,我178cm坐进去膝盖离前排只剩两指,地板中央凸起又高,中间乘客只能劈叉。后备厢440升,放倒后纯平,我躺进去量了量,伸直腿刚好能关尾门,真·一人露营神器。

按下启动键,没有发动机轰鸣,只有一声轻微的提示音,像极夜里的极光刷地亮起。我拿到的这台是2021款单电机标准续航,前置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165kW,零百官宣7.4秒。电门初段被调得极像大排量自吸,踩三分之一只是慵懒地滑出去,继续深踩,电机扭矩瞬间爆发,推背感像被后座的哈士奇踹了一脚。底盘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沃尔沃SPA同源,弹簧磅数比Model 3高,过减速带干脆利落,没有多余余震。转向三档可调,舒适模式轻得能单手撸方向盘,运动模式又重得像我那台老宝马330。

动能回收两档,低档像燃油车带挡滑行,高档也达不到单踏板,适合刚从油车转电车的中年人。刹车脚感前段软后段紧,Brembo四活塞卡钳+通风盘,100-0km/h官方37米,我试踩两次,ABS介入细腻,车身不点头。电池是宁德时代64kWh三元锂,NEDC 485km,我跑了102km城市+高速混合,表显电耗14.9kWh/100km,剩余电量78%,折算下来真实续航450km左右。快充最大功率150kW,30%-80%实测32分钟,慢充11kW,插上家用桩一夜回血。唯一隐忧是库存时间,销售说这批车2021年底下线,电池静置两年,店里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SOH≥92%,质保随车,不支持官方延保。我摸了摸电池包底部,没有磕碰,也没有漏液痕迹,心里石头落下一半。

优点说完,轮到吐槽。Polestar 2最大的问题是定位尴尬:比Model 3贵,比Model S小;想打豪华,可品牌认知度连二线都算不上;想走性能,零百7.4秒在2024年只能算买菜。空间被同价位Model Y吊打,后排小板凳,天窗不能开启,充电口在左前翼子板,超充倒库时总对不准。车机虽然原生安卓,但早期版本卡顿,OTA频率低,CarPlay直到2023年才推送。保值率更是灾难:2021年落地32万,如今二手市场12万没人收,4S店清库8.8万,三年残值只剩三成。品牌渠道也拉胯,全国门店不到60家,售后保养得蹭沃尔沃,配件价高周期长。

最致命的是营销,极星始终没讲清“我是谁”:说是沃尔沃高性能分部,却比沃尔沃还贵;说是新势力,却拿不出颠覆性体验。2023年全年销量不到5000台,还不如蔚来一周的量。如今8.8万看似抄底,实则暗坑:库存两年,轮胎、刹车油、冷却液都得换,电池衰减未知,转手再卖难上加难。我蹲在地上,看着这台曾经标价三十万的“北欧极光”,如今像过季羽绒服一样被甩在仓库角落,忽然明白:不是车不好,是时代太快,快到没等它开口,观众已散场。我把手放在引擎盖上,冰凉,像极夜的温度。最终我还是没刷卡,不是不喜欢,只是怕把它开回家,它依旧孤独,我也一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