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很多人夏天开车,都有过这么一个经历:车在外面晒了大半天,一拉开车门,一股热浪夹着新车味儿或者皮革味儿就扑面而来,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个烤箱。
坐进去之后,屁股和后背接触到座椅的那一刻,更是烫得人一激灵。
这时候,咱们最急切的动作,就是赶紧点火,然后把空调的“AC”键按下去,风量开到最大。
听着发动机声音沉了一下,然后出风口传来救命的凉风,这才能长舒一口气。
但大家可能没想过一个问题,就是咱们车里这个小小的空调,它的劲儿到底有多大?
有种说法是,汽车空调的制冷功率,换算过来最高能达到5匹。
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没概念,咱们可以对比一下家里的空调。
一个差不多20平米的卧室,装一台1.5匹的空调就绰绰有余了,夏天开一会儿就得盖被子。
而一个5匹的空调,那是给差不多八九十平米,甚至上百平米的大客厅或者小别墅用的中央空调级别了。
这么一想,问题就来了:咱们车里那点空间,加起来也就三五平米,塞进去一个能带动大豪宅的空调系统,这不是明摆着浪费吗?
是不是工程师设计的时候没算对数,搞了个过度设计,平白无故让我们多花油钱、多耗电?
其实,这背后还真不是简单的“力大砖飞”,而是藏着一套非常严谨和现实的科学道理。
首先,咱们得明白,汽车空调和家用空调,它们要完成的任务从根上就不一样。
您家里的空调,讲究的是一个“细水长流”。
您下班回家,打开空调,它不急不慢地开始工作,您有时间去洗个澡、换身衣服,等个十几二十分钟,屋里的温度就慢慢降下来了,然后它就一直保持着这个舒适的温度。
它的核心任务是“维持”舒适。
但汽车空调不行,它面对的是一场“急救”。
咱们刚才说了,车在太阳底下暴晒,车内温度飙升到六七十度是家常便饭。
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忍耐是有限的,谁都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凉快下来。
您不可能跟司机说,您先忍半个小时,等会儿就凉快了。
驾驶员的要求是,三分钟之内,我必须得感觉到明显的凉意,不然这车没法开。
所以,汽车空调的首要任务是“快速降温”,它必须具备极强的爆发力,在短时间内把一个“移动烤箱”变成一个舒适的驾驶舱。
这就好比一个是文火慢炖,一个是猛火爆炒,对“火力”的要求自然天差地别。
如果用个小功率空调,慢悠悠地吹,可能您都开到公司了,车里还没凉快透,那这个空调就失去了它最核心的意义。
其次,汽车这个东西,从物理结构上来说,它简直就是为了跟空调作对而生的。
它天生就存在几个巨大的“制冷漏洞”。
第一个就是“玻璃温室效应”。
您看咱们的车,前后左右都是大面积的玻璃,现在很多车还流行全景天窗,玻璃面积更大了。
阳光里的热辐射能轻轻松松地穿透玻璃照进车里,把仪表台、座椅这些东西都晒得滚烫。
这些东西被晒热之后,会向外散发热量,但这些热量却很难再穿透玻璃跑出去。
热量就这么被“关”在了车里,越积越多。
有专业测试数据表明,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汽车内部单位空间的热量增长速度,是普通建筑房间的三倍还多。
空调不仅要对抗外面的高温,还得额外处理这个由玻璃造成的“聚热盆”效应。
第二个漏洞是“铁皮车身”。
咱们都知道金属导热快。
汽车的车身就是一层薄薄的钢板,夏天在外面晒着,整个车身就跟一块放在火上烤的铁板一样,把外面的热量快速地传导到车内。
就算车开起来,车身和空气高速摩擦也会产生热量。
这跟咱们住的房子完全不同,家里的墙是砖头水泥,厚实又隔热。
而汽车空调,就等于是在一个持续被加热的铁盒子里工作,难度自然大得多。
第三个漏洞是“密封性差”。
虽然咱们关上车门车窗感觉挺严实的,但从空气流动的角度看,汽车远非一个密封罐。
车门缝隙、车窗胶条、空调系统的外循环进风口,这些地方都在不停地漏气。
车里的冷气会从这些缝隙偷偷溜走,外面的热空气又会钻进来。
这就好"往一个有窟窿的水桶里灌水",你必须用远大于水桶容量的水流速度去灌,才能保证水桶是满的。所以空调系统必须拼命制造出超量的冷气,才能抵消掉这些持续不断的损耗。
除了这些外部环境和自身结构的挑战,车内还有额外的热量来源,让空调的工作雪上加霜。比如车里的乘客,一个成年人坐着不动,身体散发的热量也相当于一个一百瓦左右的灯泡。要是车里坐满了五个人,就等于同时开了五盏大功率的白炽灯在里面烤着,这些热量也得靠空调来带走。更厉害的是来自前方的“火焰山”——发动机舱。发动机工作时温度极高,它和驾驶舱之间只隔着一层防火墙。尤其是在市区堵车走走停停的时候,发动机产生的巨大热量会源源不断地烘烤着驾驶室,让空调的负担变得异常沉重。
综合了以上所有因素,我们就会发现,汽车空调要面对的是一个极其恶劣的“地狱模式”:它要用最快的速度,去冷却一个被太阳直射、被金属车身加热、四处漏风、内部还有人和发动机两个大热源的狭小空间。这么一想,给它配备一个5匹马力的强大“心脏”,就不是浪费,而是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做的选择了。
当然,这么大的功率,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油耗和续航。开着空调,燃油车的油耗上升个百分之十五左右是很正常的。而对于电动车主来说,夏天开空调,续航里程“打八折”甚至更低,也是常有的事。这确实是享受清凉所必须付出的成本。不过,汽车工程师们也一直在努力平衡性能和能耗。现在的汽车空调已经越来越智能了。比如广泛使用的“变频压缩机”,它就不会傻乎乎地一直用最大功率工作。刚上车时,它会“火力全开”,用最快的速度把温度降下来。一旦车内温度达到设定值,它就会自动降低功率,用一个很低的能耗来维持温度,大大节省了能源。还有像“分区空调”这样的设计,可以只给有人的区域送风,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国内的一些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研发出了非常高效的热泵空调系统,不仅制冷效率高,在冬天制热时也比传统方式节能得多,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电动车的续航焦虑。所以,下次我们再按下AC键,享受那份瞬间清凉的时候,可以想一想,这台强大的空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耗油机器,而是工程师们经过精密计算,为了让我们在酷暑中能够安全、舒适地出行,而打造出的一套必不可少的生存保障系统。
全部评论 (0)